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8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膝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附2例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对2例临床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中移植物取材、储存,手术操作技术、术后康复计划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初步结果的总结,结合相关文献,讨论目前临床异体半月板移植的有关问题,为进一步开展此项临床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对2例外伤导致严重陈旧性半月板损伤、大部缺失的患者,在关节镜下实施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拟定术后康复计划,对其症状缓解、关节活动度恢复等近期随访结果作初步报告。[结果]患者无手术副损伤,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明显伤口渗液,早期关节肿胀,6周左右肿胀消失。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免疫排斥反应等征象。疼痛评分术前8分、6分,术后3分、2分。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过程顺利。[结论]基于目前对半月板严重损伤者保留和修复半月板治疗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半月板属于免疫屏蔽器官的特点,异体半月板移植技术有可能成为治疗半月板严重损伤、缺失的一项重要技术。迄今已有的研究为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但目前对其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关于移植物的消毒储存、手术操作技术、功能康复训练等临床问题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2.
Scofix器械(脊柱侧凸固定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介绍Scofix器械的结构、原理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Scofix器械由不同型号的开口椎弓根螺钉、开口椎弓根钩、连接棒、阻塞器和横向连接器等组成。在脊柱侧凸稳定区内的各脊椎节段上选择数枚开口椎弓根螺钉行连续或间断固定,通过连接棒进行连接固定,采用撑开、加压或旋转矫正的方法对畸形脊柱进行矫正。共治疗33例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14.4岁。特发性侧凸19例,先天性侧凸14例;术前平均Cobb角分别为70°和68°。根据畸形程度和脊柱柔韧性,采用一次性矫正或分期矫正。结果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手术后平均Cobb角为29.4°,矫正率为59.1%;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手术后平均Cobb角为33.3°,矫正率为52.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CD矫正器的原理及国人青少年脊柱结构特点设计的Scofix器械,对脊柱具有撑开、加压及旋转矫正功能,为适用于不同年龄脊柱侧凸患者的内固定器械,其矫正力大,且不占据椎管空间。由于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难度较大、风险较高,故应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方可使用,必要时可代之以椎弓根钩。  相似文献   
133.
后路椎体截骨矫正僵硬性脊柱侧后凸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采用顶椎截骨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患者58例,男21例,女37例;年龄4~27岁,平均14.1岁。其中先天性侧凸31例,特发性侧凸26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既往有脊柱矫正手术史者9例。术前脊柱侧凸Cobb角平均83.7°,悬吊位71.1°,脊柱柔韧度12.4%;脊柱后凸角平均78.2°,悬吊位76.3°,脊柱柔韧度23.8%。伴神经压迫症状者14例,CT或MRI显示椎管内骨性或纤维性分隔6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后路顶椎凸侧楔形截骨,截骨平面T8~L1,截骨后应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或Luque器械固定。结果49例随访5~69个月,平均26.7个月。侧凸Cobb角平均30.0°,矫正率64.2%;后凸角平均21.3°,矫正率63.5%。术前有神经压迫症状者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11例、明显减轻2例,1年后仍无改善1例。术后发生肺炎2例(3.4%),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2例(3.4%),一过性单侧或双侧下肢神经功能障碍5例(8.6%)。术后1年以上畸形矫正丢失率平均1.8%。结论对重度先天性混合型侧后凸、青春期后的中重度特发性僵硬性侧后凸和手术后畸形加重的脊柱侧后凸患者,采用顶椎楔形截骨,可使畸形得到一次性矫正,降低了神经、血管损伤的发生率。通过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配合支具外固定,患者可在术后3周离床活动。  相似文献   
134.
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研讨会纪要1997年4月2~7日由《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会、《解放军医学杂志》编委会和解放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在广西北海市主持召开了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及全军各单位的专家、学者和专科医师共1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采...  相似文献   
135.
关节镜下股四头肌腱髌骨块嵌入挤压固定重建后交叉韧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设计关节镜下股四头肌腱髌骨块嵌入和异体骨栓挤压固定方法重建后交叉韧带(PCL),观察其治疗PCL损伤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6月-2005年12月,对13例PCL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股四头肌腱髌骨块嵌入和异体骨栓挤压固定方法进行重建。股四头肌腱移植物的获取中保证髌骨上极和股四头肌腱条的连接;股骨隧道制作为“瓶颈”样;股四头肌腱移植后将与之连接的髌骨块敲击嵌入股骨“瓶颈”样隧道,胫骨隧道内用特制异体骨栓挤压固定移植肌腱。治疗效果采用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的分级标准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3-37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无患者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移植物失败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无膝关节不稳定症状,2例患者客观检查有后向不稳定体征;除3例患者剧烈活动后关节疼痛外,其余患者关节疼痛症状明显缓解。1例患者髌骨上极股四头肌腱内有少许钙化现象。Lysholm评分术后高于术前,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IKDC评定结果明显优于术前。结论采用股四头肌腱移植物对取材部位无不良影响,移植物生物力学特性更接近PCL,且可以切取任意长度和宽度,保证远大于PCL的强度。移植物固定采用本设计的骨块嵌入和异体骨栓挤压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6.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在骨骼发育成熟之后出现的成人脊柱结构性侧凸。椎间盘和椎间小关节的退变,尤其是非对称性的退变,是退变性脊柱侧凸发病的起始因素,经过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最后导致退变性脊柱侧凸。退变性脊柱侧凸特殊的畸形构造可造成椎管容积的减少及凹侧神经根的受压、凸侧神经根的牵拉,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神经症状。退变性侧凸是否需要手术、应选择怎样的手术方式尚存在较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137.
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连续或间断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 93例脊柱侧凸患者 ,平均年龄 14 .3岁 ,特发性 5 1例 ,先天性 4 2例 ,术前Cobb角分别为 71.2°和 6 8.3° ,根据畸形程度和脊柱柔韧性 ,采用一次性矫形或分期矫形。结果 特发性侧凸术后Cobb角和矫正率分别为 2 8.7°和 6 1.5 % ,先天性侧凸为 32 .6°和 5 3.8%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脊柱产生撑开、加压及旋转矫正作用 ,其矫正力大 ;且不占据椎管空间。尽管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难度较大 ,风险较高 ,但因其能对脊柱产生撑开、加压及旋转矫正作用 ,矫正力大 ,且不占据椎管空间 ,因此在具备一定技术条件时 ,该方法应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8.
脊柱侧凸矫正术后深部感染2例报告史亚民1刘汝落1侯树勋1商卫林1黄宇宏2感染是脊柱侧凸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常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984~1991年,我院手术治疗各类脊柱侧凸156例,发生切口深部感染2例(1.3%),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9.
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治青少年脊柱侧凸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目的 :探讨青少年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测量 2 0例正常青少年胸椎椎弓根影像学参数 ,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的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器械 (Scofix器械 ) ,对 32例青少年脊柱侧凸进行了矫正治疗。结果 :正常青少年T4椎弓根横径最小 ( 3 9± 0 6 6mm) ,胸椎椎弓根中点均位于横突根部上缘与中点之间 ,椎弓根与矢状面夹角在T11、T12为负角 ,T10以上为正角 ,T1最大 ( 35 8°± 0 84°)。 2 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 11个月 ,特发性和先天性侧凸的矫正率分别为 5 7 8%和 46 4%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根据测量结果 ,如选择好进钉点、方向及深度 ,Scofix器械对青少年脊柱侧凸的矫正可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和固定强度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收集行椎间盘造影结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术后及1年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评估该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8月~2008年11月,我们对67例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并经过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的患者,采用椎间盘造影结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治疗.通过对患者术后第2天与1年后视觉疼痛评分比例尺和SF-36躯体疼痛调查问卷评分分析,评价椎问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67例患者中,术后2天VAS得分较术前平均降低了4.33,SF-36问卷评分平均上升了20.11;术后获得1年随访的47例患者中VAS得分较术前平均降低了4.16,SF-36问卷评分平均上升了17.55.术后2天内及术后1年VAS得分和SF-36问卷评分与术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及随访期间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椎间盘造影结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近期疗效比较理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