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1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41篇 |
内科学 | 25篇 |
神经病学 | 145篇 |
特种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24篇 |
综合类 | 66篇 |
预防医学 | 23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78篇 |
中国医学 | 21篇 |
肿瘤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7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只达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5(1):1-1
2005年《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步入了创刊后的第5年,已出版的19期杂志真切地记载了本刊从无到有,逐渐成熟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2.
只达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2,2(3):133-135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已发现应用冷敷的方法有明显的止痛效果。19世纪,Larrey、White等医师曾使用冷冻疗法进行止痛或治疗皮肤粘膜病变,均取得一定效果;1928年Giraudeau首次提出 相似文献
63.
颅内压监护在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压(ICP)监测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71例伤后24h内入院的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部CT检查无手术指征,将其随机分为ICP监护治疗组(35例):入院后即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脑室内穿刺置管法行ICP持续监护,用美国产Marquette监护仪进行4 ~ 7 d连续监测;常规治疗组(36例):进行包括脱水、止血、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等治疗,监测生命征、意识的改变及血、尿等常规和生化指标,必要时对治疗方案作出调整。结果ICP监护治疗组出现3例ICP>40 mmHg或入院后ICP很快进行性增高,行CT检查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或原位血肿增大、中线明显移位,即手术治疗。术后1例重残,1例中残,1例轻残;另有5例患者ICP监护中发现达中度增高(20 ~ 40 mmHg),CT检查提示仅为脑水肿加重,不具手术指征,经调整脱水药剂量,间断开放脑室外引流后病情平稳好转。结论中型颅脑损伤伤后病情不稳定,行ICP监测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4.
c-myc内含子结合蛋白1(MIBP1)基因是c-myc的上游调控基因之一,在前期的工作中我们检测了该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并完成了全长基因测序,Genebank注册:DQ231041,并构建了完整的MIB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LX-SN-MIBP1[1].我们将此基因转染到胶质瘤细胞株SHG-44中,观察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66.
脑动脉瘤破裂伴灶性积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只达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5,11(1):6-8
报告98例经CT确诊的灶性积血,均为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和手术证实为动脉瘤破裂。其中后交通动脉瘤46例,前交通动脉瘤31例,大脑中动脉瘤12例,其他部位动脉瘤9例。积血主要在基底池、纵裂前上方和侧裂内。认为,CT示灶性积血是动脉瘤破裂的重要依据,并可判断动脉瘤破裂的位置,同时根据积血部位、积血量、临床和其他CT表面预测是否有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67.
乳腺增生是广大妇女尤其是育龄妇女易患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原因不明,总之是一种与内分泌功能失调相关的疾病,红外线治疗仪治疗乳痛症效果好,疗效高。 相似文献
68.
小儿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及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小儿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与治疗。方法:多数病人行凝血因子,CSF,血管造影,CT,DSA,MRI和MRA检查以明确该病的病因诊断和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结果:63例小儿自发性SAH中,有13例出血性血液病,33例血管性疾病,8例颅内肿瘤,1例炎症,8例病因不明。结论:脑血管病和颅内肿瘤病人应手术治疗,采用手术治疗对血液病所致的严重SAH病人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