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低剂量长春瑞滨(NVB)加顺铂(DDP)联合同步胸部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34例ⅢB期NSCLC患者接受NVB+DDP联合同步放疗,放疗剂量在加~66Gy之间。结果客观缓解率为56%(19/34);中位生存期16.5个月,1年生存率62%(21/34),2年生存率35%(12/34)。47%(16/34)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性食管炎,其中Ⅲ、Ⅳ度食管炎29%(10/34);Ⅲ、Ⅳ度白细胞减少18%(6/34);Ⅲ、Ⅳ度血小板减少3%(1/34)。结论 低剂量NVB+DDP方案化疗联合同步胸部放射治疗对局部晚期NSCLC有效,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ⅢB期肺鳞癌放化综合治疗已是共识,手术介入是否致临床获益,报道不一,本研究目的是评价手术治疗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并验证8版TMN分期对其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放疗+化疗组(25例)、B组:手术+放化疗组(25例)。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A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7.0月(95%CI 5.239-8.761),而B组手术组中位PFS为12.0月(95%CI 7.934-16.066)。B组的PFS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对FPS影响有统计学意义(HR=0.468 P0.01)对于手术组,年龄对PFS有影响因素(HR=2.475,P=0.013)。按照8版新TNM分期,ⅢC期患者中位PFS为9.0月(95%CI 5.893-12.107)低于新分组为ⅢB期的患者中位PFS为10.0月(95%CI 8.490-11.510),但未得出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ⅢB期鳞癌治疗要以综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可使生存受益,并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就诊与治疗延迟的时间对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484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出现首发症状到就诊的时间定义为就诊延迟(SPD),就诊到接受治疗的时间定义为治疗延迟(PTD),分析其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484例肺癌患者,中位SPD的时间为2.0个月,PTD的时间为0.5个月,四分位间距分别为2.0和0.4,将所有病例按照性别、年龄、TNM分期和首发症状(咳嗽、痰血和胸痛)进行分组,各组就诊、治疗延迟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SPD和PTD与性别、年龄、分期和首发症状无关。将SPD、PTD、年龄、TNM分期和病理分型引入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NM分期及PTD模型,P<0.01,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自变量临床分期和PTD用wald检验,P<0.05,由模型可得PTD时间越长分期越高,风险率即死亡率就越高。PTD小于中位数和PTD大于中位数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PTD是影响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因此完善我们的医疗体系、提高医疗水平、缩短患者等待诊断及治疗的时间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治疗耐药肺癌的化疗方法,研究程序依赖性给药逆转耐药的作用。方法:有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依据,经MVP(丝裂霉素+长春花碱酰胺+顺铂)或AVP(阿霉素+长春花碱酰胺+顺铂)方案化疗≥2次,病情仍进展的耐药肺病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按时间顺序应用羟基喜树碱、鬼臼乙叉甙及顺铂治疗耐药性肺癌。对照组常规应用羟基喜树碱、鬼臼乙叉甙及顺钳治疗耐药性肺癌。结果:该方案能使耐药肺癌重获疗效,对鳞癌有效率观察组38%,对照组22%;对腺癌有效率观察组50%,对照组0%;对SCLC有效率观察组50%,对照组50%。结论:程序性给予羟基喜树碱、鬼臼乙叉甙及顺铂(HEP方案)治疗耐药性肺癌能提高疗效,克服DNA拓朴异构酶(Topo)Ⅱ活性降低导致的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15.
吕梅君 《抗癌》2004,(1):22-23
晚期肿瘤引起的疼痛是最常见、也是最痛苦的症状,癌痛会从心理、生理、精神和社会多个方面破坏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解除癌症病人的疼痛需要医生、病人、家属三方面的努力。推行世界卫生组织对癌症病人的三阶梯止痛原则已有十余年了,但至今病人未得到足够止痛仍然普遍存在,即使在经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6.
吕梅君  朱韧  郁佳 《肿瘤学杂志》2014,20(9):778-780
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具有靶向治疗作用。靶向药物治疗一般作为二线或三线用药,其治疗失败后很少有行之有效的治疗策略。本文报道1例晚期NSCLC厄洛替尼治疗失败后采用埃克替尼靶向治疗有效的病例。  相似文献   
17.
周彩存  徐瑛  倪健  周崧雯  徐建芳  吕梅君  王丽  陈杰  王智 《肿瘤》2006,26(7):613-617
目的:探讨溶瘤腺病毒H101瘤内注射联合长春瑞滨/顺铂(N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初治NSCLC患者随机接受经皮肺穿剌瘤内注射H1011.5×1012病毒颗粒联合NP方案化疗(A组)或单纯NP方案化疗(B组)。治疗2个周期后进行一次评价疗效,随访无进展生存时间(TTP)和生存期。结果:A组19例可评价患者中,总体疗效部分缓解(PR)5例,疾病稳定(SD)10例,疾病进展(PD)4例;B组可评价17例中,PR3例,SD9例和PD5例。第1次评价疗效时,A组PD1例,而B组PD5例,B组治疗失败率显著高于A组(P<0.05)。2组生存曲线几乎相似,但A组6月、9月和1年生存率均要稍高于B组;A组中位TTP时间也较B组有所延长。A组副反应中,除了非感染发热外,其他不良反应与B组相似。A组有2例发生轻度气胸。结论:经皮肺穿剌瘤内注射H101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是可行、安全与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肺癌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治疗前肺癌组织标本中P-gp、MRP和LRP表达。结果:72例非小细胞肺癌中P-gp、MRP、LRP阳性率分别为61%,49%,65%,并有部分共表达。9例小细胞肺癌中P-gp、MRP、LRP阳性率分别为56%,22%,44%,也有部分共表达。在TNM各分期中P-gp、MRP、LRP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中化疗有效组P-gp、MRP、LRP阳性表达分别为29%(4/14)、36%(5/14)、21%(3/14),无效组P-gp、MRP、LRP性表达分别为83%(20/24)、67%(16/24)、75%(18/24)。有效组P-gp、LRP表达低于无效组(P<0.05),随访中死亡16例,P-gp、MRP、LRP阳性表达分别占43%(7/16),31%(5/16),64%(11/16)。LRP阳性组占比例最高,提示LRP阳性表达预后差,其与预后关系密切。结论:肺癌耐药为一多途径多基因参与的过程,联合检测肺癌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化疗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况密切相关,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本研究评价采用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斯普林)辅助多西他赛(泰素帝) 顺铂联合化疗方案(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用信封法将9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斯普林组(48例)采用斯普林联合泰素帝 顺铂治疗;对照组(45例)单用泰素帝 顺铂治疗.斯普林组于开始使用DP方案时即行斯普林10 ml/d(含25 mg多肽)静脉点滴,连续应用10 d.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肝肾功能、食欲、消化道反应、体重、Karnofsky评分、免疫功能、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斯普林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6.67%及30.2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3).斯普林组及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1个月及8.3个月(P=0.035).1年生存率在斯普林组及对照组分别为52.9%及39.4%(P=0.038).斯普林组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斯普林组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水平减少程度均好于对照组.免疫指标NK细胞活性,及CD3、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 CD4/CD8比值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斯普林联合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增加疗效,减轻骨髓毒性、疼痛及消化道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化疗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p53、C-erbB-2和nm23基因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p53.C-erbB-2和nm23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NSCLC89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C-erbB-2和nm23蛋白表达,并取癌旁正常肺组织87例作为对照。结果:肺癌组织p53和C-erbB-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0%和67%,均高于正常肺组织5%和3%(P〈0.05);nm23蛋白表达为67%,则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93%(P〈0.05):p53蛋白表达与肺癌组织的病理类型、原发肿瘤范围(T)和肿瘤分化程度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分期(TNM)、淋巴结受侵范围(N)和远处转移状况(M)没有明显的相关性。C-erbB-2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大小(T)、淋巴结受侵范围(N)和远处转移状况(M)、疾病分期(TNM)及肿瘤分化程度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nm23蛋白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受侵范围(N)、远处转移状况(M)和疾病分期(TNM)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大小(T)及分化程度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p53基因编码的蛋白在NSCLC表达增高及nm23基冈编码的蛋白表达降低,提示p53和nm23基因在NSCLC的发生发展、病理特征和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