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动态增强MRI在鼻咽癌斜坡改变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正常、鼻咽癌(NPC)侵犯及放疗后纤维化的斜坡动态增强MRI特点,为进一步鉴别斜坡部位NPC放疗后复发与纤维化奠定基础.资料与方法 47例斜坡分为3组:正常斜坡(正常组)、NPC侵犯斜坡(NPC组)及斜坡放疗后纤维化(RF组).常规鼻咽部MRI平扫后,行动态增强MRI检查.动态增强后,行常规增强T1WI扫描.测量动态早期斜坡、原发肿瘤、髁突、鼻甲的相对信号强度并作出动态曲线.结果正常斜坡骨皮质呈完整的低信号,骨髓则呈低、混杂或高信号;动态早期(40 s时),3组斜坡相对信号强度有显著差异;3组斜坡的相对信号强度-时间曲线亦明显不同;NPC组斜坡相对信号强度明显较鼻甲高,但RF组相对信号强度较鼻甲低.结论动态增强早期强化特征及动态曲线有助于正常、NPC侵犯及放疗后纤维化斜坡的鉴别,值得在斜坡部位放疗后复发与纤维化鉴别中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2.
目的:总结肝再生性结节(RN)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的表现,以与其它结节进行鉴别.方法:搜集行Gd-DTPA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的RN病例共30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MRI均行平扫、动态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分析结节的信号特征及动态增强曲线.结果:肝再生性结节包括弥漫分布的小结节18例(铁质沉着性结节6例和非铁质沉着性结节12例)和大结节12例17个病灶.铁质沉着性结节在增强各期均无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较平直;大部分非铁质沉着性结节在T1WI上和T2WI上均为中等信号,周围纤维间隔为偏低信号,动态及延迟增强扫描结节轻度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正常肝组织类似.本组所选大结节为直径大于0.5 cm、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的病灶,其中10个病灶(占58.8%)在T1W/WATS上信号高于T1W/IP.动态增强各期病灶无明显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病灶的曲线为缓慢上升型.结论:肝再生性结节有不同类型及表现形式,其中孤立的大结节型RN需与肝内其它结节鉴别.  相似文献   
23.
不同弥散强度对脑组织ADC值及FA值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不同弥散强度对弥散张量成像中表观弥散系数值及部分各向异性指数值测定的影响.材料和方法:使用七个不同的弥散梯度(b值分别为b0=0、b1=500s/mm2、b2=1000s/mm2、b3=1500s/mm2、b4=2000s/mm2、b5=2500s/mm2和b6=3000s/mm2)对20名正常成人脑组织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对7个不同的b值分别进行组合(组合方式为b0b1、b0b2、b0b3、b0b5、b0b6和b0b6)及后处理,分别获得其ADC图和FA图,然后在ADC图和FA图上分别测定尾状核头、内囊后肢、丘脑、半卵圆中心、侧脑室体部及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内各个解剖部位的ADC值均随着弥散强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FA值不随弥散强度的改变而改变(P>0.05).结论:FA值不随弥散强度的改变而发生改变;随着弥散强度的改变,ADC值也发生改变,在进行临床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弥散强度对ADC值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序列臂丛神经成像的可行性,及其用于臂丛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32位自愿者及14例臂丛神经病变患者行臂丛神经DWIBS及常规序列(T1WI、T2WI及STIR/long TE)MR扫描。观察DWIBS与STIR/long TE序列获得的臂丛神经图像,计算32位自愿者共64侧可清晰显示的臂丛神经根、神经节、锁骨上神经及锁骨下神经的数目,对两者臂丛神经的显示率进行配对资料的χ^2检验。分析臂丛神经病变患者的MR图像,描述臂丛神经病变的MR影像学特征。[结果]32位自愿者总共64侧臂丛神经中在DWIBS序列上能清晰显示的臂丛神经根、神经节、锁骨上神经及锁骨下神经的数目分别为60、57、56、50;在STIR/longTE序列为37、28、52、44。DWIBS序列对臂丛神经根及神经节的显示率高于STIR/longTE序列(P〈0.05)。14例臂丛神经病变患者中,臂丛神经创伤4例,臂丛神经转移性病变7例,炎症3例。DWIBS序列臂丛神经显示为高信号影,臂丛神经节前、节后部分得到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病变则呈现更高信号影。[结论]DWIBS序列与常规序列相比,能更清楚显示臂丛神经解剖形态,而且对准确判断病变累及范围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5.
菲立磁增强MRI检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菲立磁增强磁共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21例怀疑肝脏肿瘤的患者进行常规肝脏平扫和菲立磁增强扫描,分析增强前后T2WI检测病灶数目以及肝脏、病灶、脾脏信号强度的变化。结果 菲立磁增强明显降低正常肝脏的信号强度、而病灶的信号强度无明显变化,病灶-肝脏的信号强度比增加;菲立磁增强可清晰地显示病变并可发现更多的病变。结论 菲立磁增强在检测肝脏局灶性病变中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MRT2弛豫时间定量测定在研究关节软骨生物组织构成中的价值。方法20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和19名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行膝关节矢状位TSE序列8回波扫描,在获得的图像上进行关节软骨B值的测量,分析志愿者软骨浅深层T2值、志愿者与OA患者的T2值之间差异。结果志愿者胫骨面关节软骨浅层的平均B值为(48.8±6.3)ms,深层的平均T2值为(44.3±5.7)ms;股骨面则为(52.1±5.7)ms和(47.7±5.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8和t=3.384,P〈0.01),相应的T2图显示了B值的这种空间分布趋势。OA患者胫骨关节软骨的平均T2值为(56.0±9.1)ms,较健康志愿者膝关节胫骨关节软骨浅层的平均T2值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6,P〈0.01)。结论应用MRT2弛豫时间定量测定可研究关节软骨生物组织构成及其变化,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T1ρ对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例OA患者的患侧膝关节行T1ρ、T2 mapping序列扫描,以T2 mapping序列作为对比,测量髌骨、股骨软骨的T1ρ、T2值,与20例正常组比较;同时计算各部分软骨的T1ρ、T2值Z-score 的置信区间、Z-score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及了解其分布情况。结果 OA组髌骨、股骨软骨T1ρ值分别为(50.01±4.23)ms、(53.80±4.38)ms,较正常组(45.12±0.92)ms、(45.42±0.84)ms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7,P<0.001;t=8.446,P<0.001)。OA组与正常组软骨的T1ρ、T2值之间具有相关性[OA组相关系数为0.548±0.170,置信区间为(0.396,0.812),正常组相关系数为(0.455±0.163),置信区间为(0.246,0.789)]。结论 OA患者中关节软骨T1ρ值升高,且T1ρ与T2值两者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T1ρ与T2 mapping能互补的诊断关节软骨早期退变,两技术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8.
鞍区及鞍旁区占位病变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85例鞍区及鞍旁区占位病变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就本院85例鞍区及鞍旁区占位病变作一回顾性评价。85例中包括垂体大腺瘤32例,颅咽管瘤16例,脑膜瘤9例,鼻咽癌6例,脊索瘤4例,动脉瘤3例,动静脉瘘3例,胶质瘤、转移瘤、粘液囊肿各2例,上皮样囊肿、组织细胞病、拉各氏囊肿、生殖细胞瘤、海绵状血管瘤和纤维血管瘤各1例。结果:其中58例获得手术(52例)或活检(6例)病理资料,MRI诊断与病理符合54例,正确率为93.1%。结论:MRI是诊断鞍区及鞍旁区占位病变的良好方法,特别是对显示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29.
本文分析了MR造影剂维影钆铵的增强效果和对颅内占位病变的诊断作用,从30例鼻甲和36例颅内占位病变T_1加权成像增强前后信号强度变化来看,维影钆铵是一种很有效的MR增强剂,增强后能对颅内占位病变提供更多有用的诊断资料,尤其对显示转移的数目,肿瘤复发的边界及提供肿瘤血供情况更好。  相似文献   
30.
弥散加权神经成像术诊断臂丛神经病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神经成像术(DW-MRN)对臂丛神经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定量诊断价值. 方法对52例受检者行常规MR序列及重T2脂肪抑制(T2WI/SPIR)和DW-MRN.其中20例臂丛神经病变患者按病理类型分为损伤组、炎症组和肿瘤组. 结果 与T2WI/SPIR比较,DW-MRN臂丛C7神经节的对比噪声比和病灶对比噪声比均较高(t=2.19、3.91,P均<0.05),对臂丛神经病变诊断的灵敏度亦较高(χ~2=4.44,P<0.05).臂丛神经病变的ADC值高于正常神经节和中干(t=4.80、5.69,P均<0.05);损伤组和肿瘤组的ADC值高于炎症组(F=6.99、5.28,P均<0.05). 结论 DW-MRN对臂丛神经及其病变有良好的显示能力,ADC值可作为臂丛神经病变的定量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