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初步探讨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的临床分型标准及意义。方法2000年1月~2005年3月收治了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病例47例,均行外膜内完整摘除术,观察并分析术中所见胆瘘不同的解剖特点,观察手术疗效。结果47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残腔感染及胆漏等并发症。初步提出囊性肝包虫合并胆瘘的临床分型标准。结论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的临床分型可以简洁、直观、全面地表述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的情况,不但具有临床指导意义,还可以为囊性肝包虫合并胆瘘的进一步研究建立一个相对统一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42.
骨桥蛋白在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中的分布及表达。 方法 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观察60例患者手术切除的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及巨噬细胞中OPN的表达与分布;Von Kossa染色观察囊壁中钙化分布特征。 结果 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中有不同程度OPN表达,75%(45/60)集中分布于近虫体侧纤维囊壁(内层),.3%(5/60)分布于近肝组织侧纤维性囊壁(外层),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内、外层交界处可见巨噬细胞带,多数巨噬细胞胞浆内有OPN表达。OPN表达阳性的囊壁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钙盐沉积,其在囊壁内、外层的分布与OPN的基本一致。 结论 OPN主要分布在肝细粒棘球蚴外囊的内层纤维囊壁。  相似文献   
43.
我科自1993年1月至2000年6月,共实行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41例。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瘘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邻近肛门的大肝癌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邻近肝门的大肝癌 ,由于术中容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以往多被认为不可切除。本文报道 2 4例成功手术切除的结果 ,探讨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 1992年至今 ,共切除 2 4例邻近第 1、2、3肝门的巨大肝癌 ,其中男性 2 0例 ,女性 4例 ,平均年龄 4 4岁 (2 5~ 71岁 )。肿瘤平均直径13cm(6~ 2 0cm) ,肿瘤位于肝后叶 19例 ,肝左叶 3例 ,肝中叶 2例 ;2 2例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 ,15例AFP阳性 (30 0~ 30万 L) ,术前 18例肝功能A级 ,5例肝功能B级 ,1例肝功能C级 ,黄疸 4例 ,合并Ⅱ型糖尿病 2例。1.2 术…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肝包虫囊肿外囊切除的价值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 1990~ 2 0 0 2年 60 1例肝包虫病病人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7种术式分为外囊切除术组与保留外囊术组 ;外囊切除术组又分“外膜内外囊切除术”组与以肝切除技术为基础的外囊切除术组。临床观察指标为手术耗时、术后平均住院日、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手术死亡率、原位复发率等。并对各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外囊切除术的术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及原位复发率均低于保留外囊术组 (P <0 0 1,P <0 0 5)。外膜内外囊切除术组的出血量低于以肝切除技术为基础的外囊切除术组 (P <0 0 5)。结论 肝包虫囊肿外囊切除可降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与原位复发率 ,但增加了手术难度及风险性。外囊切除手术方式中“外膜内外囊切除术”安全性高 ,应首选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ZJU指数与维吾尔族NAFLD发病的关联性及其对NAFLD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新疆喀什地区兵团第三师51团维吾尔族聚集区为调查现场,研究对象为在当地居住且年龄>18岁的维吾尔族居民。分别在2019、2020和2021年进行随访,2021年6月—8月完成结局调查;最终共纳入研究对象10 597名。连续变量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根据ZJU指数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Q1~Q4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NAFLD事件的发生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ZJU指数与NAFLD发病风险的关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ZJU指数对NAFLD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4.92年的中位随访期间,研究人群NAFLD发病率为9.4%(992/10 597)。经多因素调整后,随着ZJU指数的升高,NAFLD发生风险HR(95%CI)值分别为2.55(1.60~4.06)、7.32(4.78~11.20)、21.74(14.32~33.00),呈明显上升趋势(P趋势值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高、中、低3种不同剂量青蒿琥酯体内抗包虫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腹腔细粒棘球蚴疾病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天分别给与高(200 mg/kg)、中(100 mg/kg)、低(50 mg/kg)3种剂量的青蒿琥酯注射液以及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3月后,观察小鼠体内包虫囊肿的外观发育情况、囊湿重、包虫囊壁的病理改变、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中剂量组小鼠总囊重明显少于其他各组。中等剂量组抑囊率高于其他各组。病理及电镜发现3种剂量下包虫囊壁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中等剂量组囊肿中到重度破坏,角皮层纹理模糊,生发层细胞减少,甚至断裂,细胞核及线粒体溶解或退变。结论 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中等剂量的青蒿琥酯注射液治疗小鼠腹腔细粒棘球蚴疾病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8.
习羽  吴向未  牛建华 《肿瘤防治研究》2012,39(11):1405-1406
0引言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常出现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需多次手术.反复手术损伤大,功能破坏严重,神经损伤等多种并发症,肿瘤残留、复发影响术后生存质量,目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微创、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小、并发症少且轻等优点[1],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新疗法.国外研究[2-5]表明,由于瘢痕形成和体质因素不适合再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应用RFA是安全有效的.我院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癌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9.
肝包虫病外科治疗术式选择的新观点(附684例报道)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目的 探讨肝包虫病外科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案。方法 对我院 11年间收治的6 84例肝包虫病患者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0种术式根据是否切开外囊、是否切除外囊、外囊切除范围及外囊切除的手术方式被分为四组。临床观察指标为手术耗时、术后平均住院日、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原位复发 ,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切开外囊术式除手术耗时外各项指标均优于切开外囊术式。切开外囊术式中 ,外囊切除术的术后残腔并发症低于保留外囊术为 (P <0 .0 5 )。外囊完整切除术的术后残腔并发症为 0 ,低于外囊部分切除术 11.1%。外囊外切除术式的手术耗时、出血量低于以肝切除技术为基础的术式 (P <0 .0 5 )。结论 肝包虫病外科治疗手术方式中 :不切开外囊、完整的、外囊外的外囊切除术疗效佳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影响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原发性肝癌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2年6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的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生存分析采用生命表法,相关因素分析行 Log -rank 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 Cox 模型,筛选出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随访至2013年6月30日153例患者失访15例(9.8%),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92%、31.02%、21.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分级、甲胎蛋白(AFP)、肿瘤大小、肿瘤数目、门脉癌栓及治疗次数是影响预后的因素;Cox 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肝功能分级、肿瘤数目、门脉癌栓及治疗次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 <0.05)。结论:肝功能分级、肿瘤数目、门脉癌栓为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治疗次数是影响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