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4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1.
目的:研究索拉菲尼对接受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巴塞罗那分期(BCLC)B/C期肝细胞癌患者疗效的增益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行TACE治疗的BCLC B/C期肝细胞癌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细胞癌。根据有无服用索拉菲尼分为TACE组(45例)和索拉菲尼联合TACE组(联合组,39例),所有入组患者定期随访监测3年,并记录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之间的疾病控制及生存获益情况,明确索拉菲尼对TACE的增益作用。结果:联合组的肿瘤反应(为64.1%)明显优于TACE组(为37.21%)(P=0.008);TACE组患者的6个月、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0%、40%、13.3%和8.9%,联合组为82.1%、51.3%、30.8%和16.9%;TACE组和联合组的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2.9个月和19.3个月,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6.0个月和16.2个月,联合组的总生存时间(P=0.032)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0.006)均显著优于TACE组。结论:针对行TACE治疗的BCLC B/C期肝细胞癌患者,索拉菲尼能够使患者的整体生存期显著获益,提高肝癌TACE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2.
吕秀玲 《河北中医》2007,29(12):1115-1116
1995-03—2006-08,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60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和《实用泌尿外科学》[2]确定诊断。症状:小腹、会阴、睾丸有胀痛不适感,尿频,排尿困难,夜尿频数,尿道口有白色分泌物溢出,常伴阳萎、早泄、遗精、性功能减退等症状。直肠指检:前列腺触痛、质地变硬或有结节。实验室检查: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HP)或卵磷脂小体明显减少;细菌培养生长致病菌。1.2一般资料本组600例均为本院中医科、前列腺专科门诊患者,年龄17~79岁,平均36.24岁;病程1个…  相似文献   
33.
虚拟仿真CT检查操作技术智能训练系统,在满足教学的情况下,拓展功能,提倡教学资源“专管共用”的使用方式,使校内外实践教学硬件资源实现有机集成和有效互补。通过虚拟仿真数字化模拟整个影像检查过程,不但可以无辐射操作,而且给学生创造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改变以往实践教学活动只在科室老师的引领下,观摩设备的构造原理、使用程序和操作流程等状况,构建虚拟仿真CT检查设备、环境和检查病例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教学的临床化效率。建立具有医院校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4.
吕秀玲  李炯  康少锋  朱力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2):144-145,96
目的探讨64层双源CT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在颈部动脉CTA成像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SOMATOMDefinition双源CT对40例临床怀疑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进行颈部动脉CTA三维重建数据采集成像,随后通过工作站对扫描采集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结果依据图像质量评定标准,图像质量为优、良、差的,分别为35例、4例、1例。结论采用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进行颈部动脉CTA三维重建数据采集所获取图像,有助于放射影像医师更有效、准确地对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疾病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螺旋CT成像技术在眼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美国GE公司16排螺旋CT机对60例眼部外伤患者行眼眶轴位薄层扫描,必要时通过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立体地显示病变位置以及观察其受损伤程度。结果:对于行螺旋CT扫描的60例眼部外伤患者中,大多有不同轻重程度的损伤如:眼眶骨骨折、眶内软组织损伤、眼部复合性骨折、眼球损伤(包括眼球内异物)等,均可以作出可靠的影像学诊断,诊断符合率高。结论:对于多排螺旋CT成像技术的优越性,有利于临床医师对眼部外伤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愈后的判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6.
利多卡因是应用最广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麻醉剂,公认安全有效,用药后引起过敏性休克者少见。现将我们所遇1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4岁,平素体健,无过敏体质及药物过敏史。此次因急性阑尾炎入院手术。入院时查心电图正常,术前用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以正常速度注射260mg,注射后约30 s时患者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血压很快下降至0,随即脉搏消失,心音听不到。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给氧、心内注射三联针(去甲肾上腺素1  相似文献   
37.
TCD,即颈颅多普勒检查,它是一项超声医学发展史上的又一大进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临床上应用。该项检查是通过低频超声波结合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A环上的各支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各血流生理参数,是一项无创性、无痛苦、可重复性的脑血管疾病的检查方法。但是由于TCD对技术人员依赖性强,所以正确使用TCD操作技术,避免技术人员在操作中的不规范和TCD报告中所下结论的误用和滥用、减少临床上造成一定的医源性疾病尤为重要。笔者对TCD操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38.
小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又名小儿心内膜硬化症(endoeardia lfibroelas.tosis,efe)其病理改变[1]主要表现为心脏体积增大,多数于1岁以内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部分病例可能由病毒性心肌炎发展而来,可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并存,钟家蓉等[2]报道316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有21例(0.66%)并发efe。临床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其治疗方法主要为控制心力衰竭,维持心脏功能,加强护理,防治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400例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资料,评价呼吸训练、电极的放置、造影剂的剂量及浓度、监测层面的选择、监测点位置的放置、心动周期内不同R-R间期时相重建图像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结果 20例患者由于屏气不好出现呼吸运动伪影,8例出现电极产生的金属放射性伪影。6例由于造影剂剂量不足出现动脉灌注不足而导致冠状动脉显示欠佳。6例患者监测层面及感兴趣区的选择不准确导致冠状动脉对比不良及右心结构对右冠状动脉产生影响。4例患者在心动周期内不同R-R时相重建图像出现不同的效果。结论患者的呼吸训练、电极正确的放置、造影剂剂量的正确选择、监测层面及感兴趣区的正确放置、选择最佳的重建时相等有利于提高冠脉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成像的扫描参数、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的患者进行双源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除固定扫描参数外,主要参考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范围来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对比剂流率。再随机抽取100例常规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根据冠状动脉各段血管显示情况及图像质量评价标准,采用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成像(前瞻性序列扫描技术)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序列扫描技术的平均X射线剂量CTDIVol为11.96~14.25mGy,大约是回顾性心电门控(CTDIVol为30.36~45.67 mGy)的1/3,总的有效剂量E(2.6±0.9)mSv,大约是回顾性心电门控(8.2±0.1)mSv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源CT冠脉CTA成像中,采用前瞻性序列扫描技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并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并且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