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3篇
内科学   62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253篇
预防医学   33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73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技术对患的心功能及内环境影响小,有利于患术后恢复,近几年在全国多家医院开展。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较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而言,技术难度大,操作要求高。我科于2002年8月至2003年2月应用美国St Jude公司1999年9月份研制开发的主动脉近段吻合器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52.
FasL诱导caspase-3表达与肺癌细胞凋亡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FasL基因转染的肺腺癌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并观察其与肺腺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RT-PCR、流式细胞术检测caspase-3在FasL基因转染的A-549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检测肺腺癌细胞凋亡以及caspase-3活性。结果 caspase-3在A-549母系细胞中低水平表达,转基因后的A-549/FasL细胞的caspase-3的表达和活性显升高(P<0.01)。同时肺癌细胞凋亡率升高(44.08% vs 18.15%,P<0.01),凋亡率与caspase-3的活性呈明显正相关关系(γ-0.647,P<0.01)。结论caspase-3在肺癌凋亡中起重要作用;FasL基因转染的肺腺癌细胞的凋亡与caspase-3的活性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3.
2001年12月—2003年12月我们应用“双孔”技术行二尖瓣成形术15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54.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川芎清脑颗粒中绿原酸、阿魏酸、升麻素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蛇床子素的HPLC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150 mm×4.6 mm,2.7 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的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330 nm(绿原酸、阿魏酸、蛇床子素),280 nm(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254 nm(升麻素苷)。结果 绿原酸、阿魏酸、升麻素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蛇床子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97~37.29,5.29~39.68,2.54~19.08,35.46~265.94,25.65~192.37,2.40~18.02,1.66~12.47,2.64~19.80 μg·mL-1;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平均回收率(n=6)均>90%。结论 该方法精确可信、操作简便快捷,可用于川芎清脑颗粒中各成分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955.
脓毒症多因感染引发机体出现异常反应、并导致严重的器官功能损害。患者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凶险,已成为外科大手术、烧创伤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1]。最新研究报道,全球每年约有4890万人罹患脓毒症,死亡人数高达1100万[2]。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决策机构倡议各国政府应优先加强脓毒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并将其列入资助机构的优先研究领域,脓毒症的救治已经是危及全球健康的严峻挑战[3]。脓毒症常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者呈现脓毒性休克,致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心脏作为循环系统的泵器官,在脓毒症时常受累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可高达10%~70%[4]。脓毒症合并心功能不全可致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灌注急剧减少,组织缺血缺氧和代谢功能障碍,脓毒症救治的成功率显著受阻。本文综述了脓毒症发病机制,尤其是心功能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讨脓毒症的血流动力学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956.
自1993 年原卫生部颁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以来,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逐步完善,目前  相似文献   
957.
<正>研究者发现长期处于应激内分泌压力之下,引起小鼠脑部DNA的改变,促使基因表达的改变。这一发现为慢性应激如何影响人的行为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58.
目的评估住院慢阻肺合并抑郁患者的1年内急性加重、住院次数。方法从住院慢阻肺患者中,通过问卷形式,统计患者HDS评分。对于符合HDS≥11分的诊断为慢阻肺合并抑郁。根据HDS得分,分成四组:A组无抑郁组(HDS≤7分),B组临界组(HDS 8~10分),C组中度抑郁组(HDS 11~14分),D组明显抑郁组(HDS≥15分)。记录每组患者1年内的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出院后再次急性加重间隔天数、出院后再次住院间隔天数,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总共有效入组76人,其中:A组(10人),B(26人),C(17人),D(23人)。以抑郁评分作为因变量,四组患者在年龄、BMI、FEV_1上无统计学差别(P=0.06,0.80,0.05),在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出院后再次急性加重间隔天数、出院后再次住院间隔天数上,有统计学意义(P=0.01,0.04,0.01,0.04)。组间多重比较, A组患者较C、D组有更高的FEV_1值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0.02); D组较A、B、C组急性加重次数最多,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0.01,0.02);住院次数组间多重比较,D组明显高于A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B、C、D三组较A组再次发生急性加重的间隔时间短(P=0.01,0.01,0.01);C、D二组再次住院明显较A组间隔时间短(P=0.04,0.01)。分别以急性加重、住院为因变量,年龄、BMI、FEV_1%pred、HDS为协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抑郁程度是急性加重的高危因素(OR 25.01;95%CI 2.38~263.35;P=0.007),抑郁程度、年龄、FEV_1%pred均是慢阻肺患者住院的危险因素(OR 23.16,1.60,2.23;95%CI 2.85~136.55,1.02~2.52,1.79~6.31;P=0.009,0.04,0.05)。结论住院慢阻肺合并抑郁患者,其HDS评分越高,患者的年龄越大、FEV_1越低,出院后发生再次急性加重间隔天数、再次住院间隔天数越短,急性加重次数和住院次数越频繁。同时抑郁程度是急性加重的高危因素,高HDS、高龄、低FEV_1是导致慢阻肺患者再次入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9.
目的 了解2008 -2010年呼吸系统感染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高产头孢菌素(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碳青霉烯酶的流行变化趋势.方法 纸片扩散法检测耐药性;双纸片确认试验、头孢西丁琼脂法及改良Hodge试验分别检测ESBLs、AmpC酶及碳青霉烯酶.结果 247株大肠埃希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其它抗生素耐药率变动无统计学意义;2008 -2010年ESBLS产率分别为23.5%、28.2%、37.5%,呈逐年上升趋势;AmpC酶产率分别为17.3%、18.0%、18.2%,不同年份间AmpC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碳青霉烯酶产率为1.25%、2.56%、2.27%.结论 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持续上升;ESBLs流行较严重并继续呈上升趋势,AmpC酶流行无明显变化,碳青霉烯酶仍较少出现.  相似文献   
960.
重点学科建设是医学院校建设的核心,也是提高大学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文章探讨了医学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特点,分析了目前我国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进一步搞好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