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52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5篇
  5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目的 探讨基于化学交换饱和转移的氨基质子转移成像在鉴别脑内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高级别胶质瘤15例,脑转移瘤10例(部分脑转移瘤病例经临床病史证实).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及氨基质子转移成像(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扫描.分别比较两组病变肿瘤实质区、瘤旁区(即水肿区,若无水肿,实质区周围0.5 cm以内为瘤周区)APT信号强度的差异.结果 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肿瘤实质区在APT图上均表现为高信号,高级别胶质瘤瘤周区APT图信号强度较转移瘤高;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肿瘤实质区APT信号强度分别为(2.89±0.76)%、(2.72±0.6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瘤周区APT信号强度分别为(1.46±0.52)%、(0.71±0.3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氨基质子转移成像(APT)技术通过测量瘤周区APT信号强度对鉴别高级别胶质瘤和脑内转移瘤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42.
吴冰 《南京护理》2020,(4):37-42
依托我院“互联网+” 医疗服务平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肿瘤患者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防护方案。本文重点从有效指导个人日常防护、就医指导、发热应对、饮食指导及密切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等几方面来科学防疫,降低传播风险,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肿瘤患者更好的预后提供参考。“互联网+”肿瘤患者防护方案在新冠疫情期间充分发挥了信息化技术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远程服务以及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方面的作用,较好的服务于患者、临床医务工作者和管理者。  相似文献   
543.
目的描述并评价全肝3D动态MRI测量肝脏灌注成像(PI)参数的方法。方法50个装有不同浓度GdDTPA的生理盐水溶液(浓度范围0~6mM)试管模型,使用3DGRE序列,选择不同的翻转角(10°、15°、25°、45°);10只兔肝VX2肿瘤模型,采用不同对比剂浓度(0.05、0.1、0.2mmol/kg)进行动态全肝MRPI扫描,找出最佳扫描参数。灌注成像序列块厚60mm,扫描141~150s,共40~45次扫描,扫描开始后10s注射GdDTPA。通过体外试管实验得出的数据,将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转换为时间浓度曲线。测量、比较VX2肿瘤区域与正常肝脏的开始强化时间、最大对比剂浓度、达到最大浓度的时间、平均早期强化斜率及强化曲线类型。结果采用25°翻转角、0.05mmol/kg的对比剂浓度得到的PI曲线最佳。肿瘤区域的开始强化时间、最大对比剂浓度和平均早期强化斜率分别为(16.6±1.94)s、(0.59±0.11)mM及(0.0388±0.0086)mmol/L/S,与正常肝脏组织[(22.4±4.96)s、(0.48±0.06)mM及(0.0236±0.0084)mmol/L/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67,0.0362,0.0059)。结论采用3DGRE序列、25°翻转角、0.05mmol/kg的对比剂浓度能得到高质量的全肝动态MR灌注成像,可用于分析肝实质与肝内病灶不同的微血管动力差异。  相似文献   
544.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泄泻和呕吐为主要表现,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在春夏秋季尤为多见,腹泻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我院儿科于2006年2月至2007年10月,收治了130例腹泻患儿,用不同的两组药物进行治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和头胞曲松钠注射液,及穿琥宁注射液一组与蒙脱石散和头胞曲松钠注射液及利巴韦林注射液一组,两种药物治疗效果对比,经临床治疗实践,双歧杆菌胶囊和头胞曲松钠注射液及穿琥宁注射液一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5.
目的 通过定点监测了解2009-2015年福建省福州市急性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基因多样性及动态变化趋势。方法 采集2009-2015年福州市儿童医院因急性腹泻入院的5岁以下儿童的粪便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筛查诺如病毒阳性标本。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完整的VP1区和部分RdRp区并测序,应用在线基因分型工具和种系进化分析方法了解福州市5岁以下儿童中诺如病毒基因型/亚型的分布。结果 在随机抽取的93份标本中,Real-time PCR法检测阳性有91份;共获得其中73份完整VP1区和72份部分RdRp区基因序列。在完整的VP1分型中,GⅡ.4_2006b型43份,GⅡ.4 Syndeny_2012型16份,GⅡ.3型10份,GⅡ.4 New Orleans_2009型2份,GⅡ.12型1份,GⅡ.7型1份。在部分RdRp区分型中,共发现GⅡ.P4_2006b型43份,GⅡ.Pe型16份,GⅡ.P12型10份,GⅠ.P4型1份,GⅠ.Pa型1份,GⅡ.P21型1份。结论 应用双命名系统分型的方法,发现2009-2015年福州市急性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具有遗传多样性,其中2009-2012年流行的优势毒株为GⅡ.P4_2006b/GⅡ.4_2006b型,2013-2015年流行的优势毒株为GⅡ.Pe/GⅡ.4 Sydney_2012型。此外,GⅡ.P12/GⅡ.3为福州市持续流行的型别。  相似文献   
546.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对脑卒中认识及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脑卒中认知问卷、生理机能评价量表、健康促进生活形态测评量表对31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相关知识总分为(11.21±5.09)分。健康促进生活形态得分为(14.65±0.75)分。教育水平和诊断时间与脑卒中知识得分及健康促进行为得分均呈正性相关(P0.01或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脑卒中相关认知水平较低、健康促进行为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变化,避免脑卒中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47.
Pilon骨折是一种关节内骨折,往往是高能量轴向压缩暴力引起的,常伴有开放性损伤,或伴有严重的软组织闭合性创伤。骨折端可有明显的干骺端或关节面粉碎,或向骨干延伸。治疗往往比较棘手,选择良好、稳定的内固定亦较为困难。叉形钢板为二维平面固定,避免了单平面固定带来的偏心受力,减少了应力遮挡现象,并通过力学分析可以提高钢板的抗弯抗扭强度及防拔钉能力,减少了钢板  相似文献   
548.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治疗AO-C3型Pilon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AO-C3型骨折患者行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治疗。结果 23例均获随访,时间6~18(10±2)个月。按照Mazur踝关节评分:优14例,良7例,中2例。结论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AO-C3型Pilon骨折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49.
目前 ,医药学等科研数据的统计分析已基本依赖于计算机。各科研单位所编制的统计分析软件多由于其算法滞后、数据格式和输出格式规范性差、缺乏完整性而逐渐被淘汰 ,让位于国外统计分析系统或软件 ,如SAS、SPSS、BMDP、GLIM、STATA、EGRET并已成定式。近年来 ,国内已编译了多部介绍SAS等软件的使用说明和使用经验的书籍 ,为在国内普及国际流行统计软件和提高相应的数据处理水平 ,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引用国外软件有利于国内科研工作的开展 ,亦满足了科研工作对数据处理的需求。但是 ,过分依赖国外软件必…  相似文献   
550.
目的对2005年福建省分离的1株登革病毒(DV)进行鉴定,并从分子水平追踪其可能的传染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疑似登革热患者血清中DV(IgM、IgG抗体;同时应用C6/36细胞、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McAb-IFA)、逆转录(套式PCR法分别进行病毒的分离和鉴定,并对分离株的部分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患者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IgG抗体可疑,表明该患者在近期感染过登革病毒。患者血清接种C6/36细胞,观察到登革病毒特有的CPE。受感染的C6/36细胞能与登革病毒Ⅱ型单克隆抗体反应,表明分离的病毒株为登革Ⅱ型病毒。分离株的核酸提取物经RT(PCR扩增,登革病毒通用引物可扩增出511bp的特异性条带,型特异性引物扩增出119bp的特异性条带,进一步证实分离的病毒株为登革Ⅱ型病毒。分离株RT(PCR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与30株不同地域来源的登革Ⅱ型病毒相应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树表明,此毒株与东南亚地区的毒株比较接近。此次分离株的序列与1999年登革Ⅱ型病毒福建株的对应序列在亲缘关系上有一定程度距离。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一步确定此病例为输入性感染病例。结论福建省首次从输入性登革热患者血清中分离出登革Ⅱ型病毒,该病毒来源于东南亚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