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了解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5年浙江省人民医院分离自尿液的710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分离鉴定菌株列前五位的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白色念珠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85株(54.23%),革兰阳性菌315株(45.77%),药敏试验表明: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为0.0%和9.4%,粪肠球菌对利奈唑烷、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0%和4.9%,屎肠球菌对利奈唑烷、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1.9%和2.3%,白色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耐药率均为0.0%,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为28.9%和31.1%。结论泌尿道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定期系统地监测细菌耐药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临床分离与耐药性的7年监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解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在临床的耐药性,我们统计分析了我院自1997年1月-2003年12月该菌的分离率,并监测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  相似文献   
63.
C_(3a)是一种过敏毒素,可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嗜碱性细胞和肥大细胞脱颗粒。IC 病患者血浆中的C_(3a),比正常人高,而手术后或血氧机治疗后的心血管病患者血浆中的C_(3a)又比手术前及未治疗时高,检测血浆中C_(3a)变化可作为诊断及观察IC病患者疗效的一种手段。已有报道C_(3a)的测定是检测体内外补体系统的微小或早期激活的灵敏手段。然而,1981年Hugli和Chenoweth 及1984年Hugli 和Wagner 报道过的,使用多克隆抗体试剂检测C_(3a)和C_3中C_(3a)区段时,必须将C_(3a)与C_3分离,C_(3a)的免疫化学捡测才能进行,加之这种分离方法要大剂量的标本和特殊的设备,因而是比较难推广的。本文作者研究使用一种基于单克隆抗体检测C_3中C_(3a)区域特异的抗原决定簇的原理,以ELISA 法直接从EDTANa_2抗凝的血浆中检测C_(3a),而不需将其从C_3中分离出来。作者参照Nilsson 等1987年描述的方法,制备抗变性C_3的单克隆抗体。参照SPDP 使用说明书将β-  相似文献   
64.
蔡学联  董敏  吕火祥  唐晓英  邬维娜 《护理与康复》2013,(12):1122-1123,1126
目的 研究氧气湿化瓶加液与不加液对低流量吸氧患者用氧效果与湿化瓶污染的影响.方法 按用氧时间先后将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5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壁式输氧装置下低流量鼻导管吸氧4 d,期间不更换湿化瓶.对照组氧气湿化瓶内装无菌蒸馏水,吸氧后4 d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 ml湿化液送细菌培养.观察组氧气湿化瓶内不装无菌蒸馏水,吸氧后4 d在无菌操作下用含培养液的无菌棉签在瓶体内壁取样本送培养.吸氧期间询问并记录吸氧效果和舒适度.结果 不加液氧气湿化瓶的污染率显著降低,低流量吸氧下两组患者吸氧舒适度无差异,脉搏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使用不加液氧气湿化瓶低流量吸氧可降低湿化瓶污染发生率,同时不影响患者的吸氧效果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65.
目的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同源性分析及blaKPC-2基因检测。方法采用最低抑菌浓度琼脂稀释法检测30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WHONET 5.4软件分析细菌耐药表型,以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株的基因型,以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laKPC-2基因、并进行基因测序。结果 30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表型模式有6种,其中泛耐药及仅对妥布霉素敏感的菌株共22株,占73.3%;PFGE图谱分析有5种类型,其中Ⅰ型菌株流行为主,占80.0%;从7号试验菌株检测出blaKPC-2基因,其他试验菌株均未检测出blaKPC-2基因。结论 30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存在高度同源性的菌株流行,并有一株细菌检测出blaKPC-2基因,临床科室及医院感染部门应采取措施控制这些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66.
同产ESBLs及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感染同产ESBLs和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情况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医院就医儿童分离肺炎克雷伯菌122株,采用PCR法检测ESBLs酶基因blaTEM,blaSHV、blaCTX-M-9群,AmpC酶基因blaDHA、blaACT/MIR;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22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单纯AmpC酶基因阳性菌株7株,阳性率5.7%,单纯ESBLs基因阳性菌株37株,阳性率30.3%,ESBLs和AmpC酶基因同时阳性菌株检出率为9.0%,非产ESBLs和AmpC菌株67株,检出率55.0%;同产ESBLs和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除了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外,对其余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头孢菌素类高度耐药,产酶菌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儿童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和AmpC酶的情况已经出现,产酶菌株对常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和AmpC酶;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耐药性及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42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用双纸片扩散法检测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率;对其中的279株MRSA以E-试验检测万古霉素的MIC;对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的菌株进行D-试验。结果 42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的114株,其中MRSA 68株,D-试验阳性59株,阳性率86.8%;MSSA为46株,D-试验阳性39株,阳性率84.8%;279株MRSA对万古霉素的MIC值分布为0.75 mg/L 27株1、.0 mg/L 75株1、.5 mg/L 98株2、.0 mg/L 64株、2.5 mg/L 15株。结论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MRSA表现为多药耐药性,检测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8.
重症监护室内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流行病学与药敏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研究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在重症监护室(ICU)内检出的特点及细菌的耐药性,提高临床医师对感染的预防意识和指导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对ICU内的86例机械辅助呼吸患者检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检测部位主要分布在呼吸道(77.0%)和血液(12.5%),连续3年观察86例104株菌株,菌株数呈逐年增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的敏感性超过50.0%.结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在ICU内的耐药现象非常严重,作者强调应防治结合、综合治疗,药物选择方面可选用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9.
嗜麦芽窄食单孢菌致肺部感染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单孢菌所致肺炎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嗜麦芽窄食单孢菌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痰培养及药教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本组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替卡西林/捧酸、头孢他定、复方新诺明、头孢噻肟;49例中,2例自愈,35例治愈或好转,无效12例。结论:嗜麦芽窄食单孢菌肺炎临床表现非特异性,根据药教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减少其易感因素,加强基础疾病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0.
本文用ELISA法对271例儿童的红细胞内转铁蛋白(RBC·Tf)、红细胞内铁蛋白(RBC·F)和血清转铁蛋白(Tf)进行了检测,同时检测相应的血红蛋白(Hb)。根据Hbt度将271例儿童分为两组,正常组:RBC·Tf范围为203~1828ag/cell,X±S为467±350ag/cell(n=223),Hb偏低组中RBC·Tf范围为73~465ag/cell,X±S为204±97ag/cell(n=48),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RBC·Tf与Tf间几无相关性r=-0.0419,P>0.5(n=247);而RBC·Tf与RBC·F问呈正相关r=0.157,P<0.02(n=2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