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 临床资料 2003-07/2008-06我科收治胰腺假性囊肿(PPC)患者55(男37,女18)例.年龄14~57(平均43.5)岁.有胰腺炎病史者43例,上腹部外伤7例,另5例未发现明确原因.临床表现为上腹部胀痛38例,伴恶心、呕吐、纳差25例,腹部包块22例,上消化道梗阻2例.经B超和CT影像学检查:囊肿位于胰头者16例(图1A),位于胰体尾者39例(图1B),其中1例合并脾动脉瘤,8例为多发部位囊肿.囊肿直径  相似文献   
12.
大容量人乳腺癌单链抗体库的构建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细胞内重组技术构建大容量人乳腺癌单链抗体(scFv)库。方法收集30例乳腺癌外周转移淋巴结,依次提取总RNA、mRNA,RT-PCR扩增全套可变区基因(VL、VH),各自克隆到T载体,构建T载体库。然后从T载体上酶切VL、VH分步克隆到噬粒载体pDAN5,经电转化TG1得到初级库。辅助性噬菌体感染初级库,使噬菌体抗体表面呈现。提纯噬菌体抗体,滴定浓度后感染大肠杆菌BS1365进行细胞内重组。噬菌体挽救后再次提纯滴定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DH5αF',得到次级库,并测序验证。结果VH、VLT载体库分别为3.5×108和1.7×108,初级库库容量2.5×109。次级库库容量为2.5×1011。结论所采用的引物能够高效扩增目的片段,T载体的应用能够提高抗体基因的克隆效率,细胞内重组将进一步扩大库容量及增加其多样性,这种基于RT-PCR、T载体过渡、细胞内重组的路线能够构建大容量抗体库。  相似文献   
13.
噬菌体抗体是指表达在噬菌体表面的抗体分子Fab或scFv,这些分子的群体称为抗体库。经特定抗原或细胞筛选后可以获得针对该抗原或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特异性抗体。经典的筛选方法为固相或液相抗原识别,前提条件是能得到抗原纯品,对于抗原无法提纯或抗原性质不确定的情况则不能适用,所以又出现全细胞筛选,直接利用肿瘤细胞或组织细胞进行筛选,无需纯抗原,但目标抗原一定要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对于表达较低的情况,一种策略是先利用正常细胞筛选,去掉无关抗原后,再利用肿瘤细胞筛选;另一种策略是细胞内化筛选,特异性抗体被内化入细胞,然后用酸性洗脱液洗脱掉细胞膜上非特异结合的噬菌体抗体后裂解细胞,获得特异性抗体。其余筛选方法还有切片组织筛选、体内筛选等,适用面较窄,未获推广。筛选效率主要通过以下几项的检测:转化数,即被感染的噬菌体数,它随筛选轮数的增加而增加;抗体基因插入载体的频率,高比例的丢失意味着筛选的低效率;抗体亲和性。抗体库技术避免了杂交瘤技术中的许多难点,如细胞融合、动物免疫等,目前该技术已逐渐在肿瘤诊断和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噬菌体呈现技术近年来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基于loxP-cre系统的细胞内重组技术是最为重要的改进。从双载体系统到单载体系统,从大样本抽样测序到肉眼直观判断,它使大库容量天然抗体库的构建变得简单易行,并有利于高亲和力抗体的获取。现对其改进和完善过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两种菌落聚合酶链反应在抗体库筛选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菌落PCR方法在抗体库筛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以5个阳性克隆细菌菌落直接悬浮于去离子水中及悬浮于含0.1%的TritonX-100后经水浴煮沸作为模板,进行PCR反应。同时提取质粒DNA,进行双酶切鉴定。结果:5个克隆的菌落PCR及酶切鉴定均检测到目的基因。结论:菌落PCR可用于筛选阳性重组克隆。菌落直接加入去离子水中作为模板进行PCR反应的方法可在大规模阳性重组DNA的筛选鉴定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及其受体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勇刚  窦科峰 《医学争鸣》2002,23(14):1315-1317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及其受体(IGFR)在不同肝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肝癌病理学分级及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正常肝标本,28例肝血管瘤标本、13例肝硬化标本和42例原发性肝癌中的IGF-Ⅱ及IGFR的表达水平,分析其阳性率及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Edmondson分级的关系。结论:正常肝、肝硬化、肝血管瘤和肝癌中IGF-Ⅱ阳性率分别为10%,76.9%,46.4%,76.2%,IGFR阳性率分别为20%,92.3%,64.2%,61.9%,与正常肝组织相比,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肝癌而言,IGF-Ⅱ及IGFR的表达在HBV阳性与阴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Edmondson分级Ⅰ-Ⅱ与Ⅲ-Ⅳ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IGF-Ⅱ和IGFR的表达可能参与了肝硬化及肝脏肿瘤的发生。在肝癌中,其表达与HBV感染及肝癌Edmondson分级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慢性胰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07-2010-06收治48例老年人慢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资料。结果 48例老年人慢性胰腺炎患者经过3个月治疗后,显效29例(60.4%),有效13例(27.1%),无效6例(12.5%),总有效率87.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慢性胰腺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女性月经期前后电阻抗乳腺扫描(EIS)检查图像的变化。方法60例身体健康、25~45岁、不在孕期和哺乳期、未绝经的女性志愿者接受EIS。每人每周接受1次EIS常规检查,并且在每次月经周期前、后几天内也接受EIS检查,共持续14个月。观察月经期前后EIS成像的变化以及异常EIS成像与年龄的关系。统计分析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观察发现异常亮斑(假阳性)在月经期前(月经期前3~5d)的EtS成像中出现,通常异常亮斑仅存在1周,到第3周(月经期后3~7d)后基本消失,并且成像结果更趋于均匀的灰度图。本组受试者中81.7%(49/60)的EIS成像在月经期前后发生变化。但也有18.3%(11/60)受试者的检查结果没有变化。60例受试者月经前3—5d与月经后4—7d的EIS检查成像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0)。经期前、后EIS成像的变化与年龄无关(P〉0.050)。结论女性月经前EIS成像可出现假阳性表现。为了能获得正确EIS检查结果建议进行EIS检测时应避开月经期前的时间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urvivin和Bcl-2蛋白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对40例甲状腺癌组织进行survivin和Bcl-2蛋白的检测,并与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Survivin和Bcl-2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5%、45%,而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未见survivin表达(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survivin与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和Bcl-2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survivin和Bcl-2蛋白有助于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0.
常见小肠出血的原因分析及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总结常见小肠出血病因及诊治经验。方法 对1990-2004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普三科诊治的7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肠出血发生原因依次分别为肿瘤(41.9%)、小肠憩室(25.7%)、血管病变(23.0%)及炎性肠病(9.5%)。>45岁病人以肿瘤(55.6%)、血管病变(27.8%)为主,≤45岁以小肠憩室(42.1%)和肿瘤(28.9%)为主。全组病人均经手术治疗。结论 肿瘤是引起小肠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小肠憩室、炎性肠病及血管病变。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核素扫描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是小肠出血的主要诊断方法,对怀疑小肠出血,辅助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剖腹探查是主要诊断方法。针对不同原因的小肠出血可以选择药物、内镜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