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86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44篇
预防医学   5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不同用药途径(口服或阴道给药)的米索前列醇终止8~16周妊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多中心研究,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对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等11个研究中心纳入的625例观察对象进入数据分析,口服组417例,其中孕8~9周198例、孕10~16周219例;阴道组208例,其中孕8~9周99例、孕10~16周109例。第1、2天分别顿服米非司酮100 mg,距首次口服米非司酮36~48 h后,口服组予米索前列醇400μg口服,间隔3 h重复给药400μg,最多4次;阴道组予米索前列醇600μg阴道放置,间隔6 h重复给药400μg,最多4次。主要评价指标为流产有效率,其他评价指标包括胚胎或胎儿排出时间、阴道流血情况、月经复潮时间及安全性等。结果(1)流产有效率阴道组[98.1%(202/206)]优于口服组[94.0%(390/4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按孕周分层,孕8~9周流产有效率口服组为95.9%(189/197),阴道组99.0%(96/97);孕10~16周流产有效率口服组为92.2%(201/218),阴道组97.2%(106/109);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56、0.073)。(2)胚胎或胎儿排出时间按孕周分层,孕8~9周口服组为(4.3±7.9)h,阴道组(3.8±2.5)h;孕10~16周口服组为(6.2±4.8)h,阴道组(5.5±3.8)h;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38、0.273);孕8~9周平均为(4.1±6.6)h,孕10~16周平均为(6.0±4.5)h。(3)孕8~9周观察对象胎盘娩出2 h内阴道流血量口服组平均为(63±46)ml,多于阴道组的(55±4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孕10~16周胎盘娩出2 h内阴道流血量口服组为(76±52)ml,与阴道组的(76±61)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7)。(4)月经复潮时间两组均在37 d左右。(5)研究期间发生5例严重不良事件,其中2例与药物相关;其他不良事件均为轻中度;口服组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57.2%(239/417)、36.3%(151/417),高于阴道组的45.4%(94/208)、26.1%(54/20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11)。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8~16周妊娠,无论口服还是阴道给药均安全有效,这种非侵入性终止妊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耐铂型卵巢癌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9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耐铂型卵巢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单纯化疗组(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和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阿帕替尼+吉西他滨+奥沙利铂)。评价2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并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ORR(52.4%vs.24.0%)及DCR(61.9%vs.32.0%)均优于单纯化疗组,且治疗后CA125水平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发生率较单纯化疗组高(P<0.05),所有不良反应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可缓解。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耐铂型卵巢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3.
基因组印迹是指基因由于亲代来源不同的表达。与印迹基因相关的两个关键时期包括配子形成期和植入前胚胎期。在这两个时期发生的任何异常都会导致印迹基因功能缺陷并由此导致疾病的产生。而目前已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不孕不育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的一些操作都有可能影响到这两个关键过程,从而导致一些与印迹有关疾病发生率增高,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基因组印迹缺陷可能存在某种关系,需要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做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PTEN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例增生期子宫内膜,42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包括15例单纯型增生(SH)、19例复合型增生(CH)和8例非典型增生(AH)]及46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AKT和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腺癌中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7%、42.9%和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4,P=0.003),增生期子宫内膜高于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腺癌;PTEN在SH、CH和AH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26.3%和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SH高于CH和AH.P-AKT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57.1%和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7,P<0.001).子宫内膜腺癌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殖症;SH、CH和AH组织中P-AK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68.4%和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P=0.027),SH和CH低于AH.PTEN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P<0.001),与临床分期无关(χ2=0.06,P=0.89).P-AKT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χ2=0.20,P=0.82)和组织学类型无关(χ2=0.94,P=0.32).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与P-AKT表达关系密切(rp=-0.368,χ2=6.69,P=0.012).结论:PTEN基因可能通过影响AKT通路参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
妊娠合并心衰是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文对我院1983~2000年在产科住院的33例围产期心力衰竭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和磷酸化AKT(P-AKT)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49例子宫内膜增殖症,55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GPR30和P-AKT的表达。结果:GPR30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增殖症的阳性表达率(81.8%、67.3%)均明显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20.0%);子宫内膜增殖症中GPR30蛋白在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SH)、复杂型增生子宫内膜(CH)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AH)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3/10),70.0%(14/20)和84.2%(16/19),AH和S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AKT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增殖症的阳性表达率(78.2%、71.4%)均显著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20.0%);子宫内膜增殖症中P-AKT蛋白在SH、CH、AH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4/10),65.0%(13/20)和94.7%(18/19),AH与S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子宫内膜腺癌GPR30、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分化程度、FIGO分期及患者是否绝经有关,在中、低分化组(P=0.023;P=0.009)、FIGOⅡ~Ⅲ期(P=0.039;P=0.017)及绝经后(P=0.046;P=0.031)较高。肌层浸润较深的子宫内膜腺癌P-AKT蛋白表达水平高于肌层浸润较浅者(P=0.042)。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GPR30与P-AKT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01)。结论:GPR30和P-AKT活化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7.
98.
99.
目的探索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残端缝合的最佳方法。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8月~2010年12月施行阴式子宫切除病例146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采用1,0薇乔线。对照组80例阴道残端单层锁边缝合,从阴道顶端一侧开始缝合直至另一侧;实验组66例在单层锁边缝合的基础上,残端两侧角半荷包缝合,第2层水平褥式缝合。术后3个月随访,由门诊医师统计阴道残端息肉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随访65例,息肉发生率为38.5%(25,65);实验组随访45例,息肉发生率为15.6%(7/45),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极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残端两角半荷包缝合+双层褥式缝合法优于单层锁边缝合法。  相似文献   
100.
宫腔镜在首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患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首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者子宫内异常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方法2004年2月~2005年3月该院腔镜中心对首次IVF-EF失败的53例患者(观察组)行宫腔镜检查,并与同期人工授精前进行宫腔镜检查的24例正常妇女(男性无精症)(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3例IVF-EF失败者中24例发现宫腔异常,占45.3%。其中12例为宫腔粘连,占50.0%;5例为宫腔息肉,占20.8%;4例为子宫肌瘤,占16.7%。24例人工授精者中仅3例宫腔有异常,占12.5%,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异常患者均行相应治疗。观察组53例患者中50例在其后进行了再次IVF-ET术,共有19例获得妊娠,妊娠率为38.0%。结论宫腔镜能准确诊断和治疗IVF-ET失败者子宫腔内病变,提高IVF-ET的成功率,具有良好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