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探讨术前DTI纤维束示踪成像定量参数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子宫肌瘤疗效的相关性,以此来评估定量参数预测疗效的价值。方法将15例共27个子宫肌瘤患者于HIFU术前及术后1天内行常规MRI扫描及DTI扫描,测量术前肌瘤的MD值、FA值、纤维束密度、最长纤维束长度及平均纤维束长度与HIFU治疗的消融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肌瘤的MD值、纤维束密度与消融率为负相关,FA值与消融率为正相关,最长纤维束长度、平均纤维束长度与消融率不存在相关性。以消融率>0.75作为消融效果良好,FA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76。结论不同DTI定量参数的肌瘤HIFU消融疗效不一,MD值及纤维束密度与消融率呈负相关,FA值呈正相关,MD值及纤维束密度越小,FA值越大的子宫肌瘤消融效果更优,术前DTI纤维束示踪成像定量参数对于HIFU疗效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2.
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缺血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缺血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微栓塞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1,2].且临床上85%的脑缺血是大脑中动脉栓塞引起的.  相似文献   
93.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是因门静脉主干和(或)其分支狭窄或阻塞,致门静脉压力增高,引起门静脉旁、肝内及胆囊窝周围建立广泛侧支循环,以及阻塞门静脉再管化所致的疾病.  相似文献   
94.
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的改进,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宫内诊断。MRI能够准确、清晰地提供胎儿结构信息,不仅是超声有用的辅助诊断手段,更能有效避免超声的局限性。一些MRI新技术如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和功能成像也逐渐应用于胎儿的MRI诊断。该文将详细介绍MRI用于宫内诊断的安全性、相关技术及胎儿各系统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80岁。发现腹部进行性长大7个月。查体:腹部扪及一巨大肿块。质地中等,表面不光滑,轻度压痛。门诊以腹部巨大肿块收入院。超声检查提示:腹腔内巨大实性包块。腹部CT平扫见腹部巨大椭圆形分叶状肿块.大小约35cm×29cm×40cm,从左腹延伸到右腹大部.向右越过右锁骨中线,上界至肝门水平,下界至盆腔。其内密度不均匀,以脂肪成分和实性成分为主,间有小范围坏死和囊性变,CT值-61.2~46.8HU。增强扫描脂肪成分无强化,实性成分中度强化。病灶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伸入邻近的各种间隙内,左肾受压向上移位并旋转,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左移,降结肠受压前移,其余肠道受压移至右腹。CT诊断:腹膜后脂肪肉瘤可能性大。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应用CT定量成像技术诊断尘肺的价值。方法收集60例尘肺观察对象(尘肺观察对象组)及同期体检结果正常的40名健康男性(正常对照组),均行胸部CT扫描,将CT测量值(-1024~-325HU)划分为14个CT阈值区间,间隔49HU,应用CT密度直方图计算不同CT阈值范围内的平均肺密度及像素指数(PI),绘制尘肺观察对象组与正常对照组在不同CT阈值区间内的PI分布曲线。结果在-874~-325HU范围的11个CT阈值区间内,尘肺观察对象组的P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1024~-875HU三个区间内两组P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尘肺观察对象组像素分布曲线向右侧高密度区偏移。结论应用CT定量成像技术诊断尘肺结果较为客观,为诊断及研究尘肺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97.
目的了解重庆市某教学医院医务人员吸烟状况、烟草危害认识程度、控烟意愿和控烟途径掌握等情况,为重庆市“无烟医院”建设相关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重庆市某教学医院医务人员(医生、护理、医技、行政和后勤人员)进行普查,共计2156人。问卷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吸烟状况、烟草危害认识程度、控烟意愿和控烟途径掌握等情况。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统计结果用百分比表示。结果医务人员总吸烟率为9.65%,其中男性吸烟率30.49%,女性吸烟率2.75%,临床医生吸烟率12.50%;吸烟人群的年龄分布,50岁以下的占91.97%,20~35岁超过50.00%。52.43%的受访人员不知道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受访人员仅对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吸烟与胎儿发育异常之间的关系掌握相对较好。84.99%的受访人员认为院内吸烟点应该设在室外;83.56%的受访人员表示会不同程度劝阻院内公共场所吸烟行为,但是仅有14.20%的受访人员认为帮助公众戒烟是无烟医院的建设宗旨;70.00%的医生在日常诊疗活动中经常询问及记录患者吸烟情况相对护理和医技人员较好;近30.00%的医护人员完全不知道戒烟药物,近70.00%受访者表示控烟信心不足,近70.00%医护人员不会推荐具体的戒烟方法。结论该院医务人员吸烟人群总体呈年轻化分布,反映出开展控烟教育的迫切性;在维护医院无烟环境方面有共识,但是对医务人员的社会控烟责任认识存在不足,控烟知识、劝戒技巧和技能等培训有待进一步强化。建议从打造无烟的就诊环境,禁止医院内吸烟行为;鼓励就诊患者积极戒烟,提供专业的戒烟服务;积极推动社会控烟工作,倡导公众戒烟3个阶段保证医院控烟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98.
目的:基于商业智能技术构建DRG智能分析系统,可视化展示DRG运行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使医院管理者更全面便捷的了解现状。方法:以DRG付费运营管理链核心特征和关键节点为基础,运用漏斗模型、RFM模型、波士顿矩阵图、ABC模型、用户画像等数据分析模型,结合数据仓库、联机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商业智能技术构建DRG智能分析系统;分析系统在DRG入组、结算清单上传、DRG结算、成本控制、病组策略及自助化分析等的应用场景。结果:2022年初DRG智能分析系统上线,我院入组率从2021年1月的92.89%提升到2022年11月的99.67%;结算清单10日上传率明显上升;每权重次均费用降低近1 000元,费用指数降低20.91%,CMI得到持续提升。结论:基于商业智能技术构建可视化DRG智能分析系统,可控制医疗成本,提升医疗效率,优化病种结构,助力医院在DRG支付改革及医疗管理中便捷高效做出科学决策,提高医院整体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常规CTA及减影CTA技术显示颈静脉球的能力及优势。 方法 采用64层螺旋CT,先平扫再行CTA容积扫描,同期显示全脑血管,重建110名接受头部或头颈部CTA检查者的颈静脉球图像,评价常规CTA及减影CTA显示颈静脉球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的价值。 结果 颈静脉球显示率为100%。颈静脉球形态分为平坦型(125/220,56.82%)、上突型(95/220,43.18%),颈静脉球顶至颈静脉孔下缘的高度右侧高于左侧(t=4.127,P<0.001),高位颈静脉球及颈静脉球憩室发现率分别为10.45%(23/220)、6.36%(14/220),左、右侧颈静脉球顶到内听道的距离分别为(7.71±3.15)mm、(6.72±2.71)mm(t=2.48,P=0.02)。 结论 CTA可观察颈静脉球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明确诊断高位颈静脉球及颈静脉球憩室,是显示颈静脉球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进一步明确颈静脉球(JB)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为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资料与方法回顾性三维重组110例行头部CTA检查患者横窦、乙状窦及JB影像,利用常规CTA及减影CTA结合多种图像重组方法,观察和分析JB的相关解剖学特征。结果 JB形态分为平坦型(占56.8%)、上突型(占43.2%),JB顶高于内听道下缘定义为高位JB,其出现率为10.5%,其中女性占78.3%,右侧JB到内听道的距离小于左侧,JB到内耳道的距离随着JB高度增加而减少,横窦优势引流与JB形态有关,但其与JB高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减影CTA能对JB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准确评价,对该区手术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