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1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41篇 |
内科学 | 25篇 |
神经病学 | 145篇 |
特种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23篇 |
综合类 | 66篇 |
预防医学 | 23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78篇 |
中国医学 | 21篇 |
肿瘤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7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考察海马补肾丸对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吡拉西坦组、龟龄集组和海马补肾丸组。采用腹腔注射东莨菪碱制备小鼠记忆获得性障碍模型,计算学习正确率,测定蛋白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采用腹腔注射亚硝酸钠制备小鼠记忆巩固性障碍模型,计算训练、测定学习正确率,测定蛋白含量、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以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海马补肾丸2.20 g/kg组能显著增加小鼠学习记忆的正确率(P0.05),显著降低乙酰胆碱酯酶活力(P0.01)。测定时,与模型组比较,海马补肾丸1.10、2.20 g/kg组能显著增加小鼠学习记忆正确率(P0.05),能不同程度增加小鼠大脑SOD含量,降低MDA含量(P0.05、0.01)。结论海马补肾丸能明显改善小鼠的记忆获得、记忆巩固障碍,推测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降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加脑内乙酰胆碱的含量,改善记忆获得能力;通过抗脑组织的氧化损伤,增加大脑SOD含量,降低MDA含量,改善记忆巩固能力。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强脑因子对大鼠胎鼠脑神经细胞培养物的生物学保护效应 方法 取16日龄Wistar大鼠脑神经细胞经体外培养后,分别进行(1)组织形态学观察:在神经细胞培养物中加入不同剂量强脑因子(1 10和100mg/L),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变比;(2)神经细胞代谢活性检测:应用四唑盐(tetrazolium,MTT)法测定不同剂量强脑因子对神经细胞代谢活性的影响;(3)可溶性蛋白质水平测定:应用Bradford蛋白定量法测定不同剂量强脑因子对神经细胞胞浆内可溶性蛋白质水平的影响;(4)强脑因子抗神经细胞凋亡试验:应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定量法,测定强脑因子与奥地利产脑活素对NSE活性表达的影响。结果(1)强脑因子可促进神经细胞分化成熟 突起增多并延长、细胞数量增加。(2)在不同剂量强脑因子作用下 神经细胞MTT代谢率增强,细胞浆内蛋白质水平升高 而且随着强脑因子剂量的增加均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促进NSE表达活性,利于神经母细胞分化(3)强脑因子可增强神经细胞抗缺氧作用及抗谷氨酸所致的细胞凋亡效应 且功效强于奥地利产脑活素 结论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强脑因子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有生物学保护作用,效果优于脑活素 相似文献
23.
一、概述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是神经外科的一个分支,是微侵袭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固定于头部的立体定向框架或标记引导探针、光标或射线到达颅内靶点的一门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解决了颅内病变的定位和定向问题。国际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协会在1973年所采用的立体定向(stereotac-tic)一词来源于希腊词Stereos和Tangere,前者意 相似文献
24.
25.
颅内压监护在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压(ICP)监测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71例伤后24h内入院的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部CT检查无手术指征,将其随机分为ICP监护治疗组(35例):入院后即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脑室内穿刺置管法行ICP持续监护,用美国产Marquette监护仪进行4 ~ 7 d连续监测;常规治疗组(36例):进行包括脱水、止血、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等治疗,监测生命征、意识的改变及血、尿等常规和生化指标,必要时对治疗方案作出调整。结果ICP监护治疗组出现3例ICP>40 mmHg或入院后ICP很快进行性增高,行CT检查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或原位血肿增大、中线明显移位,即手术治疗。术后1例重残,1例中残,1例轻残;另有5例患者ICP监护中发现达中度增高(20 ~ 40 mmHg),CT检查提示仅为脑水肿加重,不具手术指征,经调整脱水药剂量,间断开放脑室外引流后病情平稳好转。结论中型颅脑损伤伤后病情不稳定,行ICP监测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6.
27.
医学教育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层次。当前我们这个结构层次是否合理呢?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研究。疾病有大小之分,也有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之分。因此医疗机构也必须有不同层次。从村一级的卫生所直到国家级的医 相似文献
28.
只达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5(1):1-1
2005年《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步入了创刊后的第5年,已出版的19期杂志真切地记载了本刊从无到有,逐渐成熟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9.
只达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2,2(3):133-135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已发现应用冷敷的方法有明显的止痛效果。19世纪,Larrey、White等医师曾使用冷冻疗法进行止痛或治疗皮肤粘膜病变,均取得一定效果;1928年Giraudeau首次提出 相似文献
30.
过度通气对重型颅脑创伤病人的脑血流和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过度通气(HV)对重型颅脑创伤(sTBI)病人的颅内压(ICP)、脑血流(CBF)和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影响。方法20例sTBI(GCS3~8分)病人,伤后2~5dICP超过20mmHg时,应用机械通气法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在27~32mmHg之间30min,同时连续监测ICP、CBF和PbtO2。结果所有病人共进行了46次HV,HV可使ICP明显下降(43/46),而CBF和PbtO2对CO2的反应差异较大,其中大部分试验(38/46)CBF和PbtO2明显下降,但仍然保持在各自的缺血阈值(50AU和10mmHg)之上;5次试验CBF和PbtO2下降低于各自的缺血阈值;3次试验ICP无明显变化,CBF轻度升高,而PbtO2下降。结论HV可降低ICP,但有导致或加重脑缺血的危险,应尽量避免早期长时程应用。HV应在CBF持续监测下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