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目的:通过评价脊柱重建方法,探讨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缓解患者的顽固性疼痛及恢复运动功能和脊柱稳定性的可行性。方法:对18例胸腰椎转移肿瘤分别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肿瘤病灶切除加人工椎体替代物辅助器械内固定稳定手术,术后配合相应放、化疗,平均随访18个月(6~48个月)。结果:18例患者手术前疼痛评分为7.0&;#177;2.3,手术后疼痛评分为3.0&;#177;2.6。其中14例患者(88%)得到明显缓解。11例由于疼痛或瘫痪而长期卧床的患者运动功能改善9例,其中恢复行走功能7例。4例有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患者均得到改善。结论:手术治疗胸腰椎转移肿瘤与脊柱重建,能增强患者脊柱稳定性,恢复脊髓功能并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82.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肠神经筋膜皮瓣逆行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应用该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8例,其中保留腓肠神经主干3例,腓肠外侧皮神经l例.结果:18例皮瓣面积9 cm×6cm~18 cm×10 cm.最远修复达足中部皮肤缺损创面.17例随访8个月~27个月.有3例皮瓣远端坏死2.5 cm×2.5 cm~1.7 cm×3 cm游离植皮修复.6例水疱经换药后其余完全成活.足底承重受压后未见异常.10例患者诉外踝及足背外侧皮肤感觉不同程度缺失.结论:腓动脉穿支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血供可靠,转位更灵活方便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刨面的较好方法.如能实现保留腓肠神经对足背外侧皮肤感觉可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3.
目的:评价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并同时经椎弓根人工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12具国人新鲜脊柱标本(T11~L3),预损伤后压缩法模拟失去前柱支持,完全不稳的L1椎体爆裂性骨折.实验分完整状态组、椎弓根钉同定组和椎弓根钉同定并椎体成形术组.测试标本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轴向旋转状态下同定节段(T11~L3)的运动范围(ROM)以及极限载荷,并计算刚度,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椎弓根钉同定并椎体成形术与单纯椎弓根钉固定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比较.在屈伸、左右侧弯时,二者运动范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轴向旋转时,前者[左旋:(72.42±16.33)%,右旋:(70.30±1 1.58)%]运动范围小于后者[左旋:(106.92±12.0)%,右旋:(105.02±14.31)%](p<0.05).极限载荷和刚度之间比较,前者均大于后者(P<0.05).结论:采用椎弓根钉固定并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能够提高生物力学稳定性.稳定效果要优于单纯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同定,同时也可以增加固定节段承受的极限载荷和刚度.  相似文献   
184.
韦廷求  叶劲 《广西医学》2012,34(4):470-471
目的 观察腰穿持续引流脑脊液联合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 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4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在施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前先行腰椎穿刺持续引流脑脊液;对照组仅施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对比两组出院时的意识状态、并发症、病死率及血性脑脊液清除率.结果 出院时意识状态:治疗组意识清楚3例,意识好转15例,昏迷3例;对照组分别为1例、12例、8例,治疗组出院时意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5/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21/21)(P<0.05).治疗组病死率为4.8%(1/21),对照组为14.3%(3/21),两组病死率无差异(P>0.05).治疗组血性脑脊液清除率为95.2%(20/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13/21)(P<0.01).结论 开颅颅动脉瘤夹闭术联合腰穿持续引流脑脊液安全实用,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5.
本组鞍区生殖细胞瘤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13~34岁,平均13.7岁;病程0.5~6个月,平均2.4个月.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尿崩症3例,尿量3200~6500 ml/24 h,视力障碍3例,生长发育迟缓4例,内分泌障碍3例,颅内压增高3例.实验室检查:尿比重1.003~1.008 3例,甲状腺功能低下3例,生长激素低下4例.影像学检查: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和MRI检查,肿瘤体积≤3 cm 3例,>3 cm 2例,1例压迫Ⅲ室(图1),1例侵袭海绵窦,CT平扫主要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或等密度灶,注药后显示明显增强效应,均无钙化.MRI T1WI呈等信号3例,低信号1例,高信号1例,T2WI呈等信号3例,高信号1例,另外1例信号不均,5例全部进行了T1Wl增强扫描,均显示肿瘤明显强化,3例均匀强化,无囊变、出血及坏死.  相似文献   
186.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用自体1/3髌骨-髌韧带-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技术和疗效。 方法 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对35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自体髌骨-髌韧带-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3.0岁(20.0 -28.0岁),左膝关节18例,右膝17例。35例患者均为急性损伤,受伤前均为体育运动爱好者。 结果 随访1-6年,平均3.0年,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术前平均59.40分(45-81分),术后平均91.80分(72-100分),术后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5)。35例患者术后均无前叉韧带再断裂,术后34例恢复受伤前运动水平,1例运动水平较受伤前降低。术后1年有2例患者在膝极度屈曲位时有轻微膝前疼痛,但对运动水平无显著影响。 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髌骨-髌韧带-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尤其对年轻、活动量大、要求早期恢复高强度运动的患者是一种较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7.
目的分析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方法我院神经外科的重症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水降低颅内压等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亚低温低温疗法。根据GOS评分对患者6个月时的神经系统进行评分,并治疗12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急性评估,治疗过程中记录亚低温的副作用包括低血压、肺部感染、心动过缓及颅内高压反跳导致致死性脑疝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各3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神经系统评分(GCS评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根据GOS评分对患者6个月时的神经系统进行评分,亚低温组的神经系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急性评估,亚低温组的远期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明确的脑保护作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8.
鞍区大型肿瘤显微手术入路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鞍区大型及巨大型肿瘤经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主要就额下、翼点及经蝶入路,囊内先分块切除肿瘤,待肿瘤塌陷后分离包膜,电灼使之缩小,再分块切除。结果 临床病例31例,其中全切除肿瘤20例,经额下入路7例,经翼点入路9例,经蝶入路3例,经额下-翼点入路1例;次全切除肿瘤11例。结论 经翼点入路开颅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提高鞍区大型、巨大型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复发的更为理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89.
190.
目的:采用聚乙烯醇凝胶膜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粘连,并用自体脂肪、明胶药膜对照,以期寻找一种更理想的预防"椎板切除膜"的方法.方法:用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聚乙烯醇凝胶膜组、明胶药膜组、自体脂肪组和空白对照组,切除L1椎板后,分别覆盖上述材料,术后4、6、8周取材,进行肉眼和组织学观察.结果:空白对照组4、6、8周均现硬脊膜与硬膜外纤维瘢痕广泛粘连.明胶药膜组4周开始出现硬膜外粘连,6、8周出现广泛的纤维瘢痕粘连.自体脂肪组术后4周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但硬膜外无粘连,6周炎性细胞减少,硬膜外无粘连,8周有血管再生,硬膜外无粘连.聚乙烯醇凝胶膜组术后4、6、8周均无硬膜外粘连.结论:聚乙烯醇凝胶膜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和炎症反应的作用非常显著(P<0.05)组织相容性好.自体脂肪组织在移植成活的前提下有阻止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作用.明胶药膜术后4周即被完全吸收,无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