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44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了解女性桑拿按摩从业人员与性病门诊就诊者性病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在2001年1月-2005年12月对女性桑拿按摩从业人员617人进行性病病原体检测,并与同期到我中心性病专科门诊的女性就诊者作检测对照。结果:女性桑拿按摩从业人员和性病专科门诊女性就诊者的性病病原体感染率分别为78.28%和66.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率分别为50.73%和33.92%,衣原体阳性(CT)率分别为7.94%和12.75%,梅毒阳性率分别为5.19%和11.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人型支原体(Mh)阳性率分别为3.08%和2.35%,淋球菌(NG)阳性率分别为0.81%和0.78%,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桑拿按摩从业人员性病病原体检出率较高,其中以解脲支原体、CT、梅毒为主。应加强该类人员的性病监测以及健康教育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检测2011年广东省广州、佛山、江门、肇庆四市临床分离的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等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对质粒介导的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和四环素高水平耐药淋球菌(TRNG)进行耐药质粒TEM-1和tetM基因分型。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6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判断敏感性按WHO西太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统一标准,其中头孢克肟敏感性试验和判断标准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判断。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菌株,多重PCR方法鉴定β-内酰胺酶质粒并进行TEM-1和TRNG tetM基因分型。结果:来自四市429株淋球菌中检出青霉素耐药364株(84.8%),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株(率)分别为389株(90.7%)和418株(97.4%),未发现对大观霉素、头孢克肟和头孢曲松耐药菌株,但头孢曲松低敏率达到34.0%(146/429),头孢克肟低敏只有1株(0.2%)。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及MIC90均已超过耐药标准。检出PPNG株156株(36.4%),TRNG株201株(46.9%)。耐药质粒TEM-1基因分型以亚洲型为主(94.9%,148/156),只有8株携带非洲型质粒;tetM基因分型均为荷兰型。结论:四市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大观霉素、头孢克肟和头孢曲松的敏感性较高,TEM-1基因质粒分型以亚洲型为主,tetM基因分型均为荷兰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临床评估8种支原体(Uu)液体培养试剂盒(Kit)的质量。方法 6家性病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在同一条件下,分别用8种试剂平行双盲检测100份临床样本。以A7固体培养结果为标准,分析各试剂的敏感性、特异性、总功效率。结果 8种Kit检测Uu的敏感性从73.2%~100%不等,其中Kit6、7、8的敏感性低于85%,显著低于固体培养法(P<0.01)。Uu检测的特异性显示:5种Kit达95.4%~100%,而Kit2、4、8为77.3%~86.4%,显著低于固体培养法(P<0.05)。人型支原体(Mh)检测的敏感性较高(80.4%~97.8%),只有Kit9的敏感性(80.4%)显著低于固体培养法(P<0.01),漏检率为19.6%。Mh检测的特异性均达96.3%以上。10份抑菌效果实验显示:所有试剂均能100%抑制杂菌生长。结论部分国产试剂已等同或接近国外试剂,但试剂的性能指标存在差异,临床检测应用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104.
【摘要】 目的 调查质粒介导的产? -内酰胺酶淋球菌 (PPNG)在淋球菌临床分离株中流行情况及TEM-1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收集2000-2008年从性病门诊患者中分离的 934株淋球菌,纸片酸度法测定PPNG,多重PCR方法鉴定?-内酰胺酶质粒并行TEM-1基因分型。 结果 2000-2008年共检测934株淋球菌,检出230株PPNG(24.6%),流行率逐年增多,由2000年的17.1%上升到2008年的42.1%;PPNG的TEM-1基因质粒分型以亚洲型质粒流行为主,只在2008年检测出1株含非洲型质粒,未见多伦多型质粒。结论 PPNG流行率逐年增高,产? -内酰胺酶的TEM-1基因流行以亚洲型质粒为主,偶见非洲型质粒。  相似文献   
105.
P_(63)基因的研究进展很快。目前的研究已显示P_(53)基因突变是人类肿瘤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之一。本文对P_(53)基因作一简要综述。对P_(53)基因认识的发展(一)作为肿瘤抗原 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把P_(53)蛋白认为是一种肿瘤抗原。因为Lane等最早在转化细胞中发现了一种磷酸核蛋白,分子量5300道尔顿,命名为P_(53)。由于这种蛋白质能在SV-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在不同的生物学过程中观察磷脂酰胆碱特异性磷脂酶C(PCPLC)的活性变化,以及PCPLC在肝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全反式视黄酸为肝癌细胞的诱导分化剂,PCPLC酶活性采用间接比色法测定,大鼠PCPLC酶蛋白采用亲和层析法进行部分纯化。结果 在肝癌细胞中观察到了两种不同活性的磷脂酰胆碱特异的磷脂酶C,一种是非钙依赖性,另一种是钙依赖性的。这两种酶活性在不同的生物学过程中都有显著变化。当视黄酸诱导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细胞分化成熟时,非钙依赖性PCPLC无论是膜颗粒部分还是胞质部分均显著升高,钙依赖性PCPLC活性则显著下降。在佛波酯刺激增殖和化学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非钙依赖性PCPLC活性则显著下降,而钙依赖性PCPLC活性则逐步升高。经过亲和层柱分离,获得了部分纯化的酶蛋白,聚丙酰胺电泳位置为60×103和64×103,而且酶的催化活性不依赖钙离子。结论 肝癌细胞同时存在非钙依赖性和钙依赖性PCPLC活性,他们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并在肝癌细胞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认为这种部分纯化的酶蛋白可能含有非钙依赖性的PCPLC酶蛋白,而钙依赖性的PCPLC可能存在于另外的组份中  相似文献   
107.
肝癌细胞中两种磷脂酰胆碱特异性磷脂酶C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不同的生物学过程中观察磷脂酰胆碱特异性磷脂酶C(PC-PLC)的活性变化,以及PC-PLC在肝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亚安诱发大鼠肝癌,全反式视黄酸为肝癌细胞的诱导分化剂,PC-PLC酶活性采用间接比色法测定,大鼠PC-PLC酶蛋白采用亲和层析法进行部分纯化。结果 在肝癌细胞中观察到了两种不同活性的磷脂酰胆碱特异的磷脂酶C,一种是非钙依赖性,另一种是钙依赖性的。这两种酶活性有不同的生物学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2010年度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分析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和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PPNG)菌株.结果:105株淋球菌检出PPNG 33株(31 4%),TRNG 51株(48 6%);青霉素耐药率为60 1%,环丙沙星耐药率为100%,四环素耐药率为93 3%,其中同时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三重耐药的有62株(59 1%);未发现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耐药株,敏感性分别为100%和62 9%.结论: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壮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为珠海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建立γ-干扰素( IFN-γ)体外诱导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的细胞模型。方法:衣原体感染McCoy细胞,实验组加入0.5 ng/mL IFN-γ诱导沙眼衣原体,对照组无IFN-γ诱导,空白组为正常培养的McCoy细胞,培养72 h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诱导后衣原体的细胞形态。实验组72 h解除IFN-γ诱导,继续培养48 h,观察衣原体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实验组在0.5 ng/mL IFN-γ作用72 h后,碘液染色发现衣原体包涵体的数量比对照组减少,包涵体变小;荧光抗体染色显示衣原体包涵体质地疏松,染色不均匀;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见包涵体变小和网状体体积增大等特征的典型异形包涵体。去除IFN-γ作用后,包涵体内致密的EB颗粒数量增加。对照组培养72 h后碘液染色和荧光染色可见典型包涵体,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见典型的网状体和原体,充满整个包涵体。结论:成功建立了IFN-γ体外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的细胞模型,为进一步进行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形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0.
RNAi的机制及RNAi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怡敏  耿飞  吴兴中 《医学综述》2004,10(4):202-203
1995年,Guo和Kemphues试图利用反义和正义RNA影响秀丽新小杆线虫中的par-1基因表达,结果意外的发现二者同样地抑制了par-1基因的表达。到1998年,Fire等证实了正义RNA抑制基因表达,以及过去的反义RNA对基因表达的阻断,都是由于体外转录所得RNA中污染了微量双链RNA而引起。当他们将体外转录得到的单链RNA纯化后注射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