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6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38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针灸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以3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8~24岁之间,于月经前3d针刺三阴交、血海、足三里,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月经期针刺次髎、承山两穴,针后加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治疗3d。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3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7%;血液流变学指标显示:血浆黏度、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明显降低;红细胞最大变形能力增强(P<0·01);纤维蛋白原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机与血液的高“浓、黏、凝、集”状态有关,针灸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子宫微循环的作用,从而使疼痛缓解。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索狗半肝交替三维立体定向非常规分割照射后放射损伤和修复的变化及其时间与剂量效应的关系.方法随机将20只狗分成4组A组3.0Gy×(8+8)f、B组3.5Gy×(8+8)f、C组4.0Gy×(8+8)f、D组为对照组,观察照射后1、2周及1、3、6个月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及照射后不同时间的肝脏放射毒性反应.结果 3个不同剂量组照射后不同时间全血计数、TP 、GPT、 AKP、 TbiL、CHE与照射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照射后1~2周可见急性放射性肝炎改变;1~3月可见肝脏损伤性改变;3~6个月A组肝脏损伤轻微,C组可见迟发性肝损伤恢复性改变.结论在4.0Gy×(8+8)f以内半肝交替照射对肝脏无毒性反应;随着放射剂量加大肝损伤加重,照射后6个月 A组肝损伤基本恢复,C组出现典型的放射性肝纤维化改变.  相似文献   
123.
侯颖  史恒军  陈儒  雎岩  曹云新 《医学争鸣》2006,27(11):1049-1051
目的:探讨养阴抗毒胶囊(YC)对氢化可的松(HC)所致阴虚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IL-1β和TNF-α的影响. 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阴虚模型组、YC组、六味地黄丸(LD)组各8只. 最后一次给药后1 d取血,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各组血清皮质醇(CORT),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 结果:阴虚模型组CORT升高, 而YC和LD组可使其下降(P<0.05); YC和LD组可使阴虚模型组升高的IL-1β和TNF-α下降(P<0.05),其中YC更接近于正常对照组. 阴虚模型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CD4 (与空白组比较P<0.05),CD8 升高,CD4 /CD8 各组变化不明显. 结论:HC所致"阴虚"证外周血T细胞亚群无明显下降; IL-1β,TNF-α升高与HC所致"阴虚"证有关,YC可明显降低IL-1β,TNF-α水平,可能是其预防和治疗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养阴抗毒胶囊2号(YC2)对糖皮质激素(GC)所致阴虚大鼠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的影响。方法:SD成年大鼠1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虚模型组、养阴抗毒组、六味地黄组。在中药预处理及造模给药9 d后,将大鼠断头,取垂体,于电镜下观察垂体ACTH细胞的改变。结果:电镜结果显示阴虚模型组细胞肿胀明显,分泌颗粒显著减少,线粒体空泡化,出现髓鞘样结构;养阴抗毒组电镜结构基本正常,分泌颗粒多,线粒体正常,少数细胞有轻度损伤,线粒体轻度肿胀;六味地黄组细胞肿胀不明显,分泌颗粒分布较少,伴有线粒体空泡化。结论:养阴抗毒胶囊2号及六味地黄丸均能改善激素应用早期所致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尤以养阴抗毒胶囊2号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5.
β-榄香烯对肝癌细胞SK-hep-1的迁移和侵袭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β-榄香烯对肝癌SK-hep-1细胞的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其对MMP2基因的调节.方法:将SK-hep-1细胞分为3组:control组、β-榄香烯(80μg/ml)组、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10μg/ml)组,RT-PCR检测各组细胞的MMP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mRNA表达;通过划痕试验及transwell细胞侵袭试验进一步对β-榄香烯作用的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进行分析.结果:β-榄香烯作用肝癌细胞中MMP2mRNA表达低于control组和TGF-β1组(P<0.05).β-榄香烯组穿膜细胞数(50±10)少于control组(150±16)及TGF-β1组(300±13),(P<0.05).β-榄香烯组细胞的迁移数(92±8)明显低于control组(180±14)及TGF-β组(30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榄香烯能下调肝癌细胞SK-hep-1的MMP2mRNA表达,降低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26.
养阴抗毒散对X射线照射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养阴抗毒散是一种纯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于放疗副反应的治疗具有一定效果,我们的实验已证实养阴抗毒散对半致死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的白细胞数和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有提高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养阴抗毒散对于X射线照射后小鼠的总抗氧化能力、抗氧化酶类也有一定积极作用,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中药:养阴抗毒散由西洋参、羚羊角粉、沙参、石斛、紫草等10余味中药组成(本院制剂中心制备)。灌胃悬液按蒸馏水30ml:10g生药比例混合而成。2动物及分组:昆明种雄性小鼠,鼠龄8周,体重(20±2)g(购自本校动物中心)。小鼠随机分为3组…  相似文献   
127.
目的:观察蛋珍油对急性放射损伤所致的家兔食管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2只家兔随机分为放射组与蛋珍油组,在照射后第5天取材,观察各组食管细胞组织的超微结构的差异。结果:在脂滴水平、间隙变化、肿胀情况、脱落程度、尤其是染色质的改善方面,蛋珍油组家兔食管放射后细胞损伤情况,较单纯放射组明显改善。结论:蛋珍油可以防治放射损伤所引起的家兔食管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8.
目的:采用国际生存质量量表评价中医辨证论治提高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步放化疗的耐受性。方法:将20例III—IV期老年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0例)接受中医辨证论治及同步放化疗,对照组(10例)仅进行同步放化疗,共观察两个疗程。采用EORTCQLQ—C30、KPS、ECOG作为测定工具。结果:研究组生存质量各领域评分治疗后改善明显,对照组则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KPS、ECOG评分显示相似结果。结论: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配合中医辨证论治能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体能状态。  相似文献   
129.
目的:利用氢化可的松法建立阴虚大鼠模型,观察养阴抗毒胶囊2号对阴虚大鼠模型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减轻激素副作用的机理。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虚模型组、养阴抗毒胶囊2号组、六味地黄丸组和桂附地黄丸组。在中药预处理及造模给药9天后处死,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各组血浆皮质醇(CORT)含量,RT-PCR半定量测定肝组织GR mRNA水平,并进行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养阴抗毒胶囊2号组和六味地黄丸组大鼠血浆CORT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肝组织GR 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并且养阴抗毒胶囊2号组优于六味地黄丸组(P<0.05);而桂附地黄丸组大鼠的血浆CORT含量和肝组织GR mR-NA水平均与模型组没有差别(P>0.05)。结论:养阴抗毒胶囊2号能明显降低阴虚大鼠模型血浆CORT水平,提高肝组织GR mRNA水平,提示它可能改善HPA轴功能亢进状态,从而减轻激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0.
生化汤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化汤由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等药材组成,具有活血化淤、温经止痛的功效.该方源自南宋末年的<女科秘要>,至清代被<傅青主女科·产后编>收录而得以广泛流传.该方临床上长期应用于产后诸病的治疗,疗效显著.近年来,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对生化汤的药理研究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中,笔者将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