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条件培养基(CM) 对同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功能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骨髓细胞经差速贴壁法结合专用培养基分别培养扩增MSCs和EPCs,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SCs和EPCs表面标记物,以成骨、成脂和成软骨诱导分化对MSCs进行功能鉴定,以成血管对EPCs进行功能鉴定。将MSCs分为0% EPCs-CM组(对照组,采用LG-DMEM培养)、50% EPCs-CM组(采用50% EPCs-CM+50% LG-DMEM培养)和100% EPCs-CM 组(采用100% EPCs-CM培养)。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MSCs的增殖活性;采用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结果:FCM法检测,第3代MSCs高表达Sca-1、CD29, 低表达CD45、CD11b;经诱导可向成骨、成软骨和成脂方向分化。第3代EPCs 高表达CD34、CD133和VEGFR2;在铺有基质胶的96孔培养板中可形成血管样结构。与对照组比较,50% EPCs-CM组和100% EPCs-CM组MSCs增殖活性明显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茜草色素红染色法检测,培养21 d后50%和100% EPCs-CM组MSCs的钙结节数量和钙盐沉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差速贴壁法可同时分离MSCs和EPCs,EPCs-CM能促进MSCs 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根治肝包虫囊肿切除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 3年间 (1999年~ 2 0 0 2年 )采用根治性肝包虫病外科手术治疗的 99例肝包虫病患者的资料分组 ;A组 :6 7例 ,行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 (新术式 ) ;B组 ;32例行传统外囊摘术 (以肝切除技术为基础的术式 )。临床观察指标为手术耗时、术后平均住院日、出血量、术后并发证、死亡率及原位复发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式组的术后平均住院日、手术耗时、出血量等均低于传统外囊摘除术式组 (P<0 .0 5 ) ,术后并发证、死亡率、原位复发率无差异 ,(P>0 .0 5 )。结论 根治性肝包虫病外科治疗术式中 ,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式完全性高 ,应首选。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MMP-3与TIMP-1在形成肝细粒棘球蚴周围纤维囊壁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在30例肝细粒棘球蚴周围纤维囊壁的表达.结果:MMP-3、TIMP-1在肝细粒棘球蚴周围纤维囊壁中呈现特异性分层表达,MMP-3、TIMP-1的阳性细胞在外囊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3/30)、13.3%(4/30).靠近肝实质侧的外膜中MMP-3、TIMP-1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80%(24/30)、90%(27/30).在两层中表达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肝细粒棘球蚴外膜及周围肝组织中MMP-3、TIMP-1的表达两者呈负相关(P<0.01).结论:肝包虫周围纤维性囊壁可分为内层和外层,且各自形成机制不同;MMP-3、TIMP-1与肝实质侧纤维囊壁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4.
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适应症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的手术适应症。方法 :对我院同期收治的 6 7例肝包虫病患者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不同情况的肝包虫囊肿使用该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结果 :6 2例成功实施了“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 ,同期 5例失败。结论 :在开展该术式初期 ,其适应症的提出应当相对保守。较为适合的适应症应为 :①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②肝脏单发或多发细粒棘球蚴病 ;③外囊与肝组织或肝门主要血管或胆管存在可分离间隙 ;④未破入较大胆管 ;⑤患侧肝脏可充分游离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CD8+T细胞表达CD39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的肺腺癌(LUAD)组织及正常肺组织转录组数据分析CD39在LUAD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CD39表达与T细胞浸润、激活的关系。用小鼠LUAD Lewis细胞建立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FCM检测淋巴结、脾脏以及移植瘤组织中CD8+CD39+T细胞。收集Lewis细胞培养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CCM),免疫磁珠法(MACS)分选CD8+T细胞、CD11b+细胞;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CCM、IL-6和采取非接触或接触培养方式进行培养,探索CD8+T细胞表达CD39的可能机制。结果:CD39在LUAD组织中呈低表达(P<0.01),其表达水平与LUAD患者OS、T细胞浸润和激活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01)。FCM检测结果显示,在移植瘤组织中CD8+CD39+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淋巴结及脾脏(P<...  相似文献   
26.
目的鉴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急性期布鲁氏菌病患者血培养阳性菌株的生物型, 结合临床资料了解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急性期布鲁氏菌病的30例患者中, 对12例患者的血培养阳性布鲁氏菌株, 采用AMOS-PCR鉴定生物型;并收集12例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 包括人口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等相关信息。结果 AMOS-PCR结果显示, 12株菌株均为羊种布鲁氏菌。12例患者中, 男性9例、女性3例, 均有明确的牲畜接触史, 发病时间集中在4-9月份。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有发热, 其次为头痛头晕(9/12)、乏力(8/12)、消化系统症状(8/12)、多汗(7/12)、腰背痛(6/12)、骨关节痛(6/12)。1例患者并发胸腔积液、心包积液;1例患者并发胸腔积液、盆腔积液、腹腔积液;2例患者仅出现腹腔积液。3例患者肝功能异常, 6例患者乳酸脱氢酶升高, 9例患者血肌酐降低。12例患者中, 10例患者口服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抗感染治疗;另2例患者因肝功能受损, 予以左氧氟沙星联合多西环素抗感...  相似文献   
27.
28.
文题释义: 自制负压吸引装置:由一个吸痰机和一个负压可调节吸引器及一个密闭的容器盒组成。手术创面应用负压吸引可促进切口愈合,负压还可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表皮细胞分化。 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一种胸腺嘧啶核苷酸类似物,在细胞增殖时EDU能够插入正在复制的DNA分子中,利用EDU与染料之间的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反应进行高效快速的细胞增殖检测分析,可以有效地检测处于S期的细胞百分数。 背景:如何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使其移植后发挥应有的疗效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的:探讨体外负压培养技术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 方法: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给予间歇性负压培养(-6.65,-13.3,-26.6 kPa),2 h/次,1次/12 h,对照组在正常条件下培养。培养12,24,36,48,60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检测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表达。根据上述结果,选择一个最佳负压条件和时间(-26.6 kPa,24 h),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负压组、负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Axitinib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DU试剂盒检测EDU细胞阳性率,结晶紫染色观察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3个负压干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著增殖(P < 0.05);②与对照组比较,3个负压干预组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显著增高(P < 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表达显著增高(P < 0.05);③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处理后,细胞增殖吸光度值、克隆形成单位数量及EDU阳性细胞率较负压干预组明显降低;④结果表明,体外负压培养可能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水平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 ORCID: 0000-0002-3897-6629(吴向未);0000-0002-5063-973X(杨雄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9.
PDGF、TNF-α在人肝细粒棘球蚴囊壁周围组织的分层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在 4 0例人肝细粒棘球蚴囊肿周围纤维囊壁中表达。结果显示PDGF、TNF α在肝细粒棘球蚴囊肿周围纤维囊壁中出现特异性分层表达。靠近虫体侧纤维囊壁中 ,PDGF、TNF α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9 36 %± 2 13% )、 (10 5 2 %± 2 6 4 % )。靠近肝实质侧纤维囊壁中 ,PDGF、TNF α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37 5 1%± 7 4 5 % )、 (2 5 76 %± 5 0 5 % )。PDGF、TNF α在两层中表达的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同时 ,靠近肝实质侧纤维囊壁中PDGF与TNF α的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提示肝细粒棘球蚴囊肿周围人体纤维囊壁分层 ,PDGF、TNF α与肝实质侧纤维囊壁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肝包虫囊肿外囊切除在预防和治疗残腔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3例首次发病肝包虫病患者实施肝包虫囊肿外囊切除术 ,并与 5 1 8例保留外囊术式的术后残腔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评价外囊切除术对残腔并发症的预防价值 ;对 1 2例已患术后残腔并发症患者实施外囊切除术 ,评价外囊切除木对残腔并发症的治疗价值。结果 外囊切除术的术后残腔并发症低于保留外囊术式组 (P <0 .0 1 )。 1 2例已患术后残腔并发症患者实施外囊切除术后 ,无残腔并发症复发。结论 肝包虫囊肿外囊切除可有效的预防、治疗残腔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