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外科难治性动脉瘤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 2004年5月至2006年7月,腔内治疗10例外科显露困难、预期并发症率高的动脉瘤.其中,左侧椎动脉假性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瘤单纯切除术后近端残端假性动脉瘤、左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第2次复发、左侧髂内动脉瘤破裂、左侧股浅动脉自发性破裂、肝总动脉瘤和多发性脾动脉瘤各1例,胸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采用支架型人工血管(以下简称支架)腔内修复7例,导管栓塞2例,腔内修复联合导管栓塞1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取得技术成功.8例随访3~24个月,围手术期和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彩超或螺旋CT血管造影证实受累动脉通畅和/或瘤腔完全血栓形成.左侧股浅动脉自发性破裂支架释放后出血立即停止,无下肢缺血,失随访.肠系膜上动脉残端假性动脉瘤患者术后第6天死于肝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 结论腔内治疗可以为外科显露困难、预期并发症率高的动脉瘤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2.
内脏动脉瘤诊治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 71例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71例内脏动脉瘤中包括脾动脉瘤 2 2例 ,肝动脉瘤 16例 ,腹腔干动脉瘤 4例 ,胃、胰十二指肠动脉瘤 13例 ,肠系膜上、下动脉瘤分别为 6例和 1例 ,网膜动脉瘤 3例 ,肾动脉瘤 6例。本组自发性破裂大出血 2 9例 ,其中破裂入胆道 14例 ,上消化道 10例 ,腹腔及腹膜后 5例。术前经内脏动脉造影确诊 (包括DSA) 4 2例 ,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证实 14例 ,经核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确诊 4例。手术治疗 5 8例 ,死亡 9例 ;动脉栓塞治疗 7例。结论 内脏动脉瘤术前临床诊断极为困难。DSA、SCTA和MRA具有诊断价值。一旦确诊 ,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裸支架植入对于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VAR)术后髂支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共实施322例EVAR术。为预防支架内闭塞的发生,根据血管造影并结合术前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评估,42例患者EVAR术中行裸支架植入,通过术后血管彩超及增强CT检查定期随访患者中期支架通畅率。结果 EVAR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均应用分叉型支架型人工血管,其中不锈钢支架26例(61.9%),镍钛记忆合金支架16例(38.1%)。42例EVAR术中行裸支架植入的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率7.1%(3/42),髂支血栓形成1例,其余患者均恢复顺利出院。平均随访时间(15.4±8.7)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5.1%(2/39),髂支血栓形成1例。支架总体通畅率为94.9%(37/39)。结论通过术中多角度血管造影结合术前CTA检查结果,裸支架植入有助于预防EVAR术后髂支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4.
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病人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高发人群,近年来国内外已经日益重视普通外科围手术期VTE的预防,但是在开展预防的前提下普通外科围手术期VTE仍时有发生,目前国内围手术期的风险评估和预防实施率仍不高,因此有必要重视普通外科围手术期VTE的规范化防治。规范化预防包括采用Caprini评分进行VTE风险评估以及在此基础上结合出血评估采用相应的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措施。规范化治疗主要是请血管外科和呼吸科专科医师协助根据指南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栓塞(PE)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治疗首选抗凝,其次根据病人病情和危险分层可进行溶栓、腔内治疗。同时植入滤器应严格按照指征。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胸主动脉钝性创伤(blunt thoracic aortic injurie,BTAI)的中期随访结果,并基于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  相似文献   
116.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111例胸主动脉病变患者进入本研究.根据术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情况分为完伞封堵、封堵<50%、封堵>50%和未封堵组.术前及术后第1、3、5和30天随访测量患者双卜肢的血压差值,同时评估有无脑卒中、偏瘫和截瘫以及左上肢缺血等情况.结果 完全封堵55例(49.6%),封堵<50%18例(16.2%),封堵>50%7例(6.3%),未封堵31例(27.9%).所有患者TEVAR均成功,无脑卒中、截瘫及偏瘫发生.完全封堵组与其余3组相比,双上肢血压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内完全封堵组中13例出现与左上肢活动无关的头晕,其中5例伴黑矇;7例出现左上肢间歇性跛行症状.结论 TEVAR中,为延长近端锚定区对左锁骨下动脉的封堵是安全可行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应行血管重建,以提供更为持久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7.
下肢血管损伤4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下肢血管损伤病变特点、总结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2年6月 至 2007年5月诊治的43例血管外伤病人的临床资料,30例为下肢动脉血管损伤,其中男性病人26例。主要为动脉血管损伤,其中髂外动脉损伤5例,股浅动脉损伤10例,股总动脉损伤7例,腘动脉损伤5例,股深动脉损伤2例,胫腓干损伤1例。3例病人因动静脉瘘同时合并静脉损伤。22例病人接受开放手术治疗,6例病人行腔内治疗,2例病人接受药物治疗。结果 开放手术组中2例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中1例因救治无效而死亡,1例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2例腘动脉损伤合并骨折者术后因血管再次栓塞而行截肢术,其余19例术后恢复良好。开放手术组中1例死亡者和2例截肢者失访,其余19例随访2~36个月,1例病人36个月发生人工血管吻合口处中度狭窄,ABI 0.75,其余病人下肢情况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腔内治疗组术后症状消失,病人随访6~24个月,支架通畅,无并发症发生。药物组治疗后症状缓解,2例病人随访时间分别为1个月和12个月,间破距离较治疗前延长。结论 下肢血管损伤发病率不高,尽管近年来救治手段有了较大提高,仍有一定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腔内治疗是治疗血管外伤的新方法,与传统手术相比有较多优点,短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后转为Stanford A型的原因、处理和预防。方法:2000年8月至2006年10月完成43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其中10例术后转变为Stanford A型,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43±11)岁;合并高血压者7例,另3例为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回顾分析发生的原因、治疗经过和结果。结果:支架型人工血管(简称支架)近端均锚定于主动脉弓部。A型夹层发生时间为:术中支架释放后2例,术后2 h 1例,1周2例,1个月3例,6个月1例,29个月1例。新发破口位置:7例位于支架近端的主动脉弓部,1例在支架近端裸支架头端与无名动脉开口接触部位,1例位于裸支架覆盖区域内,1例猝死未能行影像学检查。保守治疗3例,胸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7例。死亡3例,另7例随访3~42个月,CT血管造影显示胸腔段假腔完全血栓形成。结论:动脉壁薄弱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后转为Stanford A型的重要因素和基础,支架和腔内操作是致损伤的潜在因素。中转胸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是有效处理方法。注重病例选择和规范腔内操作有助于降低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9.
肾下腹主动脉瘤105例腔内修复的早中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的早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2月105例肾下腹主动脉瘤行腔内修复治疗的经过、结果和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技术成功,82例(78.09%)获随访,随访时间1~73个月,平均(8.9 4±5.8)个月.围手术期死亡3例(2.86%),分别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1.21%)术后30个月死于肝癌.原发性内漏21例:Ⅰ型18例,其中10例行球囊扩张(9例)或延伸段植入(1例)后治愈,8例自愈;2例Ⅱ型内漏自愈;1例Ⅲ型内漏支架植入后治愈.1例于术后2周支架的一侧髂支血栓形成,急诊行股-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4例迟发性Ⅰ型内漏.随访观察.1例于术后6年支架向远心端移位,无明显内漏而随访观察.2例支架感染发生于术后1和3个月,行清创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后痊愈.随访期间,9例股-股或髂-股动脉旁路和3例髂内动脉旁路通畅.结论 腔内修复治疗肾下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早、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0.
腹腔干动脉瘤九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干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9例腹腔干动脉瘤的诊治情况。结果 本组腹腔干动脉瘤9例,位于起始部2例。主干2例,分叉处5例,术前经CTY下实5例,行磁共振造影(MRA)检查证实2例,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证实5例,均予手术治疗,其中肝动脉重建例,肝动脉及脾动脉结扎、脾切除2例,腹腔干重建4例,本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结论 腹腔干动脉诊断一旦明确,应尽早手术治疗,行腹腔干或肝动脉重建术是最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