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49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 ,MSCT)拓宽了非损伤性诊断冠心病的途径,同时也给放射科和心血管医师带来了新课题,即如何有效地利用该手段来提高冠心病的诊治水平,系统地了解冠状动脉解剖和粥样硬化病变的MSCT表现则是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本文展示了主要冠状动脉和节段在MSCT造  相似文献   
92.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和经导管二尖瓣置换(TMVR)能用于治疗主动脉瓣位和二尖瓣位的外科瓣生物瓣衰败,然而一站式经股同期行TAVR和TMVR治疗双生物瓣衰败鲜有报道.本报告将展示一例主动脉瓣位与二尖瓣位双外科生物瓣衰败患者的详细CT评估,围术期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测量和完整经导管双瓣膜置换操作.  相似文献   
93.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分析及中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诊来院确诊的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和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分析从2007-08到2009-06连续58例经64排螺旋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确诊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58例丰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男41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62±10.48)岁,47例(81.0%)有高血压病史,56例(96.6%)有急性胸背部疼痛,64排螺旋增强CT均可见异常征象,其中Stanford 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6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52例.均给予降压和负性肌力药物治疗.54例内科药物治疗,4例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术.随访48例,平均随访时间(10.16±6.14)个月.所有随访患者均存活,在2周至3个月期间30例(62.5%)患者血肿部分或完全吸收.1例患者CT复查形成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仍保守治疗,2例患者仍有心慌、气短,偶有胸背痛的症状,其余患者恢复满意.4例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术的患者均恢复满意.结论:64排螺旋增强CT有助于提高主动脉壁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改善预后.对大多数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药物治疗效果满意.介入覆膜支架对有破裂风险的高危患者有帮助.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的108例胸主动脉病变(B型夹层94例,假性动脉瘤14例)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结果及并发症。2例行人工血管旁路联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杂交手术),其余患者直接行覆膜支架置入术,其中,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72例(A组),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34例(B组)。对比两组术后内漏、LSA显影、双上肢收缩期压差等结果。结果支架均顺利置入,术后除1例出现脑供血不足,死于呼吸循环衰竭,余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左上肢严重缺血症状。A组左上肢收缩期血压低于右侧(84.8±44.0)mmHg和(130.8±21.4)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双上肢收缩期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1.3±23.7)个月,仅A组中33例出现轻微左上肢乏力、麻木及头晕症状,无需手术处理。结论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中近端锚定区不足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延长锚定区是可行的,特别是部分覆盖LSA开口更为安全;但必需严格把握适应证、仔细评估双侧椎动脉及颈动脉血供情况,对合并脑梗塞、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影响脑供血疾病的患者即使右侧椎动脉及双侧颈动脉血供良好,也不宜直接完全覆盖LSA开口。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利用64排螺旋CT(64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64-MDCT)初步评价北京社区人群的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um,CAC)情况。方法对北京地区社区人群进行抽样研究,利用64-MDCT(GE,LightSpeed VCT)对1480例研究对象进行冠状动脉钙化扫描,应用Agatston积分法分别计算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CACS),观察CAC分布特征,以性别及年龄分组比较组间的CAC差别。结果总样本CAC阳性率为29.9%;男性组的CAC阳性率为37.6%,明显高于女性组的23.1%(P0.01)。同一性别各年龄组的CACS均呈正偏态分布,CAC阳性率和CACS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P0.01);40~、50~岁组的CAC阳性率以及40~、50~、60~岁组的CACS存在性别间的显著性差异。1480例研究对象有206例(13.9%)为单支钙化,237例(16.0%)为多支钙化;总样本共5920支冠状动脉中以前降支(26.8%)及右冠状动脉(13.5%)钙化阳性率为高(P0.01)。结论 64-MDCT能够方便、快速地量化检测社区人群的CAC的发病情况,评价人群中的CAC分布特征及规律,从而初步判定人群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流行病学特征。  相似文献   
96.
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标志之一,反映了粥样硬化斑块,特别是钙化斑块的存在和分布。在过去10余年里,大量电子束CT研究围绕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价值、检测方法和可重复性以及冠状动脉钙化演变等热点课题而展开。随着多排螺旋CT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它在冠状动脉钙化检测方面的价值也在进行研究,该文就多排螺旋CT在这些方面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7.
目的通过MDCT定期随访,评估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ESGT)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ESGT治疗的17例B型IMH患者的资料。术后随访中,对所有患者行2次以上主动脉MDCT检查。结果 17例经ESGT治疗的B型IMH患者中,6例血肿完全吸收,9例明显吸收,2例血肿部分吸收。随访过程中无死亡病例,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ESGT治疗B型IMH安全有效;MDCT可以作为重要的影像学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98.
目的:评价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EBCT)在小儿先天性复杂型主动脉缩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于我院诊治的先天性复杂型主动脉缩窄(CoA)小儿患者60例,平均年龄1.64岁(28天-6岁)。所有患者均行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和EBCT检查,其中39例行手术治疗。结果:60例中,每1例至少合并1种心血管畸形,合并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分别为40、26、12例, 法乐四联症1例,右心室双出口2例。平均狭窄率(管腔最窄处与近心端正常主动脉内径比值)R=0.42±0.13(0.18- 0.75)。经手术治疗的39例中,38例证实为CoA,其中R≤1/2占84%(32/38),1例EBCT诊断无血液动力学意义,检出率为97.4%(38/39);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漏诊11例,检出率为69.2%(27/39)。结论:EBCT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能清楚显示小儿CoA的大小、形态,检出率高于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诊断有重要价值。由于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检出心内畸形有着优势,两者联合应用是小儿复杂型主动脉缩窄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封堵术后左、右心功能变化。方法:观察269例接受封堵治疗的40岁以上ASD患者术前和术后X线胸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心电图变化。另选择同期30例健康查体的相同年龄和性别构成比对象作为超声指标的正常对照。结果:全组缺损TTE最大径平均17.7±5.3(5~30)mm,选用封堵器直径平均27.5±6.0(13~40)mm。心功能术后1天较术前、术后1个月较术后1天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心胸比率术后1天较术前、术后6个月较术后1个月缩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心电图:右心房高负荷率、RV1+SV5、QRS间期、右束支传导阻滞比率术后1天较术前、术后1个月较术后1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前后径,术后1天较术前、术后1个月较术后1天、术后6个月较术后1个月缩小,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0.001);主肺动脉内径术后1天较术前缩小,但术后6个月仍高于正常对照,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三尖瓣反流程度分级术后1天较术前、术后1个月较术后1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左心房前后径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变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后1天较术前、术后1个月较术后1天、术后6个月较术后1个月增加,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1天较术前增加,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封堵治疗能够有效降低中老年ASD右心内径和肺动脉收缩压,增加左心室内径,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心室电传导。近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0.
本文目的是确定二维TOF法磁共振血流成像对下肢周围血管性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5例患者132段血管用二维TOF法磁共振血流成像检查,其中6例患者49段血管同时进行了常规血管造影检查。在132段血管中,MRA检查显示正常血管102段,异常血管30段。在30段异常血管中,轻度狭窄9段,明显狭窄11段,完全闭塞8段,动脉瘤2段。在同时进行MRA和常规血管造影检查的49段血管中,正常血管35段,异常血管14段。二者显示一致47段,仅2段显示有差异,其中1段是由于动脉内Strecker支架置入引起MRA信号丢失,考虑血管闭塞,而血管造影显示血管明显狭窄。另一段MRA显示一侧髂总动脉轻度狭窄,而血管造影正常。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MRA对下肢周围血管性疾病,特别是闭塞性血管疾病有较高准确性和可靠性。如能适当应用扫描序列和参数,将使其能达到常规血管造影对周围血管性疾病诊断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