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与治疗颈椎前路手术中出现的硬膜损伤。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颈椎前路手术中硬膜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行明胶海绵、生物蛋白胶封堵30例,皮下筋膜组织覆盖缺损处加明胶海绵、生物蛋白胶黏合加固42例。其中32例术后48 h切口引流200 m L/d,后续采用持续常压引流加弹力绷带适度绕颈环形加压的方法治疗;40例术后48 h切口引流200 m L/d,后续采用腰大池引流结合弹力绷带适度绕颈环形加压的方法治疗。术后常规卧床,预防感染,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32例持续常压引流的患者恢复至脑脊液漏停止的平均时间为6.4 d,40例腰大池引流的患者平均恢复时间为11.2 d。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显著改善,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仅1例发生颈前脑脊液假性囊肿,经反复穿刺抽吸加腰大池引流无效,于术后半年行颈椎前路囊肿切除修补术后痊愈。结论充分的术前评估及熟练的手术技巧对于减少颈椎前路手术中硬膜损伤至关重要。对于已经形成的硬膜损伤,术中采取明胶海绵、生物蛋白胶封堵或皮下筋膜组织覆盖缺损处结合明胶海绵、生物蛋白胶黏合加固,再辅以术后伤口引流、腰大池引流等措施,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报道一项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新技术,可在不切除骨化物的前提下实现神经的直接减压,弥补传统前路或后路减压手术的不足.方法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的手术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处理椎间隙、去除椎体前部骨质、安装钛板和椎间融合器、椎体两侧开槽和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等.收集2例经该术式治疗的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通过将椎体骨化物复合体游离并前移,实现脊髓和神经根的直接减压.2例患者手术顺利,脊髓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特殊并发症发生.结论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的设计兼顾了前路直接减压的有效性和后路间接减压的安全性,初步疗效证明其可作为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一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3.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发育性椎管狭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发育性椎管狭窄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对7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原始X线片测量颈椎椎体、椎管矢状径,计算Pavlov比值,根据计算结果将患者分为伴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组(DSS组)和不伴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组(NDSS组)。根据CT分别测量两组骨化灶最大厚度,计算椎管矢状径残存率。其中前路手术4例,后路手术72例,按JOA标准评分判断术后改善率。[结果]DSS组53例,NDSS组23例;NDSS组骨化灶最大厚度比DSS组大,有统计学意义;发病时两组椎管矢状径残存率有差异,但是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JOA评分有差别,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发育性椎管狭窄是影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程的重要病理基础,创伤是诱发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后路减压术是一种较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腰骶神经根损害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如何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方法 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致腰神经根压迫造成的下腰痛患者共60例,均排除先天异常、结核、肿瘤、外伤.男38例、女22例.年龄23~70岁,平均46岁.16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9例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术;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不同程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或植入椎间融合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 60例患者均予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复查腰椎正侧位片、腰椎屈伸侧位片.结果显示腰椎生理曲度恢复,内固定椎弓根钉及连接杆位置良好,固定节段植骨得到融合.无一例患者发生断钉、断棒及椎间隙变窄改变.疗效评定总体优良率为88%.结论 手术减压的时机选择尽量做到早期手术、积极争取中期、绝对避免晚期,彻底的椎管及背根结的减压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评估不离断后纵韧带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术(anterior controllable antedisplacement and fusion,ACAF)治疗颈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1月在我院行ACAF治疗的多节段颈椎OPLL患者73例,其中采用不离断后纵韧带的ACAF治疗的42例纳入非离断组(男32例,女10例,年龄55.8±9.7岁,随访时间2.4±0.4年),采用离断后纵韧带的ACAF治疗的31例纳入离断组(男25例,女6例,年龄56.7±11.4岁,随访时间2.3±0.3年)。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在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颈椎CT上测量椎管占位率、前移距离(术后椎管前后径-术前椎管前后径)、减压宽度、椎管前后径,评估手术减压情况;在术后7d和12个月的颈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和CT上观察棘突间隙活动变化、融合器内外骨桥形成以及椎体间总高度,评估术后...  相似文献   
36.
<正>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多种因素导致的后纵韧带异常骨化物形成,导致椎管、椎间孔容积减小,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而产生脊髓损伤及神经根刺激症状。手术治疗颈椎OPLL的根本目的是扩大颈椎椎管容积、解除骨化物对脊髓的压迫,  相似文献   
37.
综述了近年关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脊髓损伤和神经根损伤中作用的相关文献,如脊髓损伤中BDNF表达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影响、BDNF在促进脊髓损伤中轴突再生的作用、BDNF在感觉功能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究霍夫曼征在颈椎退变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在我科接受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104例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资料,包括霍夫曼征阳性患者49例、阴性患者55例,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临床体征、MRI影像学特征、术前临床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神经...  相似文献   
39.
腰背痛为常见病,50% ~ 80%的成年人在一生中出现过腰背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1].椎间盘退行性变(IDD)是导致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IDD是指在年龄增长过程中,椎间盘内的髓核组织水分逐渐减少,椎间盘失去正常的弹性和张力,在外界因素(如损伤,劳累等)的作用下,纤维环结构破坏,髓核组织结构发生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40.
马尾神经综合征涉及一系列病理过程,包括神经细胞坏死凋亡、组织水肿和神经纤维华勒变性,从而导致相应的运动、感觉、括约肌功能障碍.临床手术治疗往往只能解除马尾神经的压迫,减少继发性损伤,为马尾神经的功能恢复提供有限的空间环境,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而基础研究将有可能改变这一局面.神经科学的发展改变了既往神经损伤后轴突不可再生的观点,为神经损伤的修复拓宽了新局面,细胞移植技术、分子技术的引入为高效修复马尾神经损伤带来了希望.本文综述了马尾神经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动物模型、神经损伤修复等基础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对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治疗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