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80篇
预防医学   72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减少或缓解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的不愉快,使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方法 对6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全程贯穿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并评价效果。结果 本组60例患者通过舒适护理,能有效地解决术后口干咽燥、疼痛、饥饿不适、排痰不畅等护理问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施以舒适护理,可以减轻患者身心痛苦,促进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42.
陆瑜  叶萍  沈霞  陈顺乐 《检验医学》2002,17(4):227-229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免疫印迹法(IBT)检测可提取核抗原(ENA)多肽抗体谱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措施.方法于98年和99年相继3次对上海部分大中型医院相关实验室进行IBT法抗ENA抗体检测的血清交流和测定(主要为抗Sm、抗U1RNP、抗SS-A/Ro、抗SS-B/La、抗核糖体P蛋白等5种自身抗体),归纳和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 1.因缺乏对风湿病自身抗体谱以及IBT技术的了解,常导致对抗Sm、抗SS-A/Ro、抗U1RNP等抗体的判断有误;2.对国际上尚未公认的IBT法"自身抗体"显色区带不宜出具检验报告.3.通过交流,有关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得到逐步提高.结论为保障临床IBT法抗ENA抗体检测质量,需对该项目有较全面的了解,并有必要建立培训、定期质控措施.  相似文献   
43.
目的 通过构建犬颈段气管缺损与重建的实验动物模型,寻找一种通过一期手术即能与自体气管完全愈合为一体的人工气管材料和手术方法.方法 将8只犬一期手术切除3.5~4.0 cm长的颈部气管,采用可以永久保留在体内的聚丙烯网状材料与颈前皮瓣联合行气管重建,术后初期管腔内置入Z型金属覆膜气管支架,观察犬的生存期、生存质量,通过纤维气管镜、X线片及组织切片观察吻合口愈合情况及病理变化.结果 8只犬中1只犬因继发呼吸衰竭于术后2 d死亡,1只犬因吻合口感染术后10 d死亡.存活的6只犬中除1只并发轻度气管狭窄,其余5只犬生活质量好,术后第2 d即可正常饮水及进食,无呼吸困难等并发症.术后2、4、8周及6个月处死动物取出重建气管标本,见2周时有软组织长入聚丙烯网孔,使其硬度增加并具有一定的支撑度;4周时长入网孔的软组织增多;8周及6个月时软组织将聚丙烯网完全覆盖,并发生纤维化使网的支撑度明显增加.病理检查显示,术后2、4、8周时可见吻合口肉芽生长,术后6个月时肉芽组织较前缩小,皮瓣的鳞状上皮与黏膜的柱状上皮愈合良好.结论 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的聚丙烯网状材料与颈前皮瓣联合一期成形重建气管可与自体气管融为一体,成为自体气管的一部分,此种重建气管方法有望应用到临床.  相似文献   
44.
本文将IL-7与IL-2,PHA或/及αCD3联用诱生PHA-LAK,CD3Ak和PHA-αCD3LAK细胞,观察IL-7对上述三种细胞的激活作用,为肿瘤的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应用活细胞计数的方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应用MTT法测定外源性IL-2的消耗和细胞毒活性;应用APAAP法检测mIL-2R的表达和效应细胞表型等指标.结果发现,1.IL-7对效应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各组效应细胞增殖曲线均于第6天达增殖的峰值,但以IL-7 PHA-LAK细胞为最高,达2.22×10~6/ml,IL-7 CD3AK也高于其IL-7~-对照组,而IL-7 PHA-αCD3LAK细胞则最低,仅有1.49×10~6/ml.IL-7~ PHA-LAK和IL-7 CD3AK细胞扩增倍数也高于各自的IL-7~-对照组(P<0.01),IL-7 PHA-αCD3LAK细胞的扩增  相似文献   
45.
介绍一种新型无创可延长假体的延长结构,并对延长结构做应力分析和优化。利用三维设计软件PRO/E(PTC公司,美国)建立具有不同规格延长结构的三维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得出优化的延长结构,并用物理实验验证。研究表明,延长结构的最大负载能力主要取决于聚缩醛(polyoxymethylene,POM)材料制成的限动管,仿真与物理实验结果所呈现的不同规格延长结构的静态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于本研究的多种延长结构来说,移动管凸起的外径φ为19 mm、凸起角度γ为15°至45°之间最佳。因此,本研究提出的延长结构设计原则以及分析与验证结果,为新型无创可延长假体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6.
白塞氏病相关抗原的重组表达及抗原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Kinectin的抗原性,为下一步研究Kinectin在白塞氏病中的意义奠定基础。方法:从人Hep2细胞抽提RNA,利用RT—PCR扩增能覆盖Kinectin全长的3个片段,其位置分别相当于氨基酸22—510(kin—5),503-994(kin-M)和920-1346(kin-3)。将扩增的PCR片段克隆到pET42—a( )载体中,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用白塞氏病病人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构建的3个表达Kinectin部分片段载体(pET/kin—5、pET/kin-M和pET/Kin-3)具有正确的阅读框架,DNA测序符合率为99%,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相应的肽段。8份阳性血清中,用Western blot分析发现,6份血清与kin-M反应,5份血清与kin-3反应,只有一份血清与kin-5有反应。结论:成功地构建表达覆盖Kinectin全长的3个载体,并初步发现Kinectin的抗原性可能主要位于其中间段和羧基端。  相似文献   
47.
患者女,23岁,半年前孕8周人流一次,近来因阴道不规则排液来我院妇科作常规检查。妇检(-)。彩超显示:膀胱后方、宫颈下方的阴道双线回声结构消失,被一个范围为65cm×25cm的梭状分布的液性暗区所取代,仔细观察,其暗区内有漂浮移动的光点,在平卧数拾分钟后,漂浮光点消失,但在阴道前壁处聚集有气-液平面反射。加CDFI后观察发现:膀胱与阴道壁之间,有一穿壁的蓝色多普勒流体信号进入阴道内(图1),呈间歇性表现,将PW取样容积置于阴道侧可探及负向的流体频谱(图2)。嘱患者排尿后复查B超,阴道内液性暗区完全消失(图3),但随着下BL:膀胱;V:阴道;箭头…  相似文献   
48.
江浙蝮蛇毒镇痛组分的中枢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江浙蝮蛇毒镇痛C4组分的可能作用途径。方法 通过C4组分与阿托品、利血平、纳络酮药物的相互作用 ,探索其与乙酰胆碱受体、囊泡递质、阿片受体间可能的作用 ;通过脊髓化鼠实验、侧脑室给药和足跖定压实验揭示其中枢性作用 ;通过不同脑区的组织匀浆测定神经肽含量 ,考察C4组分对不同中枢部位的作用大小。结果C4组分不通过乙酰胆碱受体作用 ,而与阿片受体相关 ,它通过中枢起效 ,主要作用部位集中在丘脑、尾状核和红核等 ,对亮氨酸脑啡肽的含量有刺激增高作用。结论 C4组分与中枢亮氨酸脑啡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9.
人类β-防御素(β-defensin)是一组富含半胱氨酸的阳离子多肽,在口腔黏膜等多个器官的上皮细胞膜、胞浆表达,具有广谱的抗菌特性和化学趋化特性,在宿主的上皮细胞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分析近年β-defensin与口腔黏膜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口腔疾病发生机理和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重症肝病患者施行肝移植手术的预后及其凝血指标变化特征。方法 30例并发DIC的重症肝病患者,于术前、术中及术后分别采取静脉血(抗凝),测定其凝血及纤溶功能。结果术前DIC已基本控制的29例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基本接近正常或在正常范围内)在术后第3天所有指标开始逐渐恢复,无1例死亡(出院前各项指标已恢复至正常水平)。而术前DIC未被纠正的9例患者术后因子VⅢ活性(FVⅢ:C)、纤维蛋白原(Fg)仍明显降低,D-二聚体(D-dimer)仍明显增高,其中8例死亡。结论 DIC是重症肝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它是导致肝移植术后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建议在DIC未得到纠正的情况下施行肝移植手术。肝移植手术可引起凝血及纤溶活性的异常变化,并且术前DIC控制与否与术中、术后的变化明显相关。FVⅢ:C明显降低以及D-dimer升高患者的肝移植手术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