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9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15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66篇 |
内科学 | 56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26篇 |
综合类 | 208篇 |
预防医学 | 97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58篇 |
中国医学 | 67篇 |
肿瘤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目的 探讨经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与消化内镜检查评估肝硬化并食管胃静脉曲张有无、分型、分级的一致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184例,4周内先后行消化道内镜及腹部MSCTP检查,观察食管、胃有无静脉曲张并进行分型、分级。以内镜结果作为金标准,对MSCTP与内镜判断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有无、分型、分级行Kappa一致性检验,并计算MSCTP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EGV)的敏感度、特异度、一致率、Youden指数。结果 内镜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阴性54例,阳性130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分型为:GOV1型90例、GOV2型38例、IGV1型2例。MSCTP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阴性50例,阳性134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分型为:GOV1型92例、GOV2型36例、IGV1型6例。MSCTP发现内镜未诊断的4例IGV1型静脉曲张,其MSCTP表现为胃黏膜下孤立存在的胃静脉曲张。MSCTP与内镜EGV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32,P〈0.01;MSCTP诊断EGV的敏感度93.8%,特异度77.8%,一致率89.1%,Youden指数71.6%。MSCTP与内镜EGV的分型及分级结果一致性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743和0.763,P值均〈0.01。结论 MSCTP诊断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有无、分型、分级,与消化内镜有较高的一致性。对于诊断胃静脉曲张,MSCTP优于内镜。 相似文献
62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骨折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西兰大耳白兔7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VEGF组,制作左侧桡骨中段骨折模型,对照组给予青霉素消炎处理,VEGF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耳缘静脉推注VEGF。分别于术后8、24、72 h和1、3、5、8周测定两组动物骨折端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新西兰大耳白兔伤后不同时相骨折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bFGF1)的表达均是逐渐升高降低的过程,VEGF组每一时点bFGF1分泌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新西兰大耳白兔的骨化程度在手术后1、2、3周的例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愈合是一个多因子均参与及协调的过程,VEGF可能属于其中一种极为重要的因子,在骨折愈合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3.
目的研究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EVn-50)体内抗炎的作用效果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四种急性炎症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腹腔注射0.7%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和腹腔注射去甲斑蝥素悬液致大鼠全身性炎症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EVn-50对急性炎症模型的抑制作用,用western blot检测全身性炎症大鼠模型血中白细胞p38MAPK蛋白表达情况,用ELLSA检测全身性炎症大鼠模型血清TNF-α、IL-1、IL-6、COX-2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情况,探求EVn-50抗炎可能机制。结果EVn-50对四种急性炎症模型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与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去甲斑蝥素诱导的全身性炎症大鼠血液白细胞p38MAPK蛋白表达降低,TNF-α、IL-1、IL-6、COX-2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减少。结论 EVn-50可以显著抑制各种急性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624.
出生缺陷的调查分析与孕妇生育期健康知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孕龄妇女围生期保健意识和能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用统计学方法对深圳市盐田区2001~2005年的出生缺陷进行原因分析。结果:2002~2004年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上升,且流动人口高于常住人口,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孕产妇健康知识关系密切,2005年,在加强围生期健康教育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围生育期健康教育,提高孕龄妇女围生保健的意识和能力,对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5.
郭璐映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9):1024-1025
P波离散度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P波持续时间变异的程度,它反映心房复极的不均匀性。本文通过分析40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及36例正常人的最宽P波(Pmax)持续时间和P波离散度变化,探讨Pmax、P波离散度对特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26.
目的总结应用吻合器在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的经验。方法分析9例直肠癌行根治,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术,并应用吻合器避免患者术后终身携带粪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手术方法和随访结果。结果9例直肠癌随访时间1~30个月,都健在,现积极行化疗。结论直肠癌根治术要求一方面对肿瘤进行彻底切除,另一方面吻合器操作替代手术操作,尽量保留肛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27.
目的 探讨γ射线对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HeLa细胞后24、72、120h,用TRAP-ELISA法检测端粒酶的活性。结果 γ射线照射后细胞能增加端粒酶的活性。较低剂量(0.5-1.5Gy)γ射线照射后24h,端粒酶的活性呈剂量依赖式增加;2-3Gy时增加的幅度减低;而较高剂量(4-12Gy)γ射线照射时,又呈剂量依赖式增加。与照射24h相比。在较高剂量(4-12Gy)照射后72及120h。酶的活性呈剂量依赣式减少。结论 HeLa细胞受γ射线照射后。端粒酶活性增加;不同剂量范围。增加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628.
卡介菌多糖核酸、胸腺肽影响正常和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和胸腺肽对正常和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作用的差异。方法以流式细胞分析术连续检测了小鼠胸腺、脾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 ;T、CD8^ T细胞亚群在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或胸腺肽后的变化情况并计算CD4^ /CD8^ 比值。结果卡介菌多糖核酸和胸腺肽均可降低胸腺中CD4^ CD8^ T细胞亚群比例而同时提高小鼠三种组织中CD4^ T、CD8^ T比例,但胸腺肽导致的波动幅度稍大于BCG-PSN组。结论胸腺肽的作用部位在胸腺,其促进性刺激作用较强;而卡介菌多糖核酸不仅能加速胸腺组织的分化成熟,还对外周CD4^ T亚群有一定的直接刺激作用,同时始终保持CD4^ /CD^ 比值于正常范围,因此卡介菌多糖核酸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29.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点CD34+祖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外周血、骨髓悬液中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讨CD34+祖细胞、嗜酸性粒细胞、CCR3/eotaxin与哮喘小鼠肺部炎症的关系。 方法 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以卵白蛋白作为抗原建立哮喘模型,于最后一次抗原激发后6、12、24、48 h检测BALF、外周血和骨髓中的嗜酸性粒细胞、CD34+祖细胞、eotaxin的变化,检测CD34+祖细胞上CCR3的表达;行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PCR检测肺组织CCR3和eotaxin mRNA水平。 结果 抗原激发后嗜酸性粒细胞数、CD34+细胞数、CD34+/CCR3+细胞数在BALF、外周血、骨髓悬液中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模型组BALF的eotaxin水平在抗原激发后6 h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增加(P<0.05),并一直持续到24 h。外周血和骨髓悬液中eotaxin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各时间点肺组织eotaxin mRNA和CCR3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分别与骨髓悬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CD34+/CCR3+细胞数呈正相关,而与骨髓悬液中CD34+细胞数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①哮喘小鼠气道局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骨髓CD34+祖细胞上CCR3表达上调有关。②CCR3/eotaxin参与CD34+祖细胞分化和趋化,与哮喘小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30.
目的 探讨化痰解毒法对气虚痰毒型和阴虚痰毒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近期疗效和远期带瘤生存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间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207例中晚期NSCLC患者,其中气虚痰毒型116例,阴虚痰毒型91例。80例患者仅采用西医化疗作为对照组,127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化痰解毒汤(气虚痰毒型)和养阴散结方(阴虚痰毒型)作为治疗组。治疗4个疗程后,评估近期疗效、中医症状积分、Karnofsky评分,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 结果 对照组(45.00%)和治疗组(51.97%)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4,P=0.329)。治疗组气虚痰毒型患者和阴虚痰毒型患者中医症状总改善率分别为89.55%、83.33%,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Karnofsky评分逐渐降低,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气虚痰毒型患者生存率(OS)为49.25%,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治疗组阴虚痰毒型患者OS为61.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 结论 基于“痰毒”理论辨证论治“气虚痰毒型”和“阴虚痰毒型”中晚期NSCLC患者,可显著改善临床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益气化痰解毒汤可延长气虚痰毒型患者带瘤生存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