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脑内最常见的肿瘤,其弥漫性浸润的特点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术前区分肿瘤的不同成分及正常脑组织,明确重要纤维束浸润情况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各向同性显著扩散系数(isotropic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iso)值与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的测定在区分肿瘤不同组织成分与正常脑组织中的作用。测定肿瘤侧锥体束通过不同解剖部位的FA值,探讨星形细胞瘤病例肿瘤对锥体柬侵犯的情况。方法:对确诊的35例胶质瘤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测定肿瘤实质强化部分、肿瘤实质不强化部分、瘤内囊变坏死组织、瘤周水肿组织及周围正常脑白质的ADCiso值和FA值:对6例Ⅰ-Ⅱ级,7例Ⅲ-Ⅳ级幕上型累及单侧大脑半球的病例,测定锥体束通过不同区域的FA值。结果:肿瘤实质组织、瘤内囊变坏死区、瘤周水肿组织的ADCiso值同正常脑组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肿瘤实质组织、囊变坏死组织、瘤周水肿组织ADCiso值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肿瘤实质组织、瘤内囊变坏死组织、瘤周水肿组织的FA值同正常脑组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肿瘤实质组织的FA值同瘤内囊变坏死组织、瘤周水肿组织比较无显著差异;瘤内囊变坏死组织FA值同瘤周水肿组织比较无显著差异。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病例中,肿瘤最大层面、内囊后肢层面肿瘤侧锥体束FA值较健侧低,中脑大脑脚、桥脑层面锥体束肿瘤侧FA值与健侧比较无显著差异;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病例中,肿瘤最大层面、内囊后肢层面、中脑大脑脚、桥脑层面锥体束肿瘤侧FA值与健侧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ADCiso值可以区别肿瘤实质组织、瘤内囊变坏死区、瘤周水肿组织、正常脑组织。FA值可将肿瘤实质组织、瘤内囊变坏死区、瘤周水肿区与正常脑组织区别,但不能将肿瘤实质组织、瘤内囊变坏死区与瘤周水肿区分。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引起邻近锥体束破坏或浸润(FA值降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对邻近锥体束推移或浸润(FA值可增高,也可降低);肿瘤邻近区域的白质纤维束与对侧的FA比值可能能预测星形细胞瘤的分级。  相似文献   
62.
扩散加权神经成像在腰骶丛神经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磁共振神经成像(DW-MRN)和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PROSET)腰骶丛神经成像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5例腰骶部受检者行常规MRI、PROSET及DW-MRN.结果 PROSET对腰骶丛神经显示率达100%,对腰丛神经显示效果好于DW-MR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0,P<0.05),对腰骶干和骶神经的显示效果亦好于DW-MRN,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χ~2=5.922,P>0.05;χ~2=3.870,P>0.05).PROSET能清晰显示腰骶神经根和根鞘,对神经根病变显示良好.DW-MRN对腰骶从神经受累增粗和信号增高较敏感,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的3D图像可清晰显示腰骶丛节后神经.结论 DW-MRN可立体、直观地显示腰骶丛神经节及节后神经.PROSET与DW-MRN结合,能使腰骶丛神经病变在精确成像下直观诊断.  相似文献   
63.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MRI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erengment syndrome,TMJDs)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74侧)TMJDs患者MRI表现。74侧均采用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50侧附加模拟动态扫描;关节腔造影33侧,关节腔镜检查19侧,手术14侧,病理切片4侧,结果 (1)44侧有症状关节中,38侧关节盘病变,其中最多见为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正常人骶髂关节周围骨髓及L5椎体靠近下终板骨髓含水量的差异。方法对12例健康志愿者(男性7例,女性5例)进行骶髂关节T2图扫描,测量骶髂关节各个象限以及L5椎体靠近下终板骨髓的T2值,对双侧骶髂关节各个象限的T2值进行两两配对T检验,并对骶髂关节周围骨髓正常T2值与L5骨髓T2值进行比较。结果骶髂关节髂骨侧骨髓T2值大于骶骨侧骨髓T2值,大于L5椎体骨髓T2值,骶髂关节上下部的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人骶髂关节髂骨侧骨髓含水量高于骶骨侧骨髓的含水量,高于L5椎体靠近下终板骨髓的含水量。  相似文献   
65.
正常人脑组织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获取正常人脑组织磁共振扩散张量图像,定量分析正常人脑组织水扩散的内在特性,进一步评价脑白质解剖结构.[方法]18例健康正常人,应用单次激发EPI-DW序列,计算出各向同性表面扩散系数(isotropic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iso)图及各向异性图,分析脑实质不同区域的白质解剖结构,测量ADCiso值及各向异性指数值.[结果]①脑灰、白质间的ADCiso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5).②双侧脑白质同一解剖区域的各向异性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5).③脑白质的不同区域各向异性不同,其大小顺序为连合纤维>投射纤维、联络纤维(P<0.001).[结论]各向异性图能更好地显示脑白质的纤维微结构,定量分析水分子的扩散特点,区分不同白质的组织学类型,对神经功能解剖学和神经系统病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功能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66.
MR扩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初步应用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扩散张量MR成像(DTI)分析脑梗死不同时期的扩散张量改变,探讨DTI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8例不同病期的脑梗死病人的DTI图像。结果急性期(7例)的各向同性表观扩散系数(ADCiso)图表现为低信号,各向异性指数图表现为高信号;亚急性期(18例)病变区的ADCiso图为低、等信号;各向异性指数图为混杂或低信号;慢性期(13例)病变区的ADCiso图为高信号,各向异性指数图为低信号。结论ADCiso图和各向异性指数图相结合,有可能更精确地对脑梗死进行分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7.
68.
3D动态增强MRA对门脉高压经肾静脉分流道形成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评价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 angiography,3D DCE MRA)显示门静脉高压患者经肾静脉分流道形成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年12月间118例本院门静脉高压患者3D DCEMRA检查并进行减影后处理及MIP重建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发现胃-肾分流道19例,脾-肾分流道11例,性腺静脉-肾静脉分流道31例,椎静脉-肾静脉道1例.结论 3D DCE MRA能较好地显示门静脉高压下各种经肾静脉分流道的形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9.
颅脑肿瘤瘤周水肿的弥散张量成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技术定量评价颅脑肿瘤瘤周水肿的弥散改变特点。【方法】43例颅脑肿瘤患者(包括12例Ⅲ~Ⅳ级脑星形细胞瘤、15例脑膜瘤及16例脑转移瘤)被分为3个研究小组,每组研究对象均进行DTI,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图及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anisotropy,FA)图上定量测定每位研究对象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ADC值及FA值,分别对瘤周水肿区与对侧正常脑白质区以及不同肿瘤瘤周水肿区的ADC值和FA值进行比较。【结果】3种不同肿瘤瘤周水肿区的ADC值和FA值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对侧正常脑白质,(P<0.05);脑转移瘤瘤周水肿区的ADC值(1.61×10-3mm2/s)显著高于脑膜瘤(1.34×10-3mm2/s),P<0.05;脑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区的FA值(0.16)显著低于脑膜瘤(0.24),P<0.05。【结论】弥散张量成像可定量评价颅脑肿瘤瘤周水肿区的水分子弥散改变状态,为临床颅脑肿瘤的功能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淋巴结实质区和坏死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颈部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9例淋巴瘤和23例淋巴结结核患者进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并比较不同病变巾淋巴结实质区和坏死区的ADC值,评价两者对3种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共对病理(114枚)和临床随访(63枚)证实的177枚淋巴结进行ADC值的测量和分析,其中转移癌性淋巴结84枚,淋巴瘤性淋巴结40枚,结核性淋巴结53枚.2组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组以卜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 转移癌、淋巴瘤和结核的淋巴结实质区的ADC值分别为(0.93±0.16)、(0.64±0.13)和(1.01±0.11)×10-3mm2/s(F=82.928,P<0.01),淋巴结转移癌和结核中淋巴结坏死区的ADC值分别为(2.02±0.36)、(1.25±0.15)×10-3mm2/s(t=12.045,P<0.01).当淋巴结实质区的ADC值≤0.77×10-3mm2/s时,诊断为淋巴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和89%.当淋巴结坏死区的ADC值≥1.60×10-3mm2/s时,诊断为淋巴结转移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100%.结论 测量淋巴结的ADC值,尤其是坏死区的ADC值有助于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