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7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和脓血粘液便.本病在中医古代医籍中没有对应的病名,根据本病临床表现特点,属于中医"休息痢"、"久痢""肠澼"等病范畴.导师史仁杰教授在临床多年诊治溃疡性结肠炎的过程中,对其病因病机、诊法、治法方药等积累了一定的认识和经验,现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3.
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是肛肠科发病率最高的疾病,患者约占肛肠疾病患者的50%。对于痔的治疗,主要有内服、外治、手术、物理疗法等多种方法。但对于重度痔和药物治疗无效的痔,手术是一种有效的、重要的治疗手段。随着对痔病因认识的发展,有关痔手术治疗的理念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74.
对中医"证"本质研究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研究中医证本质的重点在于寻找证的具体物质基础,这在方法论上是错误的,要确定证的实质也是难以做到的。应当将中医证的本质和某种具体疾病的证候区分开,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75.
中西医结合保存括约肌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西医结合保存括约肌的方法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21例。并对患者术后的肛门外括约肌肌电图、肛管直肠内压、直肠感觉功能、肛门液体节制功能进行了检测。证明本法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根治率高,较好地保护了肛门括约肌。  相似文献   
76.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病原菌及药敏史仁杰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病原菌及其药敏进行了研究,这对认识和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具有一定意义,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一、病原菌种类主要有需氧菌及厌氧菌两大类:(一)需氧菌肛周脓肿的需氧菌种类,各家...  相似文献   
77.
肛瘘挂线疗法的焦点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挂线疗法是目前肛肠科临床使用最多的中医传统特色疗法之一,在肛瘘和肛周脓肿、肛管直肠狭窄的治疗中被广为使用。本文拟就肛瘘挂线疗法的一些焦点问题,综合文献和临床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8.
患者女,26岁,因便时肛内有物脱出14年来院就诊。患者14年前出现便时肛内有物脱出。需以手托回纳肛内,无便血,无便后肛门疼痛,一直未予治疗。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检查:肛门外观无异常,患者下蹲努挣后有一约9cm×8cm×8cm大小肿块自肛内脱出,色苍白,其根部有数十根毛发生长。指诊时可触及该肿物,质中等偏硬,表面光滑,有蒂,但未触及蒂根部。  相似文献   
79.
中西医结合诊治便秘思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便秘的辨证施治过程中合理利用现代专科检查手段,中西医治疗有机结合,可以提高中医药治疗便秘研究的现代科技含量,有效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形成与时俱进的中医药便秘诊治体系。直肠指诊、排便造影、结肠传输试验等现代专科检查手段可以作为中医“四诊”手段的补充和发展,为便秘的辨治提供更多的和客观的依据,合理应用专科检查手段可作为中西医结合诊治便秘的切入点之一;中医药在功能性便秘的诊治中具有西医所没有的优势,积极发挥中医药治疗便秘的优势,不但可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对西医无有效治疗手段的和采用手术治疗不理想的便秘疾病往往也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积极合理地采用西医治疗手段也是对中医治疗法的补充和发展。随着便秘诊治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不断吸收和运用新的专科检查手段等于辨证中,如何找到中西医结合的新的切入点,是值得今后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0.
中医药在大肠癌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大肠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辨证论治大肠癌多因久居湿地,饮食不节,久泻久痢而致脾虚失运,外邪内侵,营卫失调,湿热内生,下通大肠,蕴毒为瘤。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不足,毒邪踞之,蕴结大肠,凝聚成饮,热伤血络,邪毒滞肠,下侵肛门,而成肠疽。根据大肠癌科研协作会议(杭州·92)所制定的方案,分为5型论治。湿热内蕴型用清肠饮加减,淤毒结阻型用膈下逐淤汤加减,脾肾阳虚型以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气血两虚型用八珍汤加减,肝肾阴虚型以知柏地黄丸加减。钱伯文[1]将本病分为热毒壅滞型和脾虚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