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专科护士是在某一特定医疗领域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护理人员~([1]),急危重症专科护士是服务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群体~([2-3])。因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病情复杂多变,要求急危重症专科护士需要掌握高精尖的监护技术、复苏措施及具有很强抢救配合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应急应变能力、理性分析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急危重症专科护士长期在高压力、高风险、高期望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TST)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脱垂性痔病的临床疗效差异,回顾性的总结分析TST在治疗该病中的优势。方法:选择Ⅲ、Ⅳ期痔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TST组)和对照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组),对两组患者出现的术后疼痛、肛门坠胀感进行评分,比较并分析各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脱垂症状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坠胀明显加重(P0.05),而治疗组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术后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PPH,TST术治疗脱垂性痔病在减轻术后疼痛、降低肛门坠胀积分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3.
一个医院要生存与发展,要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其管理者的能力与决策的及时有效的作用将日益突出,而医院人才的培养、任用与作为更成为其中的关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以人为中心,运用科学管理,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和方法,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44.
随着先进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蛇毒制剂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为了进一步观察蛇毒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将我院神经科1997年10月至1999年10月期间所进行的力源精纯溶栓酶的临床试验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6.23±8.18)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5.57±7.74)岁。1.2 病例选择 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诊断标准[1]。①入选标准:发病72小时之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7例胃癌(A组)、21例胃上皮内瘤变(B组)、31例萎缩性胃炎(C组)、45例胃溃疡(D组)和20例正常对照(E组)外周血MDSCs占单核样细胞百分比,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A、B、C、D和E组外周血MDSCs占单核样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1.72±10.12)%、(13.16±3.79)%、(7.74±1.14)%、(4.79±1.07)%和(2.90±1.8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展期胃癌MDSCs(23.79±9.48)%,较早期胃癌MDSCs(11.74±4.01)%水平明显升高(P<0.05);未观 察到MDSCs比例高低与患者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MDSCs水平的升高与胃癌免疫功能低下及肿瘤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对炎症性肠病(IBD)伴口腔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门诊及住院IBD伴口腔溃疡患者48例为病例组,同期我院健康体检正常者25例为健康体检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食物不耐受(FI)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将不耐受的食物分为忌食、轮替食用和安全食用。根据检测结果将39例IBD伴口腔溃疡阳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实施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IBD常规治疗;对照组19例,仅给予IBD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口腔溃疡改善及复发情况,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结果健康体检组FI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为12.00%(3/25),病例组为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7,P<0.05)。前6位不耐受的食物依次为蛋黄蛋白(33.33%)、蟹(18.75%)、虾(16.67%)、牛奶(14.58%)、鳕鱼(10.42%)、大豆(10.42%)。对照组患者均完成随访,试验组完成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者18例,1例因病情加重而退出,1例失访。对照组有效率为5.26%(1/19),试验组有效率为77.78%(1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7,P<0.05)。对照组3个月内口腔溃疡无复发者1例、复发2次者11例、复发2次以上者7例;试验组无复发14例、复发1次者3例、复发2次者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2,P<0.05)。结论 IBD伴口腔溃疡患者FI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较高,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可有效缓解IBD伴口腔溃疡患者的口腔溃疡症状,降低其复发率,有利于IBD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