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9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6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次调查属于国际合作项目社区健康干预(CIH)项目基线调查的一部分,旨在了解杭州市企业职工慢性病相关指标异常率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2.
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水平是影响个体健康重要的、可干预的因素之一[1].个体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水平能够有效降低诸多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的发病风险[2,3].建成环境(built environment)指人为建设改造的各种建筑物、场所,尤其指那些可以通过政策、人为行为改变的环境[4].建成环境不仅包括公园、公共绿地,还包括人行道、交通流量、公共场所的清洁和维护、社区及社会安全感、区域划分及土地综合利用、人口密度等各个方面[5].近年来,人们的关注点逐渐集中于建成环境与个体体力活动关系的探讨[6,7].国外研究显示[8,9],良好的运动环境会促进人们更多地进行体力活动.围绕建成环境与个体及人群健康间关系的研究证据必将成为日后健康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的重要决策依据.而在此类研究中,建成环境和体力活动的评价方法及其测量工具是影响研究真实性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3.
目的 了解杭州市3个城区初中生体力活动达标情况及其关联因素.方法 以杭州市3个城区3867名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其体力活动达标情况,用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分析社会人口学特征、认知因素和体力活动环境与体力活动达标的关联情况.结果 杭州市3个城区3867名初中生体力活动达标率为7.7%,对于每天应该运动时间的正确认知率为31.0%,59.2%的初中生每周至少有3d上体育课.男性(OR=2.94)、认为每天至少应该运动60min(OR=4.95)、对于参加体力活动持正性结果预期(OR=1.07)、一周上体育课的频率≥3d(OR=1.44)、家人鼓励运动(OR=1.06)、家人陪着一起做运动(OR=1.14)、家里运动器材充足(OR=1.22)、居住地周边运动场所可及性好(OR=1.09)、对于在居住地周围步行或者慢跑的安全性评价差(OR=1.11)与初中生体力活动达标呈正相关.结论 社会人口学、认知及支持性环境3个层面的因素对于初中生体力活动达标与否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分析出生体重与儿童时期超重/肥胖间的关联。方法 使用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基线调查的<18岁双生子人群(共8267对),采用双生子对内对照设计方法,探索出生体重与儿童青少年时期BMI及超重/肥胖之间的关联。结果 调整性别和卵型的影响后,出生体重每增加0.5 kg,超重/肥胖的风险:幼儿及学龄前期(≥ 2且<6岁)儿童增加0.87倍,学龄期(≥ 6且<12岁)儿童增加0.69倍,青春期(≥ 12且<18岁)青少年增加0.28倍。结论 双生子出生体重与幼儿及学龄期超重/肥胖存在正向关联,但在指导实施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时仍需谨慎。  相似文献   
95.
目的 了解杭州市城区成年居民步行与建成环境主观感知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2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杭州市城区25~59岁居民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长版(IPAQ-L)和社区步行环境量表简版(NEWS-A)评价居民过去1周交通出行相关步行时间、休闲性步行时间以及建成环境主观感知。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步行与建成环境主观感知得分的关联性。结果 杭州市城区成年居民过去1周总体力活动得分M=2 766 met·min-1·week-1,平均1周休闲相关步行时间为90 min,平均1周交通相关步行时间则为100 min。控制年龄、BMI、婚姻状况、工作状态、文化程度、居住社区类型、总体力活动水平后,男性(OR=0.764,95%CI:0.588~0.992)和女性(OR=0.633,95%CI:0.481~0.833)的休闲性步行时间均与场所设施可及性维度得分呈负相关,女性休闲性步行时间还与住宅密度维度得分呈负相关(OR=0.997,95%CI:0.996~0.999),女性交通出行相关步行时间则与步行道/自行车道维度得分呈正相关(OR=1.537,95%CI:1.138~2.075)。男性交通出行相关步行时间与建成环境主观感知各维度得分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可通过改善步行道/自行车道等建成环境促进成年居民的交通相关步行时间,开展成年人步行的环境干预时需要考虑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10个地区人群午睡行为的分布特征,探索我国成年人午睡习惯与主要慢性病的关系。方法 剔除基线调查时自报患有肿瘤的个体后,采用logistic回归描述调查对象午睡习惯的地区和年龄分布,分析午睡习惯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肝病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510 145名研究对象,其中39.9%有夏季午睡习惯,20.8%有常年午睡习惯。夏季午睡和常年午睡的分布存在城乡差异,农村地区及苏州市项目点以夏季午睡为主,比例在32.9%~73.3%之间;海口市和柳州市常年午睡率较高,分别为60.4%和63.3%。常年午睡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趋势P<0.001),以70岁组最高(31.9%)。夏季午睡与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慢性肝病呈正相关,OR值(95%CI)分别为1.10(1.07~1.14)、1.03(1.02~1.05)、1.07(1.02~1.12)和1.07(1.00~1.14),常年午睡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慢性肝病均呈正相关,OR值(95%CI)分别为1.33(1.29~1.37)、1.11(1.09~1.13)、1.39(1.33~1.45)、1.33(1.26~1.41)、1.12(1.08~1.16)和1.27(1.18~1.37)。结论 CKB项目的人群在午睡习惯上存在地区及年龄差异,午睡与主要慢性疾病呈正相关,且常年午睡与慢性病相关性更高。  相似文献   
97.
正双生子研究这个概念自从1875年由英国社会学家、遗传学家和生物统计学家Francis Galton提出之后已经走过了一百多个年头,期间双生子理论从建立到不断发展并日趋成熟,广泛应用于心理学、行为学和医学等各个领域。我国双生子研究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国际双生子研究协会(Interna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Trp64Arg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检测88对异卵双生子β3AR Trp64Arg基因多态性.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对数(1ogarithm transformed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lgHOMA)来衡量胰岛素敏感性,分析β3AR Trp64Arg基因多态性与IgHOMA及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相关性.结果:Trp64Trp、Trp64Arg和Arg64Arg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1.5%,26.7%和1.7%;有β3ARTrp64Arg基因多态性的双生子胰岛素敏感性有降低的趋势,但是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145).BMI与lgHOMA呈弱正相关(r=0.188,P=0.002),β3AR Trp64Arg基因多态性与BMI的关联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554).结论:有β3AR Trp64Arg基因多态性的双生子可能更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但是这一结论还需扩大样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
不论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还是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中间疾病,或是吸烟、不合理膳食、少体力活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数据都说明,慢性病是当前以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对中国人群生命和健康的最大威胁,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1-3].  相似文献   
100.
为系统评价中国控烟研究的质量,总结控烟措施的有效性证据,在多个数据库中检索1990-2009年中国发表的控烟措施有效性评价研究文献,采用美国<社区预防服务指南>制定的方法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对控烟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证据强度进行评定.共纳入282项中国控烟干预性评价研究,其中仅75项(26.41%)研究质量较好、能够进入证据评价体系.有效性证据强度评定结果显示,吸烟人群中开展戒烟药物干预和行为干预一般人群中开展多组分干预(如宣传教育+行为干预)的有效性证据充分,而临床咨询、中医疗法、单纯宣传教育、规章制度等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缺乏充分证据支持.中国控烟干预性研究整体质量较低,高质量研究的数量不足是限制控烟有效性证据产出的主要障碍;应重视和加强对控烟规章制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
Abstract:
To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 the evidenc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easures regarding tobacco control in China. Papers on several databases published between 1990 and 2009were systematically searched. Methods in American Guide to Community Preventive Servic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and strength of evidenc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obacco control programs.Overall, 282 studi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paper, but only 75 (26.41%) studies had acceptable execution quality. Items as pharmaceutical therapy and behavior intervention in the smoking population that would show sufficient evidenc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grams. In general population, multi-component intervention programs appeared to be effective. However, the effectiveness regarding items as clinical consultation, therapy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ducation programs alone, non-smoking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etc. were of insufficient evidence. The overall execution quality of intervention studies on tobacco control in China was considered to be poor and few of them would show the evidenc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grams. Only few studies on non-smoking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touched upon the positive effectiveness on this issue. We suggested that the execution and evaluation on non-smoking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be strengthe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