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44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肝血管声学造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血管声学造影吕明德,梁力建当前普及的影象学检查大大提高了肝肿瘤的诊断水平,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1)对微小病变的检出仍不满意,B超、CT和血管造影对2cm以下的肝癌诊断率为75%,对1cm以下者则分别只有39%、44%和57% ̄[1]。(...  相似文献   
103.
本文报道1例采用全肝血流阻断技术,在常温下暂时阻断全肝血流,剖开肝正中裂显露损伤的肝后下腔静脉,修补血管获得成功的体会。1 病历摘要病人男性,45岁。l小时前从约7米高的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评估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实施手术切除联合术后门静脉化疗加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化前瞻性临床试验方案,选取术后确诊为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及第一级分支癌栓患者随机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行肿瘤切除+癌栓取出术,研究组术后经门静脉途径行PIAF(5-FU、阿霉素、顺铂,α-IFN)方案化疗,对照组术后仅行常规治疗.随访观察复发或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中位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12.5个月vs.7.0个月,P=0.0073);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法选择(是否化疗)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研究组肿瘤中位复发时间较对照组延长(7.0个月vs.3.0个月,P=0.0089);Cox多因素分析表明仅治疗方案的不同(手术后化疗与否)和AFP值对患者的复发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HCC合并PVTT患者,行肿瘤切除+癌栓取出术,手术后辅以经门静脉+皮下的PIAF免疫化疗是有效治疗HCC合并PVTT患者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105.
用11项肝功能试验预测10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变病人的手术前肝储备功能。对照术后恢复状况,对这些检查采用多因素判别法(Fisher's法)分析。推导出两个方程式。用Y1方程式预测病人术后是否出现肝功能损害,Y2方程式预测肝功能损害的程度。用方程式回代,两个方程式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8.0%和83.1%。为了更准确地预测肝储备功能,我们设计了二步判别法,其预测敏感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Pugh法(P<0.05)。再用此法对另外一组病人(n=60)作术前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3.3%和77.8%。  相似文献   
106.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近年来有升高趋势。红细胞补体Ⅰ型分子及其基因多态性在胆囊癌患者体内的变化文献少有报道。我们对胆囊癌患者红细胞补体Ⅰ型分子基因多态性、数量表达和免疫粘附活性进行研究 ,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 :选取 31例住院胆囊癌病人 ,男 15例 ,女 16例 ,年龄 5 1~ 6 9岁 ,平均 6 2 1± 5 4岁。 31例中 17例是以“胆囊息肉样变”、“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而行胆囊切除术 ,经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胆囊癌 ;14例为术前确诊为胆囊癌 ,其中 4例行根治性胆囊癌根治术 ,7例行U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107.
超声引导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细胞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3年杉浦等报告的超声引导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therapy, PEIT),因杀瘤效果满意而且方法简便,很快成为治疗肝细胞瘤(HCC)的主要手段之一。近15年来PElT得到尽致的发挥,技术有了改进和扩展,运用手段多种多样,对它在治疗HCC中地位的认识渐趋一致,但也存在争议。 PElT的基本方案和评价 杉浦的原法和早期的PEIT把适应症限定在直径≤3cm、数目不超过3个的小肝癌(SHCC)范围内。参考肝内注入2ml的无水酒精可引起2cm左右范围肝组织坏死的动物实验结果,每个病灶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在L型细菌感染相关性胆囊癌发病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RIA法测定胆囊癌,胆囊炎病人和对照组病人胆囊黏膜培养上清液中TNF-α含量,采用细胞生物活性法测定PDGF活性。结果 胆囊癌,胆囊炎和正常胆囊的胆囊黏膜L型细菌检出率分别为80.0%(16/20),82.5%(33/40)和0(0/20)。L型阳性胆囊癌胆囊黏膜TNF-α和PDGF活性均明显高于L型阴性胆囊癌,L型阳性胆囊炎和对照组。结论 L型细菌在胆囊癌的发病过程中,可能首先引起胆囊黏膜表达PDGF,PDGF的活性持续升高可能与L型感染相关的胆囊癌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9.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研究肝切除和不同范围肝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近14年择期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病人498例,比较肝切除组和无肝切除组、不同范围肝切除组的术后残余结石率、治疗效果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本组63.7%的病人行肝切除术。2001年后肝切除术的比例(74.6%)明显高于1991-1995年(49.5%)和1996-2000年(51.1%),而胆肠吻合术和单纯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比例逐渐减少。肝切除组术后结石残余率明显低于无肝切除组(19.2%vs31.7%,X^2=9.996,P=0.002);肝切除组的优良率明显优于无肝切除组(85.2%vs74.7%,X^2=7.251,P=0.007),但肝切除组术后的并发症(伤口并发症除外)发生率和死亡率与无肝切除者无统计学差异。局限在肝左外叶的结石,肝左外叶切除效果好,术后无一例有残余结石。对结石分布超过左外叶时,左外叶切除、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的结石残余率分别为51.2%,14.3%,6.25%和11.5%,左外叶切除术后结石残余率明显高于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P〈0.001)。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左外叶切除(94.8%.US76.1%,X^2=15.454,P〈0.001)。结论肝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方法,对于非局限在左外叶的肝内结石,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术优于左外叶切除。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构建肝癌特异性双自杀基因表达质粒。[方法]用平端连接方法将pUH-3质粒中822bp的pALBeAFP片段(含有416bp的白蛋白启动子pALB和406bp的甲胎蛋白增强子eAFP)代替pCEA-CD/TK质粒的CEA启动子,用PCR法鉴定插人方向,构建肝癌特异性双自杀基因表达质粒pALBeAFP-CD/TK。将pALBeAFP-CD/TK转染HepG2等4种肝癌细胞,MTT法测定前药GCV、5-FC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获得pALBeAFP-CD/TK克隆,RT-PCR证实HepG2细胞转染pALBeAFP-CD/TK后可表达自杀基因.pALBeAFP-CD/TK转染可使前药GCV、5-FC特异性地杀伤HepG2细胞。[结论]肝癌特异性HSV-TK/CD基因表达质粒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