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1例史毓杰,吴刚烈主题词贫血.铁粒幼细胞;婴儿中国图书分类号R556患儿,男,1岁。进行性贫血5月余,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母乳喂养,1周断奶,平时纳差,易腹泻。查体:神清,重度贫血貌,在颈淋巴结肿大、枕秃(+),毛发稀黄,HR110次,... 相似文献
42.
43.
44.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结合高频电灼治疗基底细胞癌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40例基底细胞癌患者,根据个体的皮损状况给予ALA-PDT联合高频电灼治疗,同时给予良好的护理及指导,对完全缓解的病例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 经过5~15次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后,完全缓解31例(77.5%),部分缓解4例(10.0%),无效5例(12.5%),总有效率为87.5%;美容效果满意度评价中,满意29例(72.5%)、一般满意4例(10.0%)、不满意7例(17.5%);31例完全缓解的患者随访6个月,有4例(12.9%)复发;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感染、创口愈合不良.结论 ALA-PDT结合高频电灼治疗对基底细胞癌疗效优越,结合良好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5.
正交实验法优选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配方及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制剂配方及工艺条件进行实验,以表面活性剂含量及表面活性剂成分,固体脂质的含量,搅拌速度为4个因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大小为考察指标,筛选出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最佳的制剂量配方,并进行形态学和稳定性观察。结果通过对各配方的综合评价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得出表面活性剂含量为5%,主要成分为Brij78,固体脂质含量为1%,搅拌速度1000r/min为最佳制备条件,鬼臼毒素含量为0.5%。结论根据正交实验结果制备的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在粒径方面符合要求,且在稳定性、外观方面均较理想。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大蒜多糖(GP)对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后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250~8 000μg/ml)的GP处理人角质形成细胞后,分别以不同剂量(0,30,60,90 mJ/cm2)UVB照射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①不同剂量UVB照射12 h后细胞增殖活性均下降,其下降程度与UVB照射剂量呈正相关;②同UVB辐射剂量下,不同浓度GP处理的细胞其细胞活性相对于未加药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大蒜多糖可以减少UVB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47.
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质量考察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8在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部实验室完成。在制备工艺研究上进行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处方,以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形态学、包封率、pH值作为样本质量考察指标,最终确定以改良的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实验评估:①用透射电镜考察纳米粒的形态。②用粒径分析仪检测纳米粒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③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粒中鬼臼毒素的包封率。④用pH计测定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的pH值。结果:①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形态:基本呈圆形或椭圆形。②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分别为(75.3±26.2)nm,(23.2±3.1)mV。③包封率:86.4%。④pH值:4.66±0.18。结论: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简单,考察制剂质量较理想。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尖锐湿疣患者MyD88表达水平与血清TNF-α、IL-10的关系,探索尖锐湿疣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30例尖锐湿疣(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5例正常包皮环切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患者皮损组织、对照组包皮组织中MyD88的表达水平,使用ELISA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TNF-α和IL-10水平。结果:免疫组化分析发现76%(23/30)的CA患者的皮损组织中呈现MyD88阳性表达,积分为5.01±0.48。CA患者两种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NF-α:(2.09±1.35)μg/L vs(1.03±0.32)μg/L,P0.05;IL-10:(29.05±15.88)μg/L vs(18.38±5.99)μg/L,P0.05]。MyD88表达水平与TNF-α、IL-10呈正相关(r_(TNF-α)=0.23,P0.05;r_(IL-10)=0.46,P0.05)。结论:CA患者皮损组织的MyD88表达水平以及血清TNF-α、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MyD88表达与TNF-α、IL-10呈正相关,提示CA患者免疫抑制与免疫损伤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