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增强高校女职工的身心状况,提高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方法将2006~2008年本校女职工妇科检测情况,以及健康教育前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乳腺疾病检出率最高,宫颈疾患检出率逐年增加;而有针对性地健康教育,能有效改进妇女的身心健康,提高医疗护理的满意度。结论健康体检有利疾病的发现;健康教育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2.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李湘衡,当知道他有一位患孤独症的女儿时,便决定去看一看他的女儿,第一次走进了孤独症患儿的家庭,了解到一个特殊家庭的痛苦与不幸,并被这个家庭的痛苦与不幸深深地感动了。 现年四十二岁的李湘衡,两岁丧父,靠母亲微薄的工资,含辛茹苦将他姐弟三人拉扯大。作为家里  相似文献   
73.
“上虚则眩”理论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上虚则眩"理论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机制,拟证实与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符合"上虚"(椎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8~85岁,平均年龄50.73岁;病程2周~10年以上。先作TCD检测证实属椎动脉系供血不足性眩晕,再作3D-CTA检查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变化,分析"上虚则眩"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机制。结果:60例120支椎-基底动脉中,经TCD检测有椎动脉血流速改变86支,占71.7%;基底动脉血流速改变82支,占68.3%;小脑后下动脉血流速改变60支,占50.0%。3D—CTA检查有V1段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71支,占59.2%;V2段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37支,占30.8%;V3段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28支,占23.3%;V4段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102支,占85.0%。结论:椎—基底动脉形态学病理改变→血流速改变→椎动脉系供血不足→小脑缺血是引起眩晕的病理"轴"。椎—基底动脉形态学病理改变是椎动脉系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理机制,与中医"上虚则眩"理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应用多功能神经康复治疗仪治疗偏瘫患者时患者存在的不足以及有待改进的方法,从而加速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方法:在用仪器治疗过程中采用健肢引导患肢意念训练法,加强护理,强化训练模式.结果:分别治疗肩关节2疗程后,肘关节3疗程后肌力恢复意念训练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应用多功能神经康复治疗仪治疗偏瘫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健肢引导患肢强化训练法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法.  相似文献   
75.
食管及贲门部手术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意义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8年~2003年我院对食管及贲门部手术后患术前十二指肠营养管与胃管同时插入胃内,术后第1d即开始自十二指肠营养管注人流质食物,配合周围静脉补充液体,疗效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6.
例1:患者女性,36岁,一个月间曾两次突然晕厥急诊入院,小便失禁,几秒钟后苏醒,而后全身出汗,乏力。体检:两肺阴性,血压正常,心律75次,min,血钾3.65—4.5mmol/L,以前门诊做普通心电图偶尔可见室早。临床诊断心肌炎。曾做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以二通道(模拟V5导联)为例,发现有两种形态的室早,一种呈qR型,  相似文献   
77.
78.
患者,女,11岁。因全身多毛、阴蒂肥大8年、声音增粗3年于1996年3月9日入院。体检:四肢肌肉粗壮,全身皮肤多毛,尤以双下肢及会阴部明显,双侧乳腺未发育。阴毛里成年女性分布区明显增多,阴蒂约3.5cm×1.5cm×1.5cm,双侧大小阴唇、尿道外口无异常,阴道口较同年龄组为小。染色体检查:核型为46,XX。MRI检查提示左侧肾上腺皮质腺瘤,子宫发育不良。临床诊断为左侧肾上腺皮质腺瘤,女性男性化。患者于同年4月9日在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左侧肾上腺全切术。术中见左侧肾上腺部位有一约5.2cm×5.0cm×4.6cm圆形灰褐色实质性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1064 nm Nd:YAG激光对口腔鳞癌CAL-27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鳞癌CAL-27细胞,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接种于24孔板中并继续培养24 h,分0、120、240、360、480 s五组接受激光照射,对应剂量为0、44.4、88.8、133.2、177.6 J/cm~2,划痕后分别于0、12、24、48 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划痕变化并拍照,以研究激光照射对细胞迁移影响。结果低剂量激光照射后细胞划痕区域愈合程度提高,而高剂量激光照射后,细胞划痕区域愈合程度降低。结论低剂量Nd:YAG激光照射对鳞癌CAL-27细胞迁移有一定促进作用,而高剂量Nd:YAG激光照射则会对鳞癌CAL-27细胞的迁移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0.
吴国英 《中国校医》2012,26(3):214+216-214,216
目的探讨益母草颗粒和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校医院门诊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120例,益母草颗粒组62例,月经前3~4d开始口服,至痛经症状缓解或消失。布洛芬缓释胶囊组58例,月经前1天或月经第1天开始口服,至痛经症状缓解或消失。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益母草颗粒组总有效率为87.10%,布洛芬缓释胶囊组总有效率为87.9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10,P〉0.05)。布洛芬缓释胶囊组消化道症状8例,益母草颗粒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2种药物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疗效满意,益母草颗粒副反应少,布洛芬缓释胶囊起效快,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