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为避免HP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本实验选用较少有耐药现象的左旋氧氟沙星、呋喃唑酮进行治疗,以探求根治率高的HP治疗方案。方法:收集HP复治治疗失败患者79例,随机分为OBMC组(奥美拉唑、胶体铋剂、甲硝唑和克拉霉素)和OBLF组(奥美拉唑、胶体铋剂、左旋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疗程一周。结果:OBLF组治疗与OBMC组有差异性(P〈0.01)。OBLF组根治率(86.7%)高于OBMC组(44.1%)。结论:应用呋喃唑酮、左氟沙星联合PPI、铋剂的补救方案,能提高HP补救治疗的根治率,可应用于幽门螺旋杆菌复冶失败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276例PO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钙尔D、维生素D2,肌注依降钙素注射液;在此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口服自拟强骨汤.两组患者均以3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骨密度(BMD)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44.9%,总有效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9%和76.1%(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BMD均比治疗前改善(P<0.001),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在治疗期间两组各有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颜面潮红现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发现异常.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POP所取得的疗效比较满意,在增强疗效、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两种膀胱内灌注方法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后表浅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次吡柔比星灌注剂量30mg,治疗组术后24h内膀胱灌注1次,此后每周灌注1次,连续8周,再改为每月灌注1次,至术后1年。对照组术后2周开始灌注,此后每周灌注1次,连续8周,再改为每月灌注1次,至术后1年。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随访16.3个月。其中治疗组随访期内2例复发,复发率8%;对照组随访期内4例复发,复发率1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尿路刺激症状。结论:本研究显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满意,用药方便,患者耐受性好;术后即刻膀胱灌注联合常规灌注较常规灌注可以降低肿瘤复发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4.
史明  赵钢 《医学争鸣》2010,(2):23-25
遗传性疾病是人的遗传物质在数皱、结构或功能上发生改变,干扰了正常的生命活动过程而引起的疾病,也是一类能够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的疾病。目前基因诊断是明确遗传性疾病致病摹因的惟一手段,通过分析致病基网可以帮助临床医师解释遗传性疾病复杂的临床表现。本文针对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ad)2009年5月的一篇文章,就kcaj10基因突变引发癫痫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期望能够给医学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老年女性腰椎骨密度定量CT测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定量CT测量中老年女性L1~L4椎体骨密度差异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年龄 3 5~ 98岁健康女性 72 5例 ,按 5岁 1个年龄段分组 ,应用定量CT进行腰椎骨密度测量 ,采用方差分析和SPSS10 .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比较L1~L4椎体骨密度随年龄增长的变化及其差异。结果 L1~L4椎体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 ,5 0~ 5 4岁年龄段骨量下降明显加速 (Ρ <0 .0 1) ;其中L1椎体骨密度从 45~ 64岁各年龄段都有显著的降低 (Ρ <0 .0 5 )。结论 中老年女性L1~L4椎体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且其变化存在差异 ,以L1在年龄增长过程中骨密度降低变化为著 ,其在定量CT骨密度测量和骨质疏松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连长戒烟     
连长是个“老烟枪”,牙齿黄里透黑,人也挺瘦,大老远就能闻到他衣服上的烟味。起初,嫂子总以贤妻良母的标准要求自己,在连长抽烟的问题上,她表现出极大的忍耐和克制。然而,连长成天“吞云吐雾”,致使家里整日乌烟瘴气。出于对孩子的健康考虑,嫂子开始公开站在连长的对立面,强烈要求他戒烟。经过几十个回合的较量,连长终于“败下阵来”———彻底戒了烟。起初,嫂子为了启发连长戒烟自觉性,及时将报刊上有关吸烟对人体有害的文章剪辑下来,放在家里的写字台上,而连长却视而不见。嫂子开始主动“出击”,进行正面教育。她特别指出…  相似文献   
17.
椎间盘髓核的自然吸收(herniated nucleus pulposus spontaneous absorption)是指在没有化学融核和外科干预的情况下,突出之髓核自发消失或减少的现象。文献所见如再吸收(resorption)、消退(regression)、溶解(resolution)、消失(disapperance)等描述的均是这一现象。第一篇有关HNP再吸收的报告发表于1984年。近年来,随着MRI的普及,国内外学者对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可以自然吸收的报导日益增多,笔者对近20年来国内外对HNP再吸收的初步研究成果做以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浓度锌损伤后PC12细胞的死亡类型和肌苷对该死亡类型的影响。方法 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氯化锌(50、100、200、400μmol/L)或肌苷(0. 1、0. 5、1. 0、2. 0mmol/L)作用PC12细胞12h后的存活率;用Hoechst33342 /PI荧光双染色、Annexin V结合实验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检测200μmol/L氯化锌、2. 0mmol/L肌苷作用PC12细胞12h后细胞死亡类型的变化。结果 锌从100μmol/L作用浓度开始可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 200μmol/L锌可引起(56. 5±7. 2 )%坏死、(24. 4±2. 5 )%的正常和(19. 1±7. 6 )%的细胞凋亡。肌苷从0. 5mmol/L作用浓度开始可显著提高锌损伤的细胞存活率;与单独锌作用相比, 2. 0mmol/L肌苷降低锌引起的坏死细胞数至(27. 9±2. 2)%,而使正常和凋亡细胞数分别增加到(33. 8±2. 8)%和(38. 4±4. 9)%。结论 随锌浓度的增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肌苷可浓度依赖性地保护锌致伤的PC12细胞;高浓度锌可造成PC12细胞的坏死和凋亡,但肌苷能降低坏死而不是使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drg2对成年大鼠皮层机械损伤后神经发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利用立体定位法对大鼠皮层进行针刺机械损伤。随后分为4组(n=6):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病毒对照组(注射空载体病毒)、上调Ndrg2组(注射AAV-Ndrg2病毒)及抑制剂组(注射AAV-Ndrg2病毒和-分泌酶抑制剂DAPT)。术后7 d免疫荧光检测损伤区周边Ndrg2及Nestin表达变化。结果:在对照组和病毒对照组,针道周边的Ndrg2+细胞明显增多,并表达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与病毒对照组相比,上调Ndrg2组的Ndrg2+及Ndrg2+/Nestin~+细胞进一步增多(P0.01);注射Notch信号抑制剂DAPT后,与上调Ndrg2组相比,针道周边Nestin~+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1),但Ndrg2+细胞数目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大鼠皮层机械损伤后,Ndrg2可参与损伤区的神经发生过程;Notch信号通路可能在Ndrg2促神经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Ndrg2在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中的表达情况,探索改变Ndrg2表达对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drg2在培养NSCs中的表达;利用AAV-Ndrg2过表达病毒及LV-Ndrg2-RNAi干扰病毒感染大鼠NSCs后,通过BrdU掺入实验观察干预Ndrg2表达后NSCs增殖的变化,利用神经元标记物Tuj1和星型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NSCs的分化情况。结果:Ndrg2高表达于大鼠NSCs中;与对照组(感染病毒空载体)相比,上调Ndrg2表达可显著增加BrdU~+和Tuj1~+细胞数(P0.05),但GFAP~+细胞数目无明显变化(P0.05);相反,下调Ndrg2表达可减少BrdU~+细胞数(P0.05),但不影响Tuj1~+和GFAP~+细胞数(P0.05)。结论:Ndrg2表达于大鼠NSCs,它可正性调控NSCs的增殖并促进NSCs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