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定位在直肠癌术前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肠镜下病理活检和全身分期检查明确诊断为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的患者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1~80岁,中位年龄58岁。先后在相同的体位和固定装置下行CT和MRI定位扫描。由两名直肠癌放疗专业的医生分别在两种定位图像上进行大体肿瘤靶区(GTV)勾画。通过放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出CT和MRI定位图像上勾画的直肠原发肿瘤GTV(GTVCT、GTVMRI)的长度、体积及GTV下界距肛缘的距离,并比较这两组数据的差异。结果 肛门指诊提示肿瘤下界距肛缘均≤ 5 cm。GTVCT的平均长度为(5.21±1.65)cm,长于GTVMRI的平均长度(4.46±1.51)cm(t=5.059,P<0.05)。GTVCT的平均体积为(55.71±31.57)cm3,大于GTVMRI的平均体积(44.02 ±25.11)cm3t=6.977,P<0.05)。通过肛门指诊判断的肿瘤下界距肛缘的距离为(3.72±0.93)cm,长于GTVCT下界距肛缘的距离(t=-5.503,P<0.05),但与GTVMRI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应用CT-MRI融合定位制定调强放疗计划,40例患者中无3、4级放疗不良反应发生。术后pCR率为32.5%。结论 MRI定位勾画出的GTV范围更小,对于肿瘤的下界的确定也更为准确。MRI定位的应用可能会通过提高靶区勾画的精确性,从而提高放射治疗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2.
沈亚琴  何扬子 《陕西中医》2009,30(4):464-466
目的:探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含义及其在针灸中的应用。方法:研读《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相关论述,总结各家不同的观点对命题进行研讨。结论:季节养生应根据人体的阴阳平衡,结合其生发、消耗两个方面。并总结"春夏养阳"应该是指消亢烈之阳热,养生发之少火。"秋冬养阴"应该是除峻烈之阴翳,护濡养之阴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思想在针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3.
窦汉卿《标幽赋》针灸学术理论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纪伟  何扬子 《四川中医》2007,25(10):38-39
对窦汉卿《标幽赋》在经络学、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认为他不仅遵循《内》、《难》经旨,而且在治神得气、刺法取穴、针灸宜忌、辨证施针等方面提出了颇有特色的观点,至今在临床上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茵陈蒿为临床常用的中药,具有清热利湿退黄功效,常用以治疗湿热黄疸等症。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报道,茵陈蒿还具有杀蚊虫、抑制蛔虫、抑制アニサキス1型寄生虫等作用。为此,本实验拟探究本品是否具有抑制弓形虫的作用。方法 采用Qc—PCR法(定量竞争性基因聚合链扩增反应),从分子水平探讨茵陈蒿水提物及其芳香水对小鼠弓形虫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茵陈蒿水提物以及芳香水具有抑制小鼠淋巴结中弓形虫数的作用。结论 茵陈蒿具有抑制弓形虫作用,而发挥其杀虫功效。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电针对氯苯丙氨酸(PCPA)致失眠大鼠脾脏Toll样受体(TLR)/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关键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SPF级Wistar雄性大鼠1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安定组和电针组,每组4只。模型组以腹腔注射PCPA建立大鼠失眠模型,安定组给予腹腔注射安定,电针组给予电针百会、神庭穴位,连续治疗5 d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测定大鼠脾脏TLR3、TLR4、髓样分化蛋白(My D)88、TAB2及NF-κB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脾脏TLR3、TLR4、My D88、TAB2及NF-κB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安定组和电针组大鼠脾脏TLR3、TLR4、My D88、TAB2及NF-κB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但电针组与安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可以上调TLR/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TLR/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免疫与睡眠的调节;电针可通过调节TLR/NF-κB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相关免疫物质的释放而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6.
何扬子  胡静 《新中医》2001,33(9):45-46
对电针配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聋38例(42耳)进行回顾性总结。采用电针听宫、翳风、中渚、外关、阳陵泉、侠溪等穴、并辨证配穴,给予抗病毒、改善血液循环和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结果:痊愈(11耳),显效9例(9耳),有效14例(18耳),无效4例(4耳)。疗效与患者病程及年龄有关,而与证型无关,病程短和较年轻的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7.
目的归纳总结特色针法治疗脑卒中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查阅了近10年关于特色针法治疗脑卒中的相关文献报道,并从理论基础、临床实践和机理研究三方面就项针、眼针、舌针等3种特色针法治疗脑卒中及其后遗症的研究总结。该法通过经络系统将项、眼及舌部与脏腑联系起来,针刺这些部位,既有"近治作用"以治咽喉、舌、眼的病症而治标,又有"远治作用"使五脏六腑之精气上荣于脑,以疏通脑部经络、行气活血而治本。结果特色针法治疗脑卒中的各项研究表明,通过选取项、眼及舌部穴位或功能区针刺,可增加患者脑血流量,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达到脑保护作用,明显改善脑卒中后遗症。结论项针、眼针、舌针等3种特色针法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脑部血液循环,促进血管的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8.
磐安延胡索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鑫宝  刘扬子  杨秀伟  刘建勋 《中草药》2013,44(16):2200-2207
目的 研究道地产区磐安延胡索Corydalis Rhizom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延胡索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左旋四氢黄连碱(1)、四氢非洲防己胺(2)、延胡索乙素(3)、紫堇球碱(4)、异紫堇球碱(5)、8-三氯甲基-7,8-二氢黄连碱(6)、延胡索甲素(紫堇碱,7)、8-酮基黄连碱(8)、左旋紫堇根碱(9)、去氢延胡索甲素(10)、13-甲基巴马亭红碱(11)、氧化海罂粟碱(12)、原阿片碱(13)、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14)、四氢小檗碱(15)、二去氢海罂粟碱(16)、黄海罂粟灵碱(17)、黄连碱(18)、巴马亭(19)、小檗碱(20).结论 化合物6、9和16均为首次从延胡索中分离得到.首次应用2D NMR技术对化合物6和16的13C-NMR、1H-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79.
扬子  郭峰 《家庭护士》2005,(1):49-49
对于老年人来说,空腹晨练实在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80.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engths of needle-retaining time on the therapeutic results of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ischemic wind-stroke.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severity of disease,251 casesof ischemic wind-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and treated by acupuncture,with theneedle-retaining time lasting 20,40,and 60 minutes respectively. Observation was mainly focused on thescores of nervous dysfunction and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results. Results:The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nervous dysfunction in the 3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showed that under Wilcoxon'spair-match symbol rank test,except for horizontal gaze,other indexes all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1). In the between-group 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there showed significant or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dexes of myodynamia of the upper limb,myodynamia of hand and thetotal scores (P<0.05,P<0.01). In the between-group comparison by Mann-Whitney rank test of theindexes Of myodynamia of upper limb,myodynamia of hand and the total scores,the 20-rain. group andthe 60-min.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and 40-min. group and 60-rain. group showed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yodynamia of upper limb (P<0.05). In comparis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the 3 groups by Kruskal-wallis rank test,there showed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1). In thebetween-group comparison by Mann-Whitney rank test,the 40-min.group and 60-min. group showed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13);while the 20-min. group and 60-min. group showed very significantdifferences (P=0.000). Conclusion:There is a time-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ngth ofneedle-retaining time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for ischemic wind-strok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