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5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85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10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318篇
内科学   208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77篇
综合类   634篇
预防医学   200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249篇
  1篇
中国医学   280篇
肿瘤学   7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在胰岛素抵抗(IR)在高血压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了60例2型DM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的空腹血糠(FBG)、空腹胰岛素(FINS)、HbAIC、血脂、红细胞膜Na^+-K^+-ATP酶与Mg^2+-ATP酶活性及血压等,并将DM组分为A组(IS〉0.6)及B组(IS≤0.6)。结果 2型DM患者FBG、HbAIC、FINS、TG、TC及B组血压均高显著增高,胰岛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宝石能谱CT原子序数法及红外光谱法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的效果,比较二者在尿路结石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260例尿路结石患者术前行宝石能谱C T泌尿系扫描,使用原子序数法鉴定结石成分;取石术后,使用红外光谱法分析结石成分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法对结石成分鉴定的一致性.结果 两种方法在鉴定结石类型方面一致性较好(Kappa=0.787,P<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581,P=0.254).宝石能谱CT原子序数法测得的结石晶体成分类型较红外光谱法要少,对于同一化学成分结石不同晶体结构组成的结石精确定量尚不如红外光谱法精确(一水草酸钙与二水草酸钙).结论 两种方法对尿路结石成分分析均具有临床意义,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结石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总结6例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例新生儿甲亢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6例患儿的母亲均有甲状腺病史,且孕期未监测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日龄7~15 d出现典型甲亢症状,以心率增快和呼吸急促最常见,另有1例以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为突出表现且合并甲亢危象。6例患儿经甲巯咪唑1.0~1.5 mg/(kg·d)治疗后好转,住院6~38 d带药出院。其中5例为暂时性甲亢,随访至2月龄时停药;1例为持续性甲亢,8月龄时仍有甲状腺功能异常,伴发育落后、髋关节发育不良、骨龄超前,2岁4个月时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停药。结论:应加强有甲状腺病史的高危孕产妇管理,动态监测母亲和新生儿的TRAb,以便预测及早期诊断新生儿甲亢。新生儿甲亢经及时合理的药物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94.
胸部刺伤的应急救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自 1989年 10月~ 1999年 4月共收治 97例胸部刀刺伤患者 ,占我院同期胸外伤住院病人的4 4 .9% ,由于措施有力 ,治愈率较高 (95.9% ) ,特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97例 ,男 6 9例 ,女 2 8例。年龄 16~ 4 7岁 ,平均 2 6 .9岁。其中刀刺伤 89例 ,其它锐器伤 8例 ,就诊时间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溴苯基姜黄素(GL63)对人胆管癌RBE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基于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GL63[0(空白对照,下同)、1.25、2.5、5、10、20、40μmol/L]作用48 h对RBE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GL63(0、5、10、20μmol/L)作用48 h对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Hoechst 33342染色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不同浓度GL63(0、5、10、20μmol/L)作用24 h对细胞周期分布、凋亡情况以及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浓度GL63(0、5、10、20μmol/L)作用24 h对细胞中JAK2/STAT3信号通路肿瘤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GL63组(1.25~40μmol/L)RBE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并呈剂量依赖趋势;其IC50为(8.46±1.30)μmol/L。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GL63组(5、10、20μmol/L)RBE细胞的集落形成抑制率均显著降低(P<0.01);G0/G1期细胞占比均显著升高,S期细胞占比均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且细胞核呈浓染致密的固缩形态并可见凋亡小体;细胞迁移愈合率均显著降低(P<0.01),穿过基底膜的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减少(P<0.01);细胞中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B淋巴细胞瘤-2(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前体胱天蛋白酶9(Pro-caspase-9)、Pro-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裂解Caspase-9(Cleaved-caspase-9)、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GL63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来实现对人胆管癌RBE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背角胶状质(SG)神经元的去极化反跳及调控机制,以期对去极化反跳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3~5周龄SD大鼠,制作离体脊髓纵切片,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SG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点及接受超极化刺激后的反应,并观察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HCN)通道阻断剂和T型钙(Cav3)通道阻断剂对去极化反跳的作用.结果 共记录了63个SG神经元的电活动,其中23个无去极化反跳,19个为去极化反跳无放电,21个为去极化反跳伴放电.无去极化反跳组SG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阈值(-28.7±1.6 mY)明显高于去极化反跳伴放电组(-36.0±2.0 mV)(P<0.05).HCN通道阻断剂氯化铯和ZD7288可显著延长去极化反跳伴放电的潜伏期,分别从45.9±11.6 ms增加到121.6±51.3ms(P<0.05)和从36.2±10.3 ms增加到73.6±13.6ms(P<0.05);ZD7288也能显著延长去极化反跳不伴放电的潜伏期,从71.9±35.1 ms增加到267.0±68.8 ms (P<0.05),而T型钙通道阻断剂氯化镍和米贝地尔可显著降低去极化反跳伴放电的振幅,分别从19.9±46.3 mV降到9.5±4.5 mV(P<0.05)和从26.1±9.4 mV降到15.5±5.0mV(P<0.05),米贝地尔同样能显著降低去极化反跳不伴放电的振幅,从14.3±3.0 mV降低至7.9±2.0 mY(P<0.05).结论 近2/3的SG神经元有去极化反跳,其潜伏期和振幅分别受HCN通道和T型钙通道调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中黄酮类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并将得到的黄酮化合物进行抗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活性筛选。方法:镰形棘豆药材浸提液经乙酸乙酯萃取,该萃取部位通过聚酰胺柱色谱梯度洗脱,结合中压液相制备色谱法进一步纯化分离,获得单一黄酮化合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质谱法(MS)及核磁共振波谱法(NMR)对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采用CCK-8法,检测黄酮化合物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从镰形棘豆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2个黄酮类单体,鉴定为7-羟基二氢黄酮及2',4'-二羟基二氢查尔酮,HPLC分析两者纯度均大于98%; CCK-8法结果显示,7-羟基二氢黄酮及2',4'-二羟基二氢查尔酮均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活力,并呈量效关系,48 h的IC50值分别为137. 6μg/m L和63. 83μg/m L。结论:分离得到的2个黄酮成分对A549细胞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为后期抗肺癌机制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聚酰胺柱色谱法具有富集黄酮的作用,适用于分离黄酮类成分,聚酰胺色谱法联合中压制备液相色谱法,提取分离镰形棘豆中黄酮类成分,简便易行,为分离黄酮类成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宫颈癌术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免疫失衡的影响,为术后HPV持续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20例HPV感染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220例宫颈癌患者术后随访期间转阴180例,转阴率为81.82%,40例持续阳性,HPV持续阳性率为18.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家族病史、生殖道炎症、临床分期、术前HPV感染亚型、绝经情况、吸烟情况、术前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术后HPV持续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殖道炎症、术前HPV感染亚型、吸烟为宫颈癌术后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HPV持续阳性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均低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生殖道炎症、术前HPV感染亚型、吸烟为宫颈癌术后HP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宫颈癌术后HPV持续感染与患者局部免疫功能紊乱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宫颈癌术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免疫失衡的影响,为术后HPV持续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20例HPV感染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220例宫颈癌患者术后随访期间转阴180例,转阴率为81.82%,40例持续阳性,HPV持续阳性率为18.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家族病史、生殖道炎症、临床分期、术前HPV感染亚型、绝经情况、吸烟情况、术前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术后HPV持续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殖道炎症、术前HPV感染亚型、吸烟为宫颈癌术后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HPV持续阳性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均低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生殖道炎症、术前HPV感染亚型、吸烟为宫颈癌术后HP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宫颈癌术后HPV持续感染与患者局部免疫功能紊乱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机械通气过程中并发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VAP)的病原菌分布和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VA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128例实施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COPD患者接受机械通气过程中的VAP发生率,对发生VAP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患者留取合格痰标本进行痰培养检测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128例COPD患者发生VAP 88例,VAP发生率为68.75%;88例VAP患者痰标本共培养出病原菌125株,其中革兰阴性细菌103株占82.4%,革兰阳性细菌3株占2.4%,19株真菌占15.2%;COPD患者实施机械通气后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气管插管、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持续时间≥3d、吸烟史以及留置胃管;VAP患者的病死率为31.8%,明显高于非VAP患者的7.5%。结论 COPD患者实施机械通气VAP发生率高,发生VAP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感染病原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