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硬膜外麻醉下关节松解术对 17例膝关节僵硬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关节松解术对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硬膜外麻醉下关节松解术.结果17例患者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平均关节活动度为115°、-2°、-0°(国际通用的中立位0度测量法),较治疗前平均提高74°(治疗前为45°、-6°、-0°),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下关节松解术有利于膝关节僵硬的恢复.  相似文献   
32.
<正> BTX注射法现在用于缓解肌痉挛,如斜视、睑痉挛、痉挛性发声困难等疾病,以及脑瘫、脑外伤、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等全身性的肌痉挛。有人报道用BTX治疗没有明确原因的单一肌肉局灶性肌张力增高,并声称有相当成功率。本文报告1例足拇长伸肌局灶性肌张力增高的83岁妇女,既往有糖尿  相似文献   
33.
本体神经促进技术预防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本体神经促进技术(PNF)对预防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另行膝关节闭链PNF训练。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发生膝过伸患者7例,对照组18例(P<0.01);治疗组起立-行走计时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早期对患者膝关节进行PNF训练可以减少膝过伸的发生,提高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34.
间歇导尿对神经原膀胱功能平衡作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祥明 《现代康复》2001,5(1):132-132
目的 对脊髓损伤(SCI)病人的膀胱训练达到功能平衡。方法 分未经训练A组,训练B组,通过对38例神经原膀胱的间歇导尿,两组对比。结果 B组优于A组。结论 表明间歇导尿对神经原膀胱功能平衡或趋向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普拉提运动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步行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6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普拉提组(n=30),两组均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康复,普拉提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普拉提系列运动训练,共10周。训练前、训练5周和10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10米最大步行速度(MWS)测试、3米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及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进行评定。结果训练10周后,两组BBS评分、MWS、TUGT时间和FMA-LE评分均改善(t>2.122, P<0.05),普拉提组改善更多(t>2.264, P<0.05)。结论较长期普拉提运动可进一步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反复促通疗法(repetitive facilitative exercise,RFE)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Brunnstrom分期≥Ⅲ期,病程3~13周)的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RFE组和联合组,每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RFE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反复促通疗法治疗,联合组在RFE组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刺激频率为1.0 Hz。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RFE组和联合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均显著改善,组间对比发现,治疗后RFE组和联合组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联合组明显优于RFE组(P0.05);三组治疗前后ARAT评分均有显著改善,组间对比发现,联合组较对照组ARAT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三组MAS评分均无明显改善,组间比较也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反复促通疗法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改善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障碍,且两种方法联合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早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SHS早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穴位埋线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康复训练)各40例,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痛程度、手肿胀程度、X线片上肩峰至肱骨头间距(AHI)及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肩痛的视觉类比评分(VAS)、手肿胀程度、AHI、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1),其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穴位埋线结合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后SHS早期的疗效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认知功能训练对基底核区脑卒中患者运动及执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基底核区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认知功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治疗后)分别采用汉诺塔(TOH)测试、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及Sroop-3测试对2组患者执行功能情况进行评定,采用Fugl-Meyer评分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及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对2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经2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WCST保持反应率[(22.1±4.2)%]及错误率[(47.2±5.5)%]均显著下降,WCST完成分类数(4.81±0.39)显著增加,TOH测试时间[(120.74±19.34)s]和TOH步数(12.34±1.98)显著减少,Stroop-3错误率[(3.4±0.3)%]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79.34±8.45)分]、BBS评分[(48.13±4.75)分]、MBI评分[(68.45±5.79)分]及MWS[(44.58±5.27)m/min]、对照组FMA评分[(73.21±5.78)分]、BBS评分[(45.43±6.74)分]、MBI评分[(65.65±7.48)分]及MWS[(42.23±6.09)m/min]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与工作记忆有关的认知功能训练可显著提高基底核区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工作记忆的影响,为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功能障碍寻觅新的思路。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8例作为抑郁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脑卒中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在清晨对2组患者进行工作记忆测试,比较2组患者各工作记忆测试项目的组间差异,并对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工作记忆测试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经HAMD量表评估,抑郁组的HAMD评分为(21.78±3.21)分,对照组的HAMD评分为(5.06±2.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组的数字顺背正确个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但其数字倒背、词记忆广度、计算任务广度、连续减法测验反应总个数的正确个数以及连续减法测验时正确反应数占总反应数的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抑郁组的HAMD评分与数字倒背、连续减法测试和计算任务广度呈高度负相关,与词记忆广度中度呈负相关,与数字顺背无相关,而对照组的HAMD评分与各个工作记忆测试得分无相关。 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对患者的工作记忆能力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0.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偏瘫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有着严重的影响,在临床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中,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技术对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是否有积极的作用,相关研究较少,对此,我们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2009年12月—2011年6月间在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