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1.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优劣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概略阐述了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现状,分析和讨论了该手术方法临床应用的优越性和不足,介绍了最近有关的技术调整和思想改进,预见了该术式乐观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股骨转子部骨折好发于老年人,及时采用坚强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以色列Disc-O-Tech公司研制的FIXIONPF型可膨胀自锁式髓内钉是骨科内固定技术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它是在PFN(proxi mal femoral nail)的基础上改良而成,不仅具  相似文献   
13.
纳米科技-生命医学进程的跃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纳米科技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1.1纳米科技概念的提出 纳米科技的灵感,来自于诺贝尔奖获得者Rich-ard Feyneman于1959年所作的<在底部还有很大空间>的演讲.他以"自下而上的方法"(bottomup)出发,提出从单个分子甚至原子开始进行物质的组装和制备.他说"至少依我看来,物理学的规律不排除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制造物品的可能性."并预言"当我们对细微尺寸的物体加以控制的话,将极大地扩充我们获得物性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型寰枢椎复位内固定器的设计及解剖学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一种复位固定一体化的新型寰枢椎复位内固定器,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根据寰枢椎腹侧解剖学特征,利用Ni-Ti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设计性能独特、能够满足临床需要的寰枢椎复位内固定器,并从解剖学、材料学和生物学角度,论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结果:设计的新型寰枢椎复位内固定器外形呈"V"型,两翼带有锁定孔,V型尖端有一稳定臂。固定器翼展35.90mm,高29.91mm,厚2mm,稳定臂和Π形钉长10mm。复位和固定原理:将固定器稳定臂斜形插入枢椎体,受热形变时V型双翼向后推压寰椎侧块向后位移达到复位目的,然后置入Π形寰椎侧块固定钉,受热两腿张开,紧紧扒持骨质起到固定作用。结论: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学计算,新型寰枢椎复位内固定器的设计是可行的,在经口咽入路的寰枢椎腹侧手术中不会造成椎动脉、硬脊膜和脊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交感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和分析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2月~2007年1月共收治经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23例,影像学资料显示患者均有颈椎间盘退变和骨质增生,8例伴有颈椎不稳,1例有先天性骨结构异常,均采用手术治疗,行前路单个或多个(≤3)椎体次全切除,彻底清除增生的骨赘和退变椎间盘,用充填有自体椎体碎骨的钛笼或自体髂骨椎间融合,钛板螺钉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根据术后X线片、JOA评分和临床交感神经症状改善情况综合评定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75~150 min,术中出血量30~350 ml,平均70ml.随访3~36个月,平均13.5个月,其中7例术后交感神经刺激症状全部消失,12例主要交感神经症状消失,3例症状改善,1例症状无变化,有效率为95.7%,优良率为82.6%.JOA评分术前平均10.2±1.1分,术后3个月时平均14.3±1.3分,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平均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9.4%;13例术后10个月复查X线片示钛笼或髂骨块均与上下椎体达骨性融合,无钛板螺钉松动、断裂、移位和钛笼沉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交感型颈椎病,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非侵人性下肢筋膜间隙感染的成功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5年6月~ 2012年6月收治的13例非侵入性下肢筋膜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手术脓肿清除,术中置VSD引流,术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在院治疗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13例病人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病人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复发.结论在非侵入性下肢筋膜间隙感染的外科治疗中,彻底的脓肿清除是基础,深度(持续、足时、通畅)引流是关键,敏感药物抗感染是条件,营养支持是保障.  相似文献   
17.
蒋长亮  吴广森  常青 《北京医学》2009,31(5):275-276
目的总结伤后一期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一期切开复位、使用不同类型AO接骨板(包括DCP4.5、LC-DCP4.5、PC-Fix和LISS)内固定治疗73例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根据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3.5年,闭合性骨折40例,33例评分(94.0±3.7)分,5例(78.0±1.4)分;开放型骨折33例,21例(93.0±2.6)分,8例(77.0±1.8)分;优良率达91.8%。结论一期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是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可使患肢早期功能恢复,避免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硬组织替代材料复合方法从机械共混到超微结构自组装的不断发展过程 ,同时阐明了羟基磷灰石在人工硬组织替代材料复合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植入材料和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路颈椎的显露方法最早可追溯到1 895年神经外科专家Chipault未曾发表的专题论文中。 1 954年矫形外科专家Smith和Robinson首先报道了颈椎前路椎体间自体髂骨移植 ,通过植骨块撑开变窄的椎体间隙和神经根孔 ,解除神经压迫 ,并使椎体间融合 ,消除因椎骨运动造成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在无任何交流和沟通的情况下 ,神经外科专家Cloward也于 1 956年独立报道了颈椎前路椎体间自体髂骨移植植骨融合的手术方法。二者的不同在于后者侧重于切除产生脊髓和神经压迫的骨赘和退变的间盘组织 ,在解除神经受压症状的同时作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胸、腰椎结核经前路手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1年1月11例胸腰椎结核经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失败来自笔者医院就诊和复治的患者,其中7例在笔者医院二次手术翻修,并经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二次胸、腰段脊柱手术翻修和重建的7例患者全部临床康复,随访6个月~2年无结核复发、窦道形成和内固定再次失败等。结论胸腰椎结核经前路手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有一定失败率(笔者医院统计为3.7%),内固定手术的成功与失败与术者操作技术有明确相关性,此类高难度手术应由经过严格训练的资深医师完成,内固定失败后应及时翻修,二次脊柱稳定性重建选择后路经椎弓根固定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