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的共生素(海斯药业,贝飞达)调节对肝硬化患者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50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SH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贝飞达胶囊2粒,3次/日,对照组给予一般类保肝药,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第4、8周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氨、内毒素(LPS)、数字连接实验(NCT)、Child-Turcotte-Pugh功能分级、肝性脑病(HE)的发生等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贝飞达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功能分级,而且明显降低血氨、内毒素和数字连接试验的时间(P<0.05)。结论共生素调节能有效地改善肝硬化患者亚临床肝性脑病(SHE)和避免肝性脑病(HE)发生,其机制可以是通过降低血氨、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失调降低内毒素等减轻肝脏炎症,改善肝功能,从而降低HE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深入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唾液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与肝组织及血清纤维化程度间关系的结果,探讨有关因素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精确定量配对检测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唾液中HBV-DNA含量;按肝组织纤维化程度(S)进行病理分级为0-4级,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患者血清、唾液中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IV型胶原(IVC)、前Ⅲ型胶原(PCⅢ)的含量。结果血清、唾液HBV-DNA含量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均无显著相关性(r=0.09,P=0.22;r=0.05,P=0.52);血清、唾液HBV-DNA含量变化与肝纤维化LN、HA、IVC、PCⅢ指标之间结果分析亦均无明显关系(P均>0.05)。结论HBV-DNA含量与肝组织及血清纤维化程度间无明显相关,其可能原因为:①复杂的病理免疫及发病机制;②病理分级方法学差异;③评价方法的局限性。了解这些因素的存在,能够帮助诊断及选择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3.
叶荣夏  张斌海  张忠东  闫俊  刘永萍  喻剑华  刘寿荣 《浙江医学》2015,37(18):1535-1536,1543
目的 了解艾滋病(AIDS)合并神经梅毒(NS)的临床特征,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帮助。 方法 回顾分析近 1 年多来 22 例 AIDS 合并 NS 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头颅 CT 及 MRI 检查情况。 结果 22 例患者均为男性,近半数有男 - 男性行 为史。18 例为无症状型 NS,4 例为有症状型,其中脑实质型 2 例、脑血管型 2 例。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1:32 者 19 例(86.6%),有症状型患者头颅影像学检查均有异常。所有患者均进入 AIDS 期,需进行驱梅及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治 疗。 结论 本组 AIDS 合并 NS 的患者以无症状型多见,需积极驱梅、抗 HIV 治疗,对于血清 RPR 滴度≥1:32 的患者,随访中应加强 脑脊液复查。对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年轻男性患者,需警惕 AIDS 合并 NS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体种类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2—2015年在杭州市西溪医院住院治疗的94例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血培养分离的病原体种类和耐药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94例患者共分离出菌株109株,其中分枝杆菌4株,占3.67%;革兰阳性菌45株,占41.29%,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10.09%);革兰阴性菌34株,占31.19%,以大肠埃希菌最多(7.34%);真菌26株,占23.85%,包括马尔尼菲蓝状菌(13.76%)和新型隐球菌(10.09%)。革兰阳性菌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为0.00%,对莫西沙星耐药率为2.44%;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和亚胺培南3种药物的耐药率均为8.70%。结论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病原体包括一定的机会感染病原体,对常用的三线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在血清、唾液、尿液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及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精确定量配对检测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唾液、尿液中HBV-DNA含量。结果 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唾液、尿液HBV-DNA检测阳性者分别为180例(90.0%)、14.5例(72.5%)、84例(42.0%)。HBV-DNA平均水平分别为血清6.51(2.69-10.00)log copies/ml,唾液4.52(2.69-7.54)logcopies/ml,尿液3.26(2.69-5.96)logcopies/ml。血清HBV-DNA与唾液、尿液HBV-DNA水平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3,0.48,P〈0.001),唾液与尿液HBV-DNA之间也显著相关(r=0.73,P〈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液、唾液、尿液中含有感染性的高载量HBV-DNA,可成为传染源之一。血液中HBV-DNA含量与唾液、尿液中HBV-DNA含量有显著相关性,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念。  相似文献   
16.
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及预后。方法对151例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107例(70.9%),腹胀149例(98.7%),腹痛80例(53.0%),腹部压痛109例(72.2%),腹泻52例(34.4%)。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71例(47%)。血常规WBC〉10×10^9/L 53例(35.1%),中性粒细胞比例〉70%有112例(74.2%),WBC〈4×10^9/L 30例(22.5%)。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计数〉0.25×10^9/L有145例(96.0%)。54例患者腹水细菌培养阻性(35.8%)G^+菌19例(33.3%)。治愈、好转82例(54.3%),无效、恶化54例(35.8%)。结论151例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SBP患者大部分感染中毒症状典型,腹水中PMN计数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腹水培养G^+菌比例上升,并发症多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将2000年12月至2002年4月收治住院的3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变化与临床作一分析。 1.资料与方法:(1)对象:38例,男27例,女9例,平均年龄35岁(10~56岁),均符合NASH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如乏力,纳差,肝区隐痛等仅9例,余无明显不适。均经肝活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荧光定量PCR检测腹水细菌16S rRNA基因在诊断非中性粒细胞性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细菌16S rRNA基因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4例非中性粒细胞性腹水疑似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及6例慢性肝病伴非感染性腹水患者腹水中的细菌DNA,同时与腹水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细菌16S rRNA荧光定量PCR最低可检测到10个拷贝的DNA复制,检测细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15.63%和3.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2,P<0.05).6例非感染性腹水荧光定量PCR及细菌培养均阴性.结论 腹水细菌16S rRNA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菌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在诊断非中性粒细胞性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HBV血清标志物(HBVM)是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HBeAg是病毒复制的标志,但近年来有部分HBeAg阴性的患者肝炎活动明显,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这部分患者HBV—DNA阳性,本文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精确定量同步检测46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唾液HBV—DNA的水平,探讨检测HBeAg阴性患者血清、唾液HBV—DNA水平的临床、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