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16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5篇 |
综合类 | 17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出版年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椎间盘退变过程中MMP/Timp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采用新西兰大白兔的纤维环损伤制作腰椎间盘退变模型,以证实和比较在人椎间盘退变中的基因变化情况.方法:损伤L4.5、L5.6纤维环,行核磁共振及计算机扫描摄影拍片证实椎间盘退变情况,同时取椎间盘行精确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观测MMP/Timp系列基因的变化.结果:证实了兔腰椎纤维环损伤后腰椎逐渐退变,且与人类退变结果相似,基因表达情况MMP-1、MMP-2、MMP-3、Timp-1、Timp-2早期均上调,MMP-3、Timp-1在退变的晚期出现下调.结论:人类腰椎间盘退变中明显上调的基因在此退变模型椎间盘中被发现同样上调,从而在分子水平证实了此动物退变模型与人类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Fas基因多态性在中国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与人类其他种族的比较。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方法,对124例中国地区汉族正常健康人群进行了Fas基因多态性检测,并与其他种族作比较 。结果 汉族Fas 基因- 670 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其他种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未发现Fas基因多态性在中国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与人类其他种族存在差异 。 相似文献
33.
目的考查中药材市场和使用单位的商品牛黄真伪与质量,探讨其快速检定方法.方法采用性状、定性、定量分析的手段,对获得的真伪商品数批样本进行了比较检定.结果从性状归纳出了“快速检定要点”及主要指标性特征比较表,并附形态特征比较图.结论归纳出了各种牛黄(人工牛黄)药材与掺伪品主要特征区别点列于比较表;薄层色谱显示体外培育牛黄与牛黄国产品及进口品色谱特征相同;人工牛黄与牛黄的区别为牛黄无猪去氧胆酸斑点,而人工牛黄可检出猪去氧胆酸;牛胆粉较牛黄多一亮绿色斑点;掺伪品无胆酸、去氧胆酸及胆红素斑点.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及人工牛黄含量测定均各有一批不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建立一种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分析模型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32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和实验组(27只),对照组只暴露T9~11脊髓,实验组显露T9~11脊髓后采用钳夹法致伤.伤后行运动功能BMS评分,术后对模型均行脊柱X线片、CT、MRI检查.结果 实验组后肢运动功能损伤均明显,BM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1); X线片可见胸椎T9~11局部骨质缺失;CT可见损伤脊髓周围组织有异常信号,但边界不清;MRI可见实验组损伤的脊髓组织T2异常强化,范围清楚,局部渗出液积聚.结论 钳夹损伤建立了可靠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MRI检查对大鼠的急性脊髓损伤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 通过对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以及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问骨折的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 方法 采用同顾性总结的方法 ,收集86例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随机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DHS的治疗方法 ,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比较两组间在手术所用时间、术后髋部的功能评分丢失及内固定物松动等方而存在的异同. 结果 DHS内固定纽于术花费了更长的时间;不同骨质疏松的高、中、低危各DHS治疗组,松动率随疏松程度不同而有显著不同,而半髋置换组对不同骨质疏松程度无明显不同反应;DHS内同定组有42%内固定穿出骨皮质现象,而半髋置换组患者则无明显的假体松动依据. 结论 对于骨质疏松的转了间骨折患者,为能获得早期更多功能恢复及较少的术后并发症发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DHS固定方法 较为合理的替代.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 Orbic -3D 导航引导下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 Anderson 和 D′AlonzofⅡ型枢椎齿状突骨折置钉的安全性与准确性。方法对符合筛选标准的36例患者均行前路枢椎齿状突螺钉固定术治疗,21例在术中实时 Orbic -3D 导航引导下采用微创空心钉内固定(导航组),15例在传统 C 形臂透视下采用切开空心螺钉内固定术(透视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 JOA 评分、VAS 疼痛评分、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出血量、术后X 线片、CT 螺钉位置分级及术后随访骨折愈合情况,分析两组手术特点、临床疗效及置钉的安全性与准确性。结果导航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出血量较透视组减少,术后 CT 螺钉穿出率明显减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后两组的 JOA 评分、VAS 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中实时 Orbic -3D 导航引导下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 Anderson 和 D′Alonzof Ⅱ型枢椎齿状突骨折其手术操作简单、微创,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及保证齿状突螺钉置钉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比较改良动力髋螺钉(DHS)系统——防旋自锁钢板与传统DHS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平台分别建立防旋自锁钢板和传统DHS两套内固定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其应力分布、位移等力学性能指标的差异。结果防旋自锁钢板模型的最大应力及位移均低于传统DHS模型且应力分布总体均匀。结论与传统DHS系统比较,防旋自锁钢板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和内固定强度,对于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或骨折粉碎程度高的患者可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9.
40.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骨科最常见的多发病,也是下腰痛的常见病因。据资料表明,美国人在一生中发生下腰痛的概率为60%-80%,成人丧失劳动力的原因中,下腰痛排第3位。每年由IVDD导致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数目惊人,其晚期的高致残率、致死率也越来越被医学界重视,解决IVDD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而目前唯一可能的方法就是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