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44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髓外硬膜下神经鞘膜瘤与脊膜瘤的MRI诊断(附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髓外硬膜内神经鞘膜瘤及脊膜瘤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一附院1995~1997年间经MRI诊断,手术病理证实为髓外硬膜内神经鞘膜瘤24例及脊膜瘤7例共31例的MRI及临床表现;结果:MRI对髓外膜内肿瘤的定位准确率达100%。T1WI低信号,尤其是T2WI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强化明显而不均匀,肿瘤沿扩大的椎间孔突出到椎旁呈哑铃状是神经鞘膜瘤的特征,而脊膜瘤的MRI表现常为T1WI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较均匀,且发病部位、好发年龄及性别有一定特点,但两者的临床及MRI表现尚有一定的重叠率。结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膜瘤与脊膜瘤的术前诊断,MRI具有准确的定位和较高的定性能力,如结合患者的姓别、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等综合分析,将更能提高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科自1988年以来采用带颞浅动脉顶支的岛状头皮瓣加游离皮片修复眉及前额部外伤性皮肤缺损9例,再造眉形态及毛发生长良好,移植皮片成活良好,边缘平整.方法和步骤(1)术前按健侧眉大小,外形取样.双侧眉缺失时,根据患者面部形态特点设计眉形,制成图样.(2...  相似文献   
13.
职业危害因素,特别是许多工业化学物质,虽然动物实验对生殖具有毒性,但其结果外推到人类目前仍有许多困难,主要问题是种间差异以及接触剂量和持续接触时间不同,因此仍然需要流行病学研究,应用调查方法对动物实验结果进行重新估价。不言而喻,流行病学研究人类接触有害因素对生  相似文献   
14.
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建立腰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并进行CR和MRI观察.方法:选用新西兰兔20只,沿右腹直肌外缘做15 cm长切口,钝性剥离腹膜至腰椎横突前外侧,咬除右侧L5、L6横突,显露上述节段椎间盘,斜形切开纤维环约1.5 mm,未伤及髓核,然后逐层缝合.所有动物在标准条件下饲养,分别于术后2、4、8、20、40周行腰椎计算机x线摄影术(CR)和核磁共振成像(MRI)以检测终板下骨及髓核的变化.结果:术后作为自体对照组的L1、2、L2、3椎间盘未见异常,而手术组L4、5、L5、6椎间盘则相继出现T2加权像低信号、腰椎不稳畸形,终板下骨质硬化,椎体边缘骨赘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后突和硬膜囊受压等改变.对手术节段及其邻近和完全正常节段椎间盘髓核信号值的定量分析显示,手术组椎间盘T2加权像信号值减低在术后4、8、20、40周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临近椎间盘L3、4、L6、7手术8周后与正常椎间盘对比有显著差异.CR扫描结果显示:手术节段椎间盘终板下信号值减低与对照组相比4周后就开始有显著差异.结论:应用纤维环切开法可获得可靠的新西兰大白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可通过MRI及CR在早期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5.
不同位置植入SMH人工腰椎间盘对小关节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正常椎间盘、SMH人工腰椎间盘前置、中置和后置四组模型中小关节的应力分布情况,探讨不同位置植入SMH人工腰椎间盘对小关节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正常腰椎间盘、人工SMH腰椎间盘前置、中置和后置的三维模型,然后模拟腰椎节段的运动,进行小关节应力分布的比较研究。结果:与正常L4/5椎间盘模型相比,除SMH人工腰椎间盘前置模型前屈时比正常模型小关节应力小外,其余运动时SMH人工腰椎间盘前置、中置和后置模型中小关节的应力均高于正常腰椎间盘组,但后置SMH人工腰椎间盘组则相对较小。结论:SMH人工腰椎间盘后置可以更好地预防小关节的退变;人工椎间盘植入位置的不同对人工腰椎间盘术远期疗效的预测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带有亲和素标签的汉滩病毒(HTNV)核衣壳蛋白(NP)表达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并表达后,鉴定与其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方法合成亲和素标签基因(SF)与HTNV NP基因,先后克隆入哺乳动物真核表达载体pCAGGS,构建带有亲和标签SF的HTNV NP表达质粒,酶切鉴定重组质粒,获得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CAGGS-SF-NP。将重组表达质粒瞬时转染到HEK293T细胞中, 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质粒的表达;瞬时转染并收获蛋白样品,与StrepTrap~(TM) HP琼脂珠混匀后, 4℃过夜孵育;转移到层析柱中,经缓冲液洗涤、脱硫生物素洗脱完成亲和层析,获得洗脱样本;洗脱样品进行SDS-PAGE,分离得到与NP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结果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构建pCAGGS-SF和pCAGGS-SF-NP,重组质粒成功表达串联SF与NP的融合蛋白;在亲和层析过程中,成功特异富集融合蛋白SF-NP;洗脱样品成功分离出与NP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结论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可以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SF-NP并获得了与NP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  相似文献   
17.
18.
颅内动脉瘤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的特点。然而,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提高,越来越多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能够在破裂前得到诊断及治疗,降低了其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但目前对于未破裂动脉瘤的最佳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预防性干预的风险必须与个体动脉瘤破裂的未知风险进行权衡。因此,对未破裂动脉瘤进行治疗之前,有必要对破裂的风险进行预测。我们通过文献调研和大量临床数据分析,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高危因素,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住院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IRS的发生率及其与患者临床指标、住院期间出现死亡及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关系,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和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预测因素。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住院患者共461例,其中出现SIRS的有185例,发生率为40.1%;合并SIRS组患者与未合并SIRS组相比,存在较高的黄疸发生率、细菌感染率、血清胆红素(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以及较长的住院时间,存在较低的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PLT)计数、钠离子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共计22例患者死亡(5.8%),8例发生消化道出血(1.7%),4例发生1型肝肾综合征(0.9%),20例发生肝性脑病(4.3%)。SIRS的发生与患者的死亡(P<0.001)及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出现(P<0.001)均有关。MELD评分可同时预测死亡和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P<0.001),而SIRS和血红蛋白可预测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发生(P<0.05)。结论SIRS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住院患者中较为常见,可加重患者肝损害,导致其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和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SIRS的存在可预测患者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安徽省102家公立医院呼吸内镜资源配置及开展情况,以便为呼吸内镜质量管理、普及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安徽省呼吸内镜开展现状调查表",对全省102家公立医院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调查三级甲等医院有34家,其中32家有专门的呼吸内镜诊疗场所;非三甲医院有68家,其中66家有呼吸内镜诊疗场所。被调查的102家医院共有各类电子支气管镜主机125台,拥有镜子数量178条,但呼吸内镜有单独洗消室的仅有12家。有60家医院能操作呼吸内镜的医生数量多于三名。三级甲等医院开展呼吸内镜诊疗年限均大于5年,非三甲医院中仅39家。开展最多的镜下治疗是内镜下异物取出和镜下注药。被调查医院中经常参与培训的仅有41家,能同时开展结核病诊断和治疗的仅31家。结论应加强呼吸内镜硬件设施的配置,加快呼吸内镜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和规范呼吸内镜整体操作技术,促进相关诊疗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