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0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8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急性垂体瘤卒中是一种危急状态,它往往表现为突发头痛、恶心、眼肌麻痹、视力视野的急剧下降,严重者可因垂体功能不足而危及生命。本科自1996至2004年共收治了35例急性垂体瘤卒中患者,现将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预后等作回顾性分析,并探讨提高急性垂体瘤卒中诊断、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TGF-β1和bFGF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和分布,加深对它们在胶质瘤恶性转化中作用的认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临床经过石蜡包埋的35例胶质瘤和7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TGF-β1和bFGF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性检测,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TGF-β1和bFGF在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中表达较多,在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中表达较少,在正常脑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二者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9,P<0.01)。结论TGF-β1和bFGF的协同作用可能在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恶性转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的迅速提高,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的发现率和就治率明显增加。由于老年病人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手术风险大,病人手术耐受力差,常合并轻重不同的慢性疾病,导致老年人动脉瘤手术治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以前,大多数神经外科医师不主张积极手术[1]。近年  相似文献   
74.
超早期微侵袭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对76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早期微侵袭组手术良好率优于非超早期微侵袭组;手术死亡率与术前GCS评分、有无并发症有关,但与年龄无关.结论超早期微侵袭手术能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5.
颞肌的解剖研究及翼点开颅术后颞肌萎缩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翼点开颅是神经外科应用最广泛的手术入路,需要剥离颞肌并向下牵拉以暴露术野.然而,病人术后时常出现颞肌萎缩、颞前区瘪陷等并发症,严重的甚至改变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导致下颌侧向移动、限制咀嚼,在基层医院尤为多见.颞肌萎缩不仅影响病人容貌,还对病人身体和心理造成损害.为减少术后颞肌萎缩的发生,我们对颞肌的解剖,特别是颞肌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进行研究,并探讨开颅术后颞肌萎缩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胶质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根据WHO标准进行分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5例胶质瘤和7例正常脑组织石蜡标本中TGF-β1与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TGF-β1和PCNA蛋白在胶质瘤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两者呈正相关(r=0.78,P<0.01),且它们在正常脑组织,低、高级别胶质瘤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脑胶质瘤TGF-β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它可能参与了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77.
边缘系统胶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对边缘系统胶质瘤的临床特征,手术切除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1997年10月至2000年4月进行切除的19例边缘系统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影像学特征,手术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病人均进行了肿瘤切除。14例全切,5例次全切,术后除各有2例病人出现暂时运动性失语和对侧肢体偏瘫外,均恢复良好,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 边缘系统胶质瘤源于原始皮质,MRI能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部位,范围和界限,可以进行广泛性肿瘤切除而不损伤或很少损伤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78.
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蛋白酶激活受体-1的表达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景霞  叶应湖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23(12):1460-1462,I0020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表达的情况及其与凝血酶的关系。方法胶原酶Ⅶ型、凝血酶(TM)、水蛭素分别脑内立体定向注射制作动物模型,应用RT- PCR技术检测PAR-1 mRNA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AR-1蛋白表达。结果脑出血后6 h PAR-1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为0.802±0.143和19.65±1.12,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 0.05),24 h分别为1.825±0.214和33.34±1.09(P<0.01),持续至72 h(P<0.01),然后逐渐减少,96 h时已恢复正常。凝血酶脑内注射后PAR-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趋势与脑出血组相似,凝血酶组PAR-1 mRNA及蛋白表达在各个时间点与脑出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蛭素组PAR-1 mRNA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PAR-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可能是凝血酶直接作用的结果。PAR-1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凝血酶神经毒性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79.
VEGF及PCNA表达与脑胶质瘤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与增殖性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在各级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率及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 5例胶质瘤手术标本中VEGF与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 ,并比较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 ,VEGF及PCNA的表达率渐之升高 ,Ⅰ Ⅳ级病理分组中 ,VEGF阳性率分别为 2 2 .2 9± 7.6 4 ,5 3.75± 10 .74 ,70 .2 7± 14 .2 7,PCNA阳性率分别为 15 .86± 4 .5 5 ,32 .4 1± 7.4 4 ,4 7.92± 10 .31,且并各级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VEGF与PCNA蛋白的表达对判断胶质瘤病理分级及生物学行为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0.
脑肿瘤术后并发非手术区硬脑膜外血肿成因及预防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脑肿瘤术后非手术区出现硬脑膜外血肿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1994年1月至1997年10月我院各类脑肿瘤术后并发非手术区硬脑膜外血肿12例。现就其病因及预防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5例,女7例,年龄17~69岁,平均41岁,均为各类脑肿瘤病人。患者术前都有不同的临床体征,意识清楚。1.2硬膜外血肿发生率4年共做各类脑肿瘤手术423例,并发非手术区硬脑膜外血肿12例(14个),占2.84%。1.3切除肿瘤大小和并发血肿的时间切除肿瘤最大的为8cm×14cm×9cm,最小为3cm×4cm×2cm,术毕至24h发生8例,24~72h发生2例,72h~21d2例。1.4原手术入路与非手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