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74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罗遥  周党军  吕毅  景桂霞  肖颖 《医学争鸣》2006,27(24):2223-2225
目的:探讨麻醉药异丙酚对兔在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保护作用及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为缺血再灌注组(A组),缺血再灌注加生理盐水2 mL/(kg·h)组(B组), 缺血再灌注加异丙酚8 mg/(kg·h)组(C组)和假手术对照组(D组). 各组于再灌注后30 min及60 min时测定肝组织中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ATP含量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结果:再灌注后30 min及60 min时,A,B两组肝组织中SDH活性与D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C组与D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C组肝组织中ATP含量与D组比较均降低(P<0.05),但C组的降低程度小于同时间点的A,B两组(P<0.05);A,B,C组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D组 (P<0.01, P<0.05).结论:异丙酚能增强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线粒体中SDH的活力,增加肝组织中ATP的含量,对HIRI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72.
大黄素抑制体外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昌  刘原兴  吕毅 《医学争鸣》2006,27(24):2251-2252
目的:研究大黄素的体外免疫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通过PHA,IL-2及MLC活化淋巴细胞,给予大黄素和CsA干预,采用MTT法观察比较大黄素和CsA对淋巴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 结果:在3×10-6~3×10-5 mol/L的浓度范围内,大黄素对PHA,IL-2及MLC引起的淋巴细胞活化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并与CsA具有协同性. 结论:大黄素在体外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来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73.
肝外伤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肝外伤在腹部外伤中的发生率仅次于脾外伤,是腹部外伤中最严重、死亡率最高的脏器损伤之一。近20年来,随着现代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诊治肝外伤临床经验的广泛积累以及创伤处理新概念的确立,对于肝外伤治疗的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非手术治疗已逐渐占据了其主导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574.
原位肝移植术后近期真菌感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感染(fungal infection)是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x)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导致患者恢复延迟,甚至移植失败.我院2000年11月~2005年1月实施的70例次原位肝移植通过研究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早期真菌感染的原因,着重探讨并总结早期预防和监测真菌感染的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575.
目的 以SD大鼠为模型探讨磁吻合技术在食管空肠侧侧吻合重建中的可行性。方法 10只SD大鼠,麻醉后取上腹部正中切口,将近端空肠提至食管下端附近,经口置入1枚圆形磁体至胃内,棉签推送磁体至近端空肠,此时经口置入另1枚圆形磁体至食管下端,空肠内磁体与食管内磁体自动相吸,建立食管空肠侧侧磁吻合模型。记录吻合操作时间,观察大鼠术后进食情况,记录磁体排出时间。1个月后处死动物,获取食管空肠侧侧吻合口标本,肉眼及组织学观察吻合口形成情况。结果 10只SD大鼠均成功完成了食管空肠侧侧吻合,整个手术操作过程顺利,术中未出现消化道损伤、出血等并发症,吻合操作时间(4.65±0.75)min;术后大鼠正常进食,无消化道梗阻表现;术后磁体排出时间为(11.30±1.77) d。所有大鼠术后1个月存活率为100%。术后1个月获取吻合口标本,肉眼观察可见吻合口形成良好,HE和Masson染色可见吻合口黏膜光滑平整,吻合口各层组织连续性良好。结论利用磁吻合技术可在食管与空肠之间建立良好的侧侧吻合,是对食管空肠磁吻合研究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76.
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传统外科手术的发展、完善过程中,人们发现,在许多外科危重患者,特别是严重损伤患者的救治中,手术的成功率取得了很大的提高,而患者的存活率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577.
肝胆胰外科围手术期糖代谢异常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目前DM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之合并有DM的肝胆胰外科病人也日趋增多.因其围手术期危险因素较多,且与血糖代谢异常以及重要器官受累程度密切相关,故若诊疗不当,可致病情恶化,影响手术安全及术后恢复.本文就肝胆胰外科围手术期血糖异常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8.
目的:分析不同磁吻合装置磁场的时空分布,并探究其对吻合口的影响。方法:采用磁芯和磁壳结构,制作磁场分布不同但形状、尺寸和吻合力一致的2种磁吻合装置,并对其磁场的时空分布进行有限元分析。对SD大鼠采用2种磁吻合装置进行回肠侧侧吻合,观察不同磁场作用下吻合口的大小、力学性能和病理学等指标是否发生变化。结果:磁芯结构和磁壳结构磁吻合装置磁场的时空分布不同,吻合口处磁感应强度分别为67.67~126.73 mT和38.94~329.23 mT。采用2种磁吻合装置吻合的大鼠的吻合口在大小、力学性能和病理学等方面没有差异。结论:磁吻合装置不会因磁场时空分布的不同而对吻合口产生影响,磁场仅作为吻合力的发源而不产生其他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579.
目的 以新西兰兔为动物实验模型,探讨应用磁吻合技术实现肠造瘘口还纳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体质量相近的新西兰种兔15只,建立结肠造瘘口模型,均选用一对环状磁铁作为磁吻合的装置,完成还纳手术操作,记录还纳术操作时间;观察动物存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获取吻合口肠段,测得爆破压力,并观察吻合口外观和组织病理学形态.结...  相似文献   
580.
目的设计并加工用于胸腔镜食道肿瘤术中标记定位的磁体,通过实验犬对磁示踪技术(MT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验证。方法用于食道肿瘤标记定位的磁示踪磁体包括示踪磁体(TM)及寻踪磁体(PM)两部分,采用钕铁硼(NdFeB)材料加工而成。选择6只雄性健康Beagle犬,全身麻醉后通过内镜下软组织夹将TM钳夹并固定于食管假定的肿瘤旁边,24 h后行胸腔镜,经操作孔置入PM于食道的可疑病变附近,PM与TM因磁力相互吸引,从而实现食管胸腔镜下手术时对肿瘤的定位。结果成功加工出可用于胸腔镜食道肿瘤术中标记定位的磁TM。6只Beagle犬在内镜下均成功留置TM于食管假定的肿瘤边缘,操作中无磁体滑脱、出血等副损伤。24 h后,胸腔镜手术下顺利置入PM,且PM与TM成功完成自动相吸,实现了胸腔镜下对食道肿瘤的定位和识别,整个过程操作顺利,未出现任何副损伤。结论基于MTT的胃镜联合胸腔镜食道肿瘤标记定位安全可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