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由正交双平面X线图像重建胸段脊柱三维模型。方法通过估计椎体模型的方向和位置重建脊柱模型。首先基于对极几何原理确定椎体模型的位置。然后将三维椎体模型进行分层投影后,基于Hough变换匹配投影轮廓和X线图像中对应椎体边缘,以估计椎体模型的方向。结果三位测试者对16例胸段脊柱正、侧位相X线图像重建结果比较显示:重建可重复度位置误差在2.5 mm内,方向误差在2.6°内;和传统重建方法比较位置误差为3.1 mm,方向误差为3.0°。重建手工操作时间在3 min内,计算机平均运算时间为115 min。结论 Hough变换匹配边界能够估计椎体方向,提出的重建方法有较好的可重复度和准确度,可望用于辅助医生从X线图像对三维脊柱畸形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1例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分析各血管节段图像的可评估率和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其中30例患者于1周内行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1.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各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可评价血管比例为97.0%。2.30例患者经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严重狭窄的敏感性98.1%,特异度99.2%,阳性预测值94.4%,阴性预测值99.4%,准确率为99.3%。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无创影像学诊断技术,对冠状动脉的形态学评价及狭窄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双源CT肝静脉和门静脉成像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或大量腹水的28例肝硬化患者接受双源CT门静脉成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等后处理技术判断肝静脉及门静脉的显示情况、分支走行及二者的关系。结果 2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双源CT肝静脉和门静脉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肝静脉1~3级以上分支及门静脉的解剖变异,MIP、MPR及VR重建图像可以直观地评价门静脉和肝静脉的位置、管径,并了解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分布范围和程度。双源CT门静脉成像有助于TIPS术前定位。结论双源CT门静脉成像是无创性检查门静脉和肝静脉的可靠方法 ,为TIPS术前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提供了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双源CT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或大量腹腔积液接受TIPS的患者,于术后1个月内、3个月内、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进行双源CT复查,采用MIP、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判断肝静脉及门静脉间支架位置通畅情况。结果 28例患者中,3例(10.71%)支架内血栓形成,MIP示支架处低密度灶,对比剂自狭窄处流过,VR示支架位置、角度满意,及时行球囊扩张溶栓治疗;1例(3.57%)支架冗长、成角,再次植入支架;24例(85.71%)TIPS术后未出现分流道狭窄或血栓,MIP成像显示支架通畅,内见对比剂通过,VR显示支架位置、角度满意。结论 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具有安全、无创、准确的优点,且同时能对肝实质进行观察,可作为TIPS术后的首选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常规冠状动脉(冠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CTA)联合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常规CCTA联合FFRct诊断冠脉疾病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为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由两位研究者严格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采用QUADAS-2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应用MetaDisc1.4和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英文13篇,中文3篇。纳入研究患者共1 334例,病变血管2 204支。纳入研究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患者水平的常规CCTA联合FFRct诊断冠脉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和诊断比值比(DOR)分别为0.88(95%CI:0.85~0.91)、0.74(95%CI:0.71~0.77)、3.43(95%CI:2.42~4.87)、0.18(95%CI:0.13~0.25)和20.72(95%CI:10.86~39.55),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 0,Q指数为0.850 0;血管水平的敏感性、特异性、+LR、-LR和DOR分别为0.81(95%CI:0.78~0.84)、0.82(95%CI:0.80~0.84)、3.93(95%CI:2.97~5.20)、0.24(95%CI:0.20~0.29)和18.91(95%CI:12.49~28.61),AUC为0.889 0,Q指数为0.819 7。Deek漏斗图显示,纳入患者及病变血管均呈对称分布,表明纳入研究不存在结果所致的发表偏倚。结论:常规CCTA联合FFRct诊断冠脉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冠脉疾病的一种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07.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迅速上升,乳腺疾病的检查手段也越来越多,包括红外线、钼钯、乳腺DR(FFDM),超声、CT,MRI等。现将我院85例螺旋CT在乳腺疾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8.
多发性硬化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MRI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MS患者进行了MRI检查,所有病例均行Gd-DTPA增强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6例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21例均有MRI阳性表现,3例仅有脊髓病灶,12例仅有脑部病灶,6例脊髓与脑均有病灶。脑内病灶共358个,以侧脑室旁白质区和半卵圆中心多见。形态大小不等,幕上多于幕下。胼胝体受累6例,典型者病灶长轴与侧脑室体部垂直。脊髓表现为髓内长条状长T2信号影,颈髓多见。19例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表现,病灶强化程度与病灶活动性明显相关。随访病例发现:2例病情稳定者无强化表现并无新病灶出现,4例病情反复者出现新病灶并有强化表现。结论:MRI能清楚显示脑和脊髓的MS病灶,并具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能客观地反映病灶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09.
背景: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按照结构和材质可将血管内支架分为金属支架、聚合物支架、涂层支架等类型。那么哪一种支架更具临床应用价值呢? 目的:对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治疗的理论、应用、并发症及疗效进行评定,并分析植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EMCC)2000-01/2010-10 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stent Im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2000-01/2010-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此外还手工查阅相关专著数部。纳入不同材料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研究,包括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并发症及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定。初检得到151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3篇文章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颅内动脉狭窄的支架置入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冠脉支架及Wingspan支架的运用,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虽然支架置入治疗后会发生不同并发症如再狭窄、脑出血高灌注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等,但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在短期及中期有很好的疗效,同时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提示,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的方法,短、中期内有效,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药物涂层支架和Wingspan 支架与人体的生物相容性并没有显著差异,尚待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10.
李文佳  吕梁 《临床荟萃》2009,24(12):1096-1098
心肌梗死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以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为特点。1980年心肌存活性(myocardial viability)概念首次提出,随后挽救缺血心肌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和介入性治疗的广泛开展,使缺血后血流再通成为可能,因此诊断心肌梗死和术前评价心肌存活性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决策以及评价再灌注治疗效果都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