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价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在骶髂关节结核合并腰骶部巨大脓肿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10月~2010年10月临床收治的17例骶髂关节结核合并腰骶部巨大脓肿患者行手术病灶清除,术后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7~10天,观察在院治疗效果和愈后复发情况。结果 17例病人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8个月,病人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结核病灶复发。结论骶髂关节结核合并腰骶部巨大脓肿在手术清除脓肿病灶后,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创腔内炎性积液排空干净,并能确保切口愈合、防止术后复发,在骨与关节结核的临床治疗中拓展了技术空间,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将t-PA应用于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尚少文献报道。我科近3年应用t-PA做颈内动脉插管溶栓(PIEAT)治疗急性脑梗塞50例取得显著效果,并设尿激酶(UK)同等方法对照组,有较大差异p<0.01。由于插管介入性溶栓治疗使t-PA的用量大大减少,使价格昂贵的t-PA在我国能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INTRODUCTIONTheaimofsurgicaltreatmentforisthmicspondylolisthesisistore-storeanatomicstructureoflumbarvertebrae,decompressnerveandstabilizespinalcolumn.Atpresent,therapeuticmethodsforisthmicspondylolisthesisincluderemovalanddecompressionofvertebrallamina,directrepairandboneimplantationofisthmic,fusionofspinalcolumnandreductioninternalfixation犤1犦.MATERIALSANDMETHODSMaterials42patientswithisthmicspondylolisthesistreatedinourhospitalfromJanuary1995toSeptember1999enteredthisstudyincl…  相似文献   
24.
[摘要]目的设计一种新型经椎弓根螺钉动力内固定系统,并测试其对失稳腰椎的稳定性效果及对相邻节段的作用。方法 1采用6具人新鲜尸体腰椎标本,测试各个节段的活动度,为新型动力内固定系统的设计提供参数支持。2以钛合金棒、钛缆和钛合金碟片弹簧为主要结构,根据正常腰椎各节段的活动度,参照文献报道的相关测试结果,设定动态连接棒屈曲范围0~10°,旋转范围0~5°,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力学测试。3制作腰椎失稳模型,测试新型动力内固定系统固定后失稳腰椎固定节段及相邻节段的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并与坚强固定对比,同时测定其上邻节段软骨终板下压力,探讨其稳定性及对相邻节段的作用。结果 与完整脊柱相比,新型动力内固定系统固定后屈伸和侧屈方向的ROM和NZ较完整脊柱减小(P<0.05),但旋转方向的ROM和NZ与完整脊柱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坚强固定组相比,新型动力内固定组三个主方向的ROM和NZ均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疲劳试验后的结果表明,固定节段在三个主方向上的ROM和NZ均较疲劳前显著增加(P <0.05),但与失稳脊柱相比,差异仍具有显著性意义,与完整脊柱相比,动力内固定屈伸方向的ROM和NZ仍较小,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侧屈与旋转方向的ROM和NZ与完整脊柱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新型动力内固定系统可控性强、可靠性好、能够提供足够的活动度。新型动力内固定系统能对失稳腰椎提供各方向上的稳定性,尤其对前屈后伸的稳定效果最好,疲劳试验后也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相邻节段的ROM和上邻节段终板下压力与固定方式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5.
颈椎生理弯曲的弧度法测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为临床颈椎功能评定建立参考指标并为颈椎椎体间融合器的研制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对 3 78例正常人体颈椎中间位侧位片弦、弧长度进行测量 ,通过二元一次方程求解计算出正常颈椎生理曲度。结果 :男女颈椎生理曲度平均值为 ( 3 4.5 7± 5 .2 6)° ,95 %的正常值范围为 2 4.2 7°~ 44 .88° ,男女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 (P >0 .0 5 )。低年龄组 ( 11~ 3 0岁 )颈曲较大 ,随年龄增长颈曲减小 ;3 1~ 60岁之间男女颈曲呈波动变化 ;高龄组 ( 60岁以上 )颈曲随年龄的增加又有增大趋势。结论 :人体生理颈曲与年龄存在相关性 ,但非线性相关 ;颈曲的变化是颈椎基础力学失衡的结果 ,维持和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对预防和治疗颈椎疾患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6.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 总结2003年4月~2006年11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2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所有病例均采用掌侧入路,骨缺损严重者置入异体骨.术后功能康复时间6~27周,平均11.2周.结果 23例术后X线片提示骨折均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2周;腕关节活动度平均为:掌屈71.3°,背伸69.1°,尺偏25.2°,桡偏19.5°,旋前80.2°,旋后79.7°.所有病例均无感染、钉板松动断裂、腕管综合征、关节炎及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按改良的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14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为95.7%.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能较好地维持骨折复位,同时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了因长期固定而导致的骨量丢失,可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7.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早期诊断和手术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修复损伤韧带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重要性。方法:1995年6月至2001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修复损伤韧带治疗14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其中男13例,女1例;年龄21~38岁,平均25.4岁。手术均在受伤后2周内进行,所有患者均为后脱位。结果: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28.3个月。13例舟骨骨折一期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例出现骨不连,腕关节功能部分受限。未发现舟骨和月骨坏死者。采用Cooney评分法:优9例,良3例,可1例和差1例。结论:对于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如能得到早期诊断,采取早期复位及切开内固定治疗,同时修复损伤的腕掌侧关节囊、桡舟头韧带和桡舟月韧带,可早期提供腕舟骨稳固的固定,有利于舟骨近段和月骨血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中下颈椎椎弓根钉和侧块钉的固定强度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解离C3 ~C7骨块 12 0个随机分为两组 ,测量每个椎体骨的松质骨密度 ,同一节段椎体随机配对置入椎弓根和侧块螺钉 ,在位移控制下分别测量位移控制下的平均最大拔出阻力和压力控制下的切向弹性与永久位移。结果 椎弓根钉的轴向平均最大拔出阻力明显高于侧块钉 ,切向弹性和固定位移则刚好相反 (均P <0 .0 1) ,在椎体松质骨密度 <12 0mgHA/ml时椎弓根钉和侧块钉的轴向拔出阻力与其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骨密度 >12 0mg/ml HA时二者无相关性 ,而切线方向的永久位移和弹性位移与骨密度始终呈负相关。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较侧块钉具有更为优越的生物力学强度 ,二者与椎体松质骨密度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建立新型寰枢椎复位内固定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 方法 运用Pro/E 2001和MSC.Patran 2005软件,根据Ni-Ti合金寰枢椎复位内固定器和п型固定钉的设计参数,建立复位器有限元模型,部位约束后给以100N力学加载后计算区域受力的节点范围. 结果 所建模型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好,形变应力场主要集中在复位器V型尖端与稳定臂折弯处,其最大应力强度为4.78MPa,有2794个节点范围;V型翼的锐角交汇点处所承受的应力强度次之,达0 31MPa,有1953个节点范围;V型翼的末端受力最小,为1.22×10-3MPa,有1730个节点范围.п形固定钉的应力集中在钉齿中央部位和钉齿尖端两侧,最大应力强度为1.68×10-2MPa,有1146个节点范围. 结论 复位固定器加载后恢复形变时的受力情况和力学特征完全与Ni-Ti合金材料的形状记忆功能和超弹性特征相适应,能够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评估颈椎前路开门手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功能恢复的治疗效应。方法从手术方法构想、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基础、手术客观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对比分析颈椎前后路开门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颈椎前路撑开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客观优势:①能有效切除退行性变的间盘组织和致压物。②能明显扩大颈椎管的有效容积,消除脊髓病态受压的压应力。③可以使颈髓前移,更符合人体颈椎的生理前突。结论颈椎前开门手术减压彻底,可以有效地扩大椎管容积,增加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重建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