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8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改良哈氏棒椎弓根螺钉治疗儿童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23例儿童(平均年龄11.1岁)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采用改良哈氏棒椎弓根螺钉的治疗结果。方法:用改良哈氏棒椎弓根螺钉配合脊柱松解或/和头盆环牵引后器械固定。结果:平均随访25.8个月。术前侧凸平均Cobb角102.3°,悬吊位95.1°;术后侧凸平均Cobb角57.6°,平均矫正率41.9%,无不可逆性脊髓损伤。结论:改良哈氏棒固定减少了哈氏器械所致的脱钩、断棒等并发症,配合脊柱松解或/和头盆环牵引,减少了脊髓牵拉损伤,提高了矫正率  相似文献   
52.
掌指骨骨折后手指的早期功能锻炼有赖于骨折端局限而坚强的固定。使用自行设计的微型外固定器治疗各类掌指骨骨折取得了满意疗效〔1,2,3〕。本文就微型外固定器与单臂指骨外固定器、标准指骨4孔钢板及新鲜掌指骨在不同负荷状态下的刚度及稳定性作一比较研究。1器械...  相似文献   
53.
短节段腰椎滑脱复位固定器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腰椎滑脱复位固定器(HOIST)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用7具新鲜成人尸体脊柱标本(L2~S2),Panjabi法制作腰椎滑脱模型,固定器械分别为HOIST器械和DICK器械。应用脊柱三维运动稳定测试仪对标本进行前屈,后伸,右、左侧弯及左、右轴向旋转6个方位的运动范围(ROM)测试;在858MTS实验机上进行疲劳实验。实验分为完整状态组、L4滑脱组、HOIST器械固定组、HOIST器械疲劳组和DICK器械组。结果滑脱状态的ROM明显大于其他4个状态(P<0.05);HOIST器械固定疲劳前后的标本(L4,5)在6个方位的ROM明显较完整状态小(P<0.05);HOIST器械固定疲劳前后以及DICK器械固定三个状态间的ROM(除左轴向旋转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OIST器械在力学性能上能满足生理需要,且具有良好的疲劳后稳定性。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脊柱矫形手术失败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及翻修手术适应证。方法31例患者,男18例,女13例;翻修手术时年龄4~35岁,平均14.7岁;既往平均手术史1.5次。初次手术距翻修手术时间平均47.9个月(13~114个月)。术前出现腰背部酸困疼痛、活动后加重16例,内植物并发症(断裂、松脱或外露等)5例,畸形进行性加重21例,下肢部分肌力和感觉障碍5例。翻修术前平均侧凸角75.3°,脊柱柔韧性9.8%;后凸角76°,柔韧性25.2%。分别采用脊椎截骨、椎弓根螺钉固定,原位固定和分期手术治疗。结果20例患者平均随访31.8个月,侧后凸平均矫正率分别为55.2%和67.5%。手术并发症:出现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12.9%),经脱水、激素和电脉冲刺激等治疗,均在术后1~3周内得到完全恢复;内植物断裂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正确掌握脊柱矫形手术治疗原则、良好的植骨融合、对先天性侧凸进行必要的内固定以及避免过早拆除内固定等,是防止矫形手术失败的有效手段。对有顽固性腰背痛、脊柱假关节和术后畸形进行性加重者,应根据患者年龄、畸形程度和脊柱柔韧性,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5.
前路钢板对两节段颈椎间植骨的运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前路钢板对两节段颈椎间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46例两节段颈椎病患者,环锯法切除椎间盘、自体髂骨植骨,其中26例病人用了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后复查X线片,了解植骨融合情况,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26例运用钢板患者,全部获得骨性融合;20例单纯植骨病人,4例出现(20%)假关节,融合节段前凸丢失的度数较植骨融合组明显增大。获得植骨融合的病人,临床结果相似(P>0.05)。结论前路钢板系统增加两节段颈椎间植骨融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评价滑脱矫正固定器(HOIST器械)与椎问融合器(BAK)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 HOIST器械与BAK联合应用治疗21例腰椎滑脱患者,手术改进在于加强脊柱前中柱支撑及复位内固定,并针对手术方法及结构力学等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28个月,所有患者滑脱均达到完全复位,临床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BAK植入脊柱前中柱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疗效满意。HOIST器械与BAK联合应用手术方法能达到滑脱精确复位、牢固的脊柱三柱固定并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57.
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退变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退变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自1998年1月~2006年1月间收治的472例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患者,436例患者得到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8.13个月(26~114个月),病人根据融合节段的多少分为3组:1个节段、2个节段、3个及3个以上节段.腰椎节段的退变等级根据UCLA椎间隙退变等级标准,临床疗效的判定根据侯树勋等制定的标准.[结果]58例患者出现了ASD,其中A组14例,B组27例,C组17例.发生在融合节段以上者49例,融合节段以下者9例.A组的14例患者中,ASD发生节段UCLA等级全部都是增加1级.B组的27例患者中,16例患者UCLA等级增加1级,7例患者增加了2级,4例患者增加了3级.C组的17例患者中,4例患者增加1级,8例患者增加了2级,5例患者增加了3级.临床疗效方面,A组有7例患者疗效等级下降1级.B组的27例患者中,13例患者疗效等级下降1级,6例患者疗效等级下降2级.C组的17例患者中,10例患者疗效等级下降1级,6例患者疗效等级下降2级.[结论]ASD的发生率越高,临床疗效越差,但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腰椎内固定融合时,尽量避免多节段固定融合.  相似文献   
58.
脊柱椎间隙感染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8例脊柱椎间隙感染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分析,探讨内固定手术在脊柱椎间隙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脊柱后路内固定治疗,其中Trifix3例、改良Trifix3例、USS2例。结果:随访时间3个月。采用内固定治疗的8例中卧床时间最短3d,最长4周。比保守治疗卧床时间缩短2-3周。结论:本组8例内固定治疗脊柱椎间隙感染没有引起炎症扩散,而且缩短了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59.
患者 1男性,8岁,因"右小腿外侧酸痛"于2007年9月29日就诊.患者在外院查X线片发现不断进展的腓骨中段溶骨破坏、伴明显骨膜反应(图1),按"急性骨髓炎"更换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转入我院就诊.入库院体检:右小腿中段外侧轻度肿胀,皮肤温度较对侧略高,肿胀区触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第1小时30 mm,碱性磷酸酶245 U/L.MRI:腓骨中段及周围软组织广泛高T2信号(图2).术前X线检查显示病变呈膨胀性改变,溶骨破坏区界限开始清晰,逐渐形成"洞套洞"现象(图3).病变部位穿刺活检,病理报告"骨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图4).行肿瘤切除术,为保留腓骨,病变原位微波灭活、病灶清除、异体骨植骨钢板内固定(图5),术后病理诊断仍考虑LCH.患儿术后随访未见病变复发,26个月时骨质愈合(图6),取出内固定.  相似文献   
60.
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高度损失率与肺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高度损失率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复习1995~1999年采用Scofix法矫形的特发性脊柱侧凸26例,检查患者肺功能,应用脊柱高度损失率方法计算术前、术后脊柱高度损失率、脊柱高度损失纠正率,比较其关系。结果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肺容量、通气功能障碍程度与脊柱高度损失率呈正相关,术后肺容量、通气功能改善程度与术后脊柱高度损失纠正率呈正相关。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高度损失率越大,肺容量越小,肺通气功能越差;术后脊柱高度损失纠正率越大,肺容量、肺通气功能改善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