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明确脑微透析的探针导管埋置手术对大鼠海马葡萄糖、乳酸含量的影响,探讨合适的术后恢复期。方法:使用微透析系统分别于探针导管埋置手术后1~7 d进行连续5 h的微透析取样,分析检测大鼠海马葡萄糖、乳酸含量。结果:术后大鼠海马葡萄糖、乳酸含量显著升高,1~7 d呈线性下降趋势,术后第4 d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微透析探针导管埋置手术对大鼠海马葡萄糖、乳酸含量具有影响,术后至少选择3 d进行恢复。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调查锦州市社区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群中出现骨质疏松相关症状及其危险因素情况,为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锦州市225名60周岁及以上患有骨质疏松的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并利用 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结果锦州市225名社区老年人中,髋部疼痛13人(5.8%);背疼25人(11.1%);腰疼70人(31.1%);腿疼63人(28.0%);关节疼痛39人(17.3%);脆性骨折20人(8.9%);驼背31人(13.8%);身长缩短93人(41.3%)。晒太阳30分钟及以上的有212人(94.2%);体育锻炼每周3次及以上的有201人(89.3%);静坐时间6 h 以上的有29人(12.9%);补钙(24.4%)和补充维生素 D (16.9%)者较少。各年龄段中饮酒者和味重饮食者以60岁~年龄段居多,补钙者以75岁~和≥80岁最多;饮浓茶、吸烟、饮酒、静坐时间6 h 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喝浓茶、吸烟、饮酒、味重饮食、每天晒太阳30 min 以下、体育锻炼每周3次以下、静坐时间长、有激素用药史为危险因素,喜食豆制品、每天晒太阳30 min 以上、体育锻炼每周3次及以上为保护因素。结论避免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对阻止骨质疏松引发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3.
[目的]通过探讨太溪与特定穴的配伍规律,拓展临床选穴应用思维和方法。[方法]查阅大量临床文献,选取太溪和特定穴配伍的相关文章,提取并归纳选穴思路,总结配伍规律。[结果]太溪治疗作用广泛,其中太溪多与心包经、心经、肝经的原穴相配,体现心肾相交、肝肾同源,与络穴合用则多采用异经原络配穴来加强气血流畅,与膀胱经经穴相配常常用于止痛。[结论]在太溪与特定穴的配伍应用中,医家选穴少但注重针感,灵活运用诸如原络配穴的方法,综合考虑五行生克、经脉表里、脏腑虚实等,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整体观,配伍选穴即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以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为研究载体,运用1 HNMR代谢组学技术比较针刺足阳明经穴与非经非穴治疗UC大鼠后大脑皮层代谢物的变化及差异,从整体代谢的角度为阐释“经穴—脑相关”的脑代谢物质基础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法复制U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经穴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3只,另设相同数量的大鼠为对照.经穴组采用上巨虚、天枢和足三里进行电针治疗,非经非穴组在穴位旁开5 mm进行电针治疗.治疗结束后取直结肠和回盲部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分离脑皮层,分别提取水溶性和脂溶性脑组织代谢物,运用1 HNMR技术获取代谢谱图,将波峰归一化积分后的数值导入SIMCA-P10.0软件包,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信号校正相结合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得分图和因子载荷图.结果 DSS诱导的UC模型大鼠肠道出现典型的UC症状;针刺足三里、天枢、上巨虚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脑皮层代谢物有明显影响,特别是对水溶性脑代谢物的影响更明显,对脂溶性代谢产物影响较小.其中,乳酸、磷酸肌酸、N-乙酰天冬氨酰谷氨酸、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等代谢物是针刺经穴作用的关键代谢物;而针刺非经非穴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脑皮层代谢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γ-氨基丁酸、缬氨酸等.这表明针刺非经非穴的脑代谢物与经穴组存在着差异.结论 针灸经穴和非经非穴对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脑代谢物有不同影响,其中脑皮层水溶性提取物的差别更为显著,脂溶性代谢产物差别不大,提示采用经穴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脑特异性代谢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5.
对近几年来浙江产石荠苧属植物在化学成分、药理学、生药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认为石荠苧属植物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穴对Aβ1-42致老年性痴呆(AD)模型鼠大脑皮质组织小胶质细胞分泌前炎症介质TNFα的影响。方法经侧脑室注射Aβ1-42制造AD模型鼠,针刺"百会"穴治疗21天,免疫荧光双标观察大鼠大脑皮质小胶质细胞分泌TNFα的情况。结果 Aβ1-42注射后大鼠大脑皮质小胶质细胞TNFα分泌增加,针刺治疗后TNFα的分泌量减少。结论针刺"百会"穴可减少大脑皮质小胶质细胞分泌TNFα。  相似文献   
127.
从文献学的角度阐释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基础及针刺对Th17、Treg细胞因子的影响,以期为针灸治疗的效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针刺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菌群-宿主代谢免疫交互机制的影响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28.
129.
目的:观察家兔面神经不同程度损伤后的组织病理改变、自愈情况。方法:应用神经卡压法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观察卡压时间分别为10s、1min模型的组织病理改变和自愈情况。结果:面神经损伤后,由于卡压时间的不同,出现家兔面神经自我修复的差异,卡压时间越长自愈情况越差。结论:家兔面神经损伤模型的成功建立,不能忽略对造模后家兔自愈情况的观察,该状况直接关系到研究人员对电针疗效的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13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以结肠粘膜慢性炎症及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以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主要症状。该病有病程漫长、轻重不一、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并与结肠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在中医学研究中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众多文献在组织形态学、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肠道微生态等角度探讨针灸治疗UC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将近年来实验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