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十年来,肾素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降低尿蛋白,保护肾脏功能,其主要机理是阻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系统)。基于这种考虑,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简称ARB)应该能更有效地阻断RAS系统,更能起到降低尿蛋白及保护肾脏的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究骨髓干细胞动员结合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41例合并有粒细胞减少的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入对照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在规范药物治疗和成功进行PCI治疗基础上,G—CSF组接受G—CSF皮下注射。住院及随访期间进行血液学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6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以及PCI相关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6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缺血节段室壁增厚率、LVEF均较治疗前增加,而Tei指数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两组室壁运动评分指数均在随访时得到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变化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个月随访时两组LVEDV、Te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变化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的随访变化值无统计学意义(,J〉0.05)。住院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心脏事件。结论对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在成功地进行PCI治疗后利用G—CSF进行干细胞动员是安全的,对心功能的改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3.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损害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纤溶活性异常与肾脏损害的关系 ,选择 5 2例血清肌酐正常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 2 2例血压正常的老年人 ,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尿微量转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与正常血压者比较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显著下降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和尿微量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显著升高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与尿转铁蛋白 (r =- 0 .792 8)、视黄醇结合蛋白 (r=- 0 .85 2 2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0 0 1) ,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与尿转铁蛋白 (r =0 .7497)、视黄醇结合蛋白 (r=0 .82 69)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0 0 1) ,提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的纤溶活性异常可能在其肾脏损害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比较在中重度心功能衰竭伴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的老年患者静脉注射地尔硫卓和美托洛尔控制心室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72例中重度心功能衰竭伴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的老年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地尔硫卓和美托洛尔静脉注射,观察有效率及血压、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地尔硫卓组有效率为94.6%,用药前心室率为149±26次/min、用药后120min降至97±19次/min,下降幅度为35%;美托洛尔组有效率为97.1%,用药前后心室率分别为150±27、95±18次/min,下降幅度为37%。两组血压均有下降但多在正常范围,地尔硫卓组无心功能恶化,美托洛尔组1例心功能恶化。结论静脉注射地尔硫卓和美托洛尔均能有效地控制老年中重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45.
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进展及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病,已成为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对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近10年来的一些研究综述如下:1 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的几个问题1.1 降压治疗的益处:在过去10年中完成了大量老年人抗高血压治疗的多中心协作大规模临床试验[1~6],为老年高血压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实践经验。现已肯定老年人抗高血压治疗特别有益。JNC-VI报告[7]指出:降压治疗肯定减少心血管致死致残率,对防止卒中、冠心病(CHD)、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的进展、发展成更严重的高血压以及降低总死亡率都有显著效果,对降低老年病人的CH…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价年轻人吸烟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06—2013-06入院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年轻AMI患者112例(观察组),年龄≤45岁;连续选取2011-01—2012-11收治的50~70岁AMI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史、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家族史)和临床特征(心绞痛史、射血分数、住院病死率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有吸烟史者高达84.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而对照组最大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P<0.01);两组吸烟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每天吸烟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胸痛<12h比例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累计冠状动脉狭窄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旋支为罪犯血管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1),1支血管病变比例较对照组高(P<0.01),3支血管病变比例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年轻人AMI临床心绞痛病史短,冠状动脉硬化程度轻,病变血管多数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以旋支为罪犯血管极少见。而年轻人长期大量的吸烟方式是影响其AMI临床特征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7.
<正>我国的人群研究显示,人群内血清胰岛素升高及其有关代谢异常常发生在超重和肥胖与血压升高之前,这提示胰岛素抵抗在中国人群内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性起重要作用。本文对9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探讨血压与血糖代谢之间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来源:本次的研究对象来源于1999年10月-2000年10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病例,共98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0例,年龄均在35岁以上,55岁以上占70%。出血性的脑卒中有38例,缺血性的脑卒中有60例。1.2 研究方法:所有检测对象均于清晨空腹静脉采血,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6例,按是否合并脂肪肝分组(脂肪肝组37例,非脂肪肝组29例)。记录所有患者的血压、体重指数、生化指标、颈动脉B超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血压水平相近(P>0.05),血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脂肪肝组的空腹血糖、甘油三脂、体重指数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增加(1.13±0.25 vs 0.96±0.24mm;P<0.01)。颈动脉斑块及冠心病发生率在脂肪肝组显著增加(P<0.05),脂肪肝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病变重于非脂肪肝组冠心病患者(P<0.05)。结论:合并脂肪肝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且冠心病发病率增加,提示脂肪肝的并存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4月心脏冠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共33例,其中男12例,女21例,年龄58~72岁,平均66±16岁。其中8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25例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所有患者均使用GE LOGIQ 9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确诊,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结果5例先行股动脉压迫治疗,无效后改用凝血酶注射栓塞治疗,其余28例首选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其中31例一次性栓塞成功,2例经2次栓塞成功,总成功率100%。凝血酶用量200~800u。1例出现血管迷走性晕厥,12例患者注射凝血酶后均有体温轻度升高,自行好转。无动脉栓塞及静脉血栓形成、无凝血酶过敏表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的治疗方法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花费少,而且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可作为治疗心脏冠脉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分别静脉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对血浆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影响。方法7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PCI术时使用肝素类型分为普通肝素组(49例)和低分子肝素组(25例),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即刻以ELISA法测定外周血HGF的水平。结果两组术前H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术中及术后即刻HGF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升高(术后中与术前比较:普通肝素组为12322.19±3723.31ng/L比1736.09±603.95ng/L,P<0.00001;低分子肝素组为9141.31±2521.91ng/L比1675.28±630.53ng/L,P<0.00001。术后即刻与术前HGF水平比较:普通肝素组为13565.60±3768.99ng/L比1736.09±603.95ng/L,P<0.00001;低分子肝素组为10092.35±2723.00ng/L比1675.28±630.53ng/L,P<0.00001)。低分子肝素组在PCI术中和术后即刻两个不同时段其外周血HGF水平均低于普通肝素组(P均<0.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PCI术中无论是应用普通肝素还是低分子肝素,均可促进外周血HGF的释放,但在PCI术手术过程中,静脉注射普通肝素升高外周血HGF的作用比低分子肝素更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