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侧隐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和疗效。方法:对80例经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小关节内侧缘或椎板外切迹侧隐窝穿刺,注射消炎镇痛混合液8ml,分别观察术后2周、1月、6月疗效。结果:术后随访2周、1月、6月优良率分别为73.7%、83.7%、88.7%。结论:经小关节内侧缘或椎板外切迹行硬膜外腔侧隐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方法简单,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成两组(n =20):Ⅰ组诱导前以0.5μg/(kg? h)的速度泵注生理盐水10 min 后依次给予依托咪酯0.3 mg/kg,芬太尼4μg/kg,罗库溴铵0.6 mg/kg;Ⅱ组诱导前以0.5μg/(kg? h)的速度泵注右美托咪定10 min 后依次给予依托咪酯0.3 mg/kg,芬太尼 4μg/kg,罗库溴铵0.6 mg/kg。Ⅰ组患者诱导用药:依托咪酯0.3 mg/kg,芬太尼 4μg/kg,罗库溴铵0.6 mg/kg;Ⅱ组患者诱导前以0.5μg/(kg? h)的速度泵注右美托咪定10 min 后按照Ⅰ组诱导方案诱导。观察和记录患者入室时(T0)、诱导用药后3 min(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 Narcotrend 评分。记录给予依托咪酯后肌阵挛及注射痛的发生情况;记录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患者有无术中知晓。结果T2、T3时刻Ⅰ组患者 HR、MAP 明显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Ⅰ组有7例患者注射依托咪酯后出现肌阵挛,3例患者诉注射痛,Ⅱ组有1例患者注射依托咪酯后出现肌阵挛,没有患者出现注射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0.5μg/(kg? min)右美托咪定预先泵注10 min 联合依托咪酯相对于单独使用依托咪酯更能有效抑制老年患者诱导及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3.
目的:通过复合应用咪达唑仑和芬太尼于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使Ramsay镇静评分Ⅲ级~Ⅳ级,探讨其对患者麻醉舒适度和满意程度的影响.方法:106例择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ASAⅠ~Ⅱ,分成两组,对照组(C组 n=53)和镇静组(S组 n=53),镇静组在麻醉平面达到T8左右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和芬太尼1 μg/kg,根据需要可追加咪达唑仑0.02 mg/kg或芬太尼1 μg/kg,使患者Ramsay镇静评分Ⅲ级~Ⅳ级,对照组不做干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手术结束和术后6、24 h的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术中舒适程度(痛苦表情、牵拉反应、寒战反应),术后6、24 h询问患者的麻醉满意程度(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结果:术中C组出现痛苦表情、牵拉反应、寒战反应明显多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和S组术后6 h满意度分别为67.9%和92.4%,术后24 h满意度分别为73.6%和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无差异.结论:复合应用咪达唑仑和芬太尼于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使Ramsay镇静评分Ⅲ级~Ⅳ级,可以减少患者术中痛苦表情、牵拉反应、寒战反应,提高患者麻醉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otch细胞内片段(NICD)蛋白的表达。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n=10),分别为假手术组(C组)及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缺血侧大脑皮层Notch细胞内片段(NICD)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I/R组NICD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盲插法支气管封堵器在食道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食道癌根治术患者56例,ASA Ⅰ~Ⅱ级,分为支气管封堵器组(BOD组)和双腔支气管组(DLT组),比较插管时间,肺萎陷程度及单肺通气前、后两组患者的PaO2 、PCO2、PetCO2、SPO2、气道压力等变化,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发生率,术后咽喉...  相似文献   
36.
目的 通过与普通腹腔镜肾切除术(LN)比较机体炎性因子,评估经阴道混合NOTES肾切除术(THNN)对机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THNN(N组)患者和20例LN(L组)患者进行研究,两组全麻诱导、麻醉维持相同,术中麻醉深度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在50左右,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气腹开始后2 h(T1...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脑血管手术机械通气患者灌注变异指数(PVI)与CVP和MAP的相关性.方法 脑血管手术患者15例,术中均需自体血回输,术前30 min内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 HES)500 ml,术中输注复方氯化钠10ml·kg-1·h-1.机械通气采用容量控制模式,潮气量8 ml/kg,保持气道压在18 cm H2O左右.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T1)、输注HES后(T2)、自体血回输前(T3)、自体血回输后(T4)的PVI、CVP和MAP.结果 PVI的变化与CVP、MAP的变化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P<0.05)和-0.73(P<0.05).结论 PVI可以作为脑血管手术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有效判断指标,其与CVP和MAP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比较地佐辛单独或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探讨并比较两种镇痛方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40例ASA Ⅰ~Ⅱ级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术后2、6、12、24、48 h镇痛、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DF组的2、6和12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D组,DF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结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独地佐辛,且相关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瑞马唑仑对肝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需行肝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丙泊酚、芬太尼、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观察组静脉注射苯磺酸瑞马唑仑、芬太尼、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泵注苯磺酸瑞马唑仑、瑞芬太尼麻醉维持。比较两组不同时刻生命体征、苏醒质量指标、术后认知功能,并测定血浆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T1)、切皮时(T2)、手术1 h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除气管导管时(T5)、出恢复室(T6)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以及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血浆S100β、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时,伍用不同剂量的雷米芬太尼对气管内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ASA Ⅰ~Ⅱ)全身麻醉的患者,先依次静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罗库溴铵,再给予雷米芬太尼.根据雷米芬太尼剂量不同随机分为三组:Ⅰ组:缓慢静注(30s以上)雷米芬太尼0.5μg·kg-1后泵注0.25μg·kg-1·min-1维持;Ⅱ组缓慢静注雷米芬太尼1μg·kg-1后泵注0.5μg·kg-1·min-1维持;Ⅲ组缓慢静注雷米芬太尼1μg·kg-1后泵注0.25μg·kg-1·min-1维持.1min后气管内插管.观察并记录基础值(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和10min(T6)各时点的SBP、DBP、MAP、HR和SPO2.结果:与基础值相比,三组患者诱导后SBP、DBP、MAP和HR较基础值均有所下降(P<0.05),需要干预的低血压,三组依次为1、3、2例,心动过缓为0、2、1例,各点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插管后Ⅰ组的SBP和HR较插管前显著上升(P<0.01),并持续到插管后3min(P<0.05);Ⅱ、Ⅲ组插管后较插管前血压和HR均无明显升高(P>0.05),但与基础值相比,Ⅱ组插管后3min HR出现明显减慢(P<0.01),5min后SBP、DBP、MAP出现明显降低(P<0.05);Ⅲ组插管后5min HR出现减慢(P<0.05),但减慢次数小于Ⅱ组(P<0.05),未达到心动过缓的标准,血压未出现明显降低.结论:在使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罗库溴铵诱导时,雷米芬太尼首次剂量1μg·kg-1并加0.25μg·kg-1·min-1维持可有效预防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且不良反应少,为气管插管诱导时较为合理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