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对糖蛋白和糖脂糖链结构的测定已经成为临床实验室诊断疾病,尤其是肿瘤诊断的一个新的方向。外源性凝集素是分析糖链结构最常用和有效的工具。本文综述了多种常用凝集素的糖链专一性及其临床应用和方法。  相似文献   
32.
p16位于人类染色体9p21,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p16基因的功能产物P16蛋白能与周期蛋白(cyclin)竞争结合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CDK4、6)结合,从而抑制细胞周期素D与CDK复合物的活性,使Rb磷酸化受阻。E2F不能游离,因而不能发挥促进G期→S期转化的作用,细胞增殖受到控制。p16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是依赖于Rb基  相似文献   
33.
结直肠和息肉病人中的T抗原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三荣  吕元 《中华内科杂志》1995,34(10):693-695
为验证T抗原检测对结直肠癌普查的价值,用Shamsuddin和Elsayed介绍的半乳糖氧化酶法,对156例不同对象的直肠粘液标本进行T抗原检测。结果发现,32份结直肠癌和55份上肠息肉病人的标本中,T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4.4%和29.1%,与69份对照组标本的阳性纺(7.25)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1和P<0.01)。T抗原检测在已确定的结直肠癌中,敏感性为84.4%,特异性为92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用大肠杆菌表达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及评价其在脑胶质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pET41/PEDF表达载体,用金属亲和层析(His Tag)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重组蛋白,并以管腔形成试验验证重组蛋白活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血小板反应素-1(TSP-1)的变化。结果 用基因工程手段获得终产量为3.8mg/L,可抑制内皮细胞管腔形成的PEDF蛋白;PEDF可下调VEGF(减少1.8倍)和上调TSP-1(增高5.3倍)的表达。结论 PEDF可能是抑制脑胶质瘤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
胆固醇结石中细菌对人胆汁胆固醇晶体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胆固醇结石中的细菌与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观察胆固醇结石中的细菌在人胆汁中的生长情况及其对胆固醇晶体形成的影响。结果(1)人胆汁中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脆弱类杆菌生长旺盛;痤疮丙酸杆菌、产孢梭菌和艰难梭菌生长缓慢;粪肠球菌生长受抑制。(2)在未离心的人胆汁中,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脆弱类杆菌明显缩短胆固醇晶体成核时间(NT),产生的最大晶体量高于无菌的对照胆汁,在离心后的胆汁中该作用消失;痤疮丙酸杆菌、产孢梭菌和艰难梭菌在离心或未离心的胆汁中均不能显著降低NT,但是后两者在未离心的人胆汁中产生的最大晶体量高于对照胆汁。(3)人胆汁离心后的沉淀中含有蛋白质。结论(1)不同细菌在人胆汁中的生存能力有差异。(2)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脆弱类杆菌在未离心的人胆汁中有促成核作用。(3)离心后人胆汁中某些蛋白质的丢失可能与细菌促成核能力的丧失有关。(4)痤疮丙酸杆菌无促成核作用。  相似文献   
36.
血、尿α-淀粉酶测定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等疾病的诊断。到目前为止,测定方法已不下200种[1]。以淀粉及染色淀粉为底物的测定方法因底物本身结构组成的不确定性及酶解产物的不均一性,使酶促反应不能按化学式量进行计算,所以应用不同来源、厂家、批号的淀粉作底物时,测定结果差别较大,方法不易标准化。另外,染色淀粉中色素的加入量不易控制,操作繁杂,不适合自动分析。以结构组成确定的麦芽寡糖为底物的酶偶联测定法[2]克服了以淀粉及染色淀粉为底物的不足,但该法是通过偶联葡萄糖激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等测定由底物生成…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随机尿总蛋白(TP)/肌酐(Cr)比值在1 d中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临床建议做24 h尿蛋白检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28例,所有患者随机尿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均>10 mL/min.在常规收集24 h尿样本时,分段收集随机尿样本(取出1.5 mL,其余倒入24 h尿定量收集的容器内).检测每份样本的24 h尿及随机尿TP和Cr,并计算出TP/Cr比值.取高、中、低3个浓度的24 h蛋白尿样本各1份重复检测,获得该方法的室内误差值,即批间变异系数(CV).结果 TP、TP/Cr比值高值、中值和低值的CV均<5%,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28例患者中有11例(40%)患者1 d内随机尿TP/Cr比值波动幅度很小,与24 h TP/Cr比值很接近(P>0.05).此类患者可用随机尿TP/Cr比值来推测24 h尿蛋白量.另有17例(60%)患者1 d内随机尿TP/Cr比值波动幅度很大,随机尿TP/Cr比值波动与24 h尿TP/Cr比值的实验误差(按临床最大可接受范围计算)引起的波动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且一些患者的随机尿TP/Cr比值会出现极端变化,差异甚至可高达30倍.对这60%的患者用任意一次随机尿TP/Cr比值来推测24 h尿蛋白量很难得到正确结果,即该类患者的随机尿TP/Cr比值不能用于代替24 h尿蛋白检测.部分患者即使24 h尿蛋白水平已明显异常,而多次随机尿中UP及TP/Cr比值却在正常范围内,出现假阴性结果.结论 大多数患者1 d中随机尿TP/Cr比值的变化较大,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采用24 h尿TP评估肾脏蛋白漏出.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分析上海三级甲等医院2004-2010年血流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隆分型特点以及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检测不同克隆株耐药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上海华山医院2004-2010年从不同患者血液样本中分离鉴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03株,通过苯唑西林MIC测定和SCCrnec基因分型等方法对MRSA进行检测;按照国际通用的多位点保守基因测序(MLST)以及葡萄球菌A蛋白序列分析(spa typing)方法进行克隆株的鉴定分析,采用PCR方法对103株细菌的耐药以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0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共检出MRSA66株(64.1%),其中SCCmecⅡ型35株,SCCmecⅢ型29株,SCCmecⅣ型2株,MSSA 37株(35.9%).66株MRSA的克隆分型以ST5(33株)和ST239(29株)为主,另外还包括2株ST59.1株ST641,1株ST6;其他克隆型均为MSSA.从2009年开始ST5和ST239克隆株在血流感染中的分离率明显下降(ST5从52.9%降至15.4%;ST239从61.1%降至15.4%),而其他类型以及新出现的MSSA克隆株分离率明显增加(如2009年ST7分离率为41.7%;2010年新出现ST188及ST15等),2010年血流感染的MSSA为84.6%.10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upA耐药基因阳性19株(18.4%),qacA/B耐药基因阳性41株(39.8%),70.6%的ST239杀菌剂耐药基因qacA/B阳性.在这103株血流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发现5株动物来源的克隆株,分别为4株ST398以及1株ST9.22个毒力基因除了sasX、lukSF以及arcA外,同一克隆株无论MRSA还是MSSA其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无明显差异,但是不同克隆株携带毒力基因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以ST5和ST239为主的MRSA在血流感染中的分离率明显下降,新的MSSA克隆株分离率明显增加,不同的克隆株耐药以及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9.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由许多同工酶组成.近几年研究了各种同工酶的免疫原性、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其染色体定位和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并提出了AP同工酶基因进化的观点.现在AP糖链结构的研究已引起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40.
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同源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哲  蒋晓飞  吕元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11):674-676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同源性,并对其进行分子分型。方法采用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p—PCR),分别以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REP)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ERIC)为引物,对122株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分型。结果REP—PCR将鲍曼不动杆菌分为14种基因型(A~N)。其中H型含98株,为主要的流行型别,并可分为6个亚型;ERIC—PCR将菌株分为13种基因型(A’~M’),其中L’型100株,为主要的流行型别,并可分为5个亚型。其余菌株在其他基因型中均为零星分布。结论在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同源性分析中,REP—PCR的分辨率较ERIC—PCR高;同时表明我院存在着某一基因型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流行,估计该型菌株可能以克隆株的形式播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