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8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63篇 |
内科学 | 17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99篇 |
预防医学 | 63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44篇 |
中国医学 | 40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高脂血症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6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辛伐他汀片治疗,两组连续治疗8周,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1总有效率治疗组86.8%,对照组83.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7%,对照组为54.4%,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两组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疗前有非常显著或显著改变(P0.01,P0.05);治疗组降低TG[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86±0.51),(2.54±0.69)mmol·L-1],升高HDL-C[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74±0.52),(1.19±0.40)mmol·L-1]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较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5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高脂血症总有效率与辛伐他汀相当,降低TG和升高HDL-C优于对照组,能缓解患者中医证候,同时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激光治疗后临床观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5-01/2016-06在秦皇岛市海港医院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的DME患者188例376眼,治疗1 mo后利用OCT检测黄斑区6 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格栅样光凝1 mo后,患者黄斑中心凹至1mm、黄斑1~3 mm、黄斑3~6 mm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分别为332.02±18.07、393.40±19.71、372.00±20.01μm,与治疗前(404.70±16.37、445.17±18.25、410.87±18.14μ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厚度变化分别为72.68±14.74、51.77±9.48、38.87±17.94μm,组间及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E经格栅样光凝治疗1mo后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降低,并且越接近黄斑中心凹处,降低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93.
94.
95.
该文对比研究市售及不同产地35批薄荷药材挥发油指纹图谱、挥发油及6种共有萜类成分含量的差异,为从化学成分角度制定薄荷药材商品规格和等级划分标准提供实验依据.采用GC-MS分析了薄荷药材的化学成分;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建立了薄荷药材指纹图谱并进行了相似度、系统聚类及主成分分析;研究分析了薄荷药材中挥发油量与6种共有萜类成分含量的相关性.不同产地、来源薄荷药材的化学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以划分为L-薄荷醇型、胡薄荷酮型、香芹酮型、L-薄荷酮型4个化学类型,但其与产地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薄荷药材的指纹图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区分药材的不同化学类型,但不能有效判断不同薄荷药材的产地来源;挥发油含量与6个共有萜类成分总含量及L-薄荷醇含量呈正相关.初步建议以薄荷药材中挥发油含量及6个共有萜类成分总含量或L-薄荷醇含量作为薄荷药材商品规格和等级划分的标准之一.该结果为从化学成分角度制定薄荷药材的商品规格和等级划分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治疗前3个月内无严重心肝肾脏或胰腺并发症及妊娠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严格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每次0.5g,口服,每日3次,观察组同时联合予阿卡波糖50 mg嚼碎吞服,每日3次,疗程共12周.结果 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1c组间分别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1c均分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治疗12周后其FPG、2hPG、HbA1c分别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2.5%,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5.0%,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糖控制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12周期间,观察组出现低血糖2例,低血糖发生率达5.0%,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低血糖8例,低血糖发生率达20.0%,观察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873,P<0.05).结论 在严格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的基础上应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8.
<正>侵蚀艾肯菌是艾肯菌属中的唯一菌种,为革兰阴性菌,常定植于口腔和鼻咽部。近年来,由侵蚀艾肯菌引起的感染逐年增多,免疫力低下、黏膜受损及动物咬伤是侵蚀艾肯菌导致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国内外研究报道,侵蚀艾肯菌可导致心内膜炎[1]、头颈部脓肿[2]、脏器脓肿[3]、关节炎[4]、血流感染[5]、结膜炎[6]等,然而,鲜有关于侵蚀艾肯菌引起泪囊炎的文献报道。现将本院发现的1例由侵蚀艾肯菌致急性泪囊炎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 探究芳香新塔花总黄酮对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肝脏脂质代谢及对PPARγ/LXRα/ABCA1通路的影响。方法 60只ApoE-/-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3 mg/kg)及芳香新塔花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每组12只。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干预12周,给药同时继续饲喂高脂饲料;另取12只C57BL/6J小鼠为空白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同时喂养普通饲料。给药结束后,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质沉积情况,HE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形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8、IL-1β、MCP-1水平,试剂盒检测肝组织TC、TG、NEFA、FC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PPARγ、LXRα、ABCA1、ABCG1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肝脏脂滴面积增加(P<0.01),血清TC、TG、LDL-C、IL-18、IL-1β、MCP-1水平和肝组织TC、TG、NEFA、FC水平均升高(P<0.05,P<0.01),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