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97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脑血管疾病易复发,康复时间长,效果慢,预后差,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医学康复知识对脑血管患者尤为重要,电话随访主要是为出院患者提供服务,这种护理服务是开放式、延伸式的健康教育形式,是提高护理质量、建立良好医患沟通的方便、高效的方法之一。我科从2009年3月起开展对出院患者实施电话随访服务,给予延续性健康教育,提供保健、康复、护理和生活指导等,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3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骨痛缓解率、功能状态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3周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骨痛客观缓解率分别为60.0%(18/30)和3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455,P=0.02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12/30)和46.6%(1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271,P=0.602)。治疗组治疗后功能状态评分较治疗前改善[(2.30±0.70)、(1.80±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00,P=0.042),对照组治疗前后功能状态评分变化不明显。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有明显协同作用,能提高近期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3.
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姑息治疗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姑息性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1例,对照组单纯应用鸦胆子油乳治疗;治疗组予以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鸦胆子油乳治疗。3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存质量(QOL)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改善率分别为81.0%(17/21)与47.6%(1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081,P=0.024)。治疗组与对照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19.0%(4/21)和14.3%(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171,P=0.679),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5.7%(18/21)和61.9%(1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200,P=0.040)。两组肝肾功能、消化道不良反应及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鸦胆子油乳姑息性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能提高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口腔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在排除医院和社区感染病例的基础上,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院2009年4月-2010年4月口腔外科手术患者478例,调查其以预防为目的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所调查的478例口腔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高达100.00%(478/478),其中用药时机不符合要求者占1.88%(9/478),用药时间≥3 d者占88.70%(424/478),抗菌药物选用级别高者占83.26%(398/478),抗菌药物选用种类不恰当者占26.78%(128/478)。结论除用药时机选择较合理外,该院口腔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用药时间长、用药级别高等诸多不规范,需加强管理,以确保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5.
目的:建立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离培养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复方扶芳藤合剂大鼠含药血清对大鼠B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BMSCs,对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将BMSCs进行成骨、成脂定向诱导分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分析其细胞周期,进行BMSCs鉴定;采用不同浓度(20%、10%和5%)的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连续7 d对大鼠BM SCs进行干预,以CCK-8法检测其吸光度值,对比各组细胞生长情况。结果:BMSCs具有典型的成纤维样细胞形态,集落生长呈漩涡状。BMSCs成脂、成骨诱导后,油红O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第3代BMSCs表型CD29、CD44、CD34、CD44表达分别为99.645%、99.677%、0.016%、0.133%;不同浓度的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连续干预7 d后,CCK-8法检测显示:20%浓度的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组,其1~7 d的吸光度均值均高于20%浓度的空白血清组(P<0.05);10%的含药血清组的吸光度均值在3~7 d,高于10%的空白血清组(P<0.05);5%的含药血清组与5%的空白血清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 SCs,操作简单,方法稳定,可大量扩增BMSCs。扩增后的BMSCs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干预后的BMSCs增殖能力增强,其中20%浓度的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在本实验中为最佳干预浓度。  相似文献   
46.
46岁男性患者,下颏肤色丘疹3年伴搔抓后破溃、出血1年。组织病理示:肿瘤位于真皮内,边界清楚,肿瘤团块由瘤细胞束、角囊肿和结缔组织基质组成。初步诊断:微囊性附属器癌。肿物完整切除后随访2年,无复发。重新阅片后修正诊断: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三种物质联合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检验价值。方法纳入100例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纳入同时期在我院体检并确定身体健康的体检者100例作为对比组,对比两组患者体内的白细胞、CRP、降钙素水平;同时根据感染类型将100例研究组患者分为细菌组(50例)和病毒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体内的白细胞、CRP、降钙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CRP、降钙素水平分别为(13.05±2.11)×109/L、(15.13±2.22)mg/L、(1.13±0.22)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细菌组患者的白细胞、CRP、降钙素水平分别为(12.84±2.15)×109/L、(15.03±2.04)mg/L、(1.01±0.21)ng/L,均显著高于病毒组患者(P0.05)。结论白细胞、CRP、降钙素水平对于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诊断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对于患者感染类型的辨别诊断也有着较好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enzyme,hTERT)促进胃癌细胞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稳定过表达hTERT的细胞株SGC-7901-hTERT,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叉头盒蛋白(forkhead box M1,FOXM1)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FOXM1下游侵袭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构建FOXM1的shRNA干扰质粒,在SGC-7901-hTERT细胞中转染该质粒,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MP-2、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构建FOXM1启动子活性报告质粒,在SGC-7901-hTERT细胞中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FOXM1启动子活性,qRT-PCR检测FOXM1 mRNA表达;构建稳定过表达FOXM1的细胞株SGC-7901-HA-FOXM1,并在此细胞中转染hTERT过表达质粒,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检测FOXM1乙酰化水平变化,免疫荧光实验检测hTERT与FOXM1的细胞定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过表达hTERT促进FOXM1及其下游分子MMP-2、MMP-9的蛋白表达,同时也促进肿瘤细胞侵袭(P<0.01),但不影响FOXM1的启动子活性及mRNA表达;与过表达hTERT组比较,干扰FOXM1可抑制MMP-2、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也抑制肿瘤细胞侵袭(P<0.01);hTERT与FOXM1存在细胞共定位,且过表达hTERT可上调FOXM1乙酰化水平.结论 hTERT通过上调FOXM1乙酰化促进胃癌细胞侵袭.  相似文献   
49.
50.
郑杨剑  吴亚楠  王文娜 《浙江医学》2021,43(22):2483-2484
1例年轻女性因“反复心悸、胸闷半年,加重2d”于2019年3月27日收入舟山市普陀医院,心电图检查提示为持续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一度出现心源性休克、胸腔和腹腔积液,病情非常危重,使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和电复律效果均不佳,最后通过射频导管消融术成功根治心动过速,患者的心功能也恢复正常。随访2年无心动过速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