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145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8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调节血脂:来自心脏病学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刊2009年第1期重点为:调脂治疗.目前以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即他汀类药物为代表的调脂治疗,已被公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它们通过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途径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22.
影响神经导航准确性因素及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导航准确性的因素并研究校正方法,方法: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切除颅内病变90例,在手术前成像,手术计划设计,体位摆入及手术操作各个环节进行改进,并通过术中校正顺利达至靶点,结果:应用上述方法,神经导航准确性良好,完整切除病变,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在神经导航手术中,应防止各种因素影响导航的准确性,正确的手术操作,术中对导航系统的校正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颞底内侧区后部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手术的显露范围、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关系,拟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5具(10侧)国人男性尸头标本,模拟颞底内侧区后部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于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经该入路手术的显露范围、解剖结构,以及颞底内侧区后部脑沟、脑回和动静脉之间的解剖关系.选择3例颞底内侧区后部肿瘤患者,施行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手术,观察手术疗效及预后.结果 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手术可直接到达颞底内侧区后部,显露海马旁同后部、舌状同前部、梭状回及大脑后动脉P3段及其颞下分支.5具(10侧)尸头标本均存在鼻状沟和侧副沟,但是二者不连续,鼻状沟于前部将海马旁回与梭状回分开,侧副沟于后部将二者分开,前距状沟将海马旁回与舌状回分开,扣带回峡、舌状回前部分别与海马旁回后部汇合,枕颞沟将梭状同与颞下回分开.颞底内侧区后部主要山大脑后动脉颞下分支供血,其中3具(4侧)自大脑后动脉P2段发出颞下总动脉,后者发出颞下前动脉和颞下后动脉供应颞底;2具(2侧)自大脑后动脉P2段发出颞下中动脉和颞下后动脉供应颞底;3具(4侧)自大脑后动脉发出海马动脉、颞下前动脉和颞下后动脉供应颞底.静脉均引流入基底静脉.3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施行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颞底内侧区后部肿瘤切除术,完全切除肿瘤,疗效满意.结论 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手术能够较好显露颞底内侧区后部解剖结构,熟练掌握该人路的解部学知识有助于处理颞底内侧区后部病变.  相似文献   
24.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机体中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的两大调节系统.脑损伤后由于存在应激反应,以及脑组织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可引起下丘脑和垂体的直接和间接损伤,导致垂体内分泌功能发生变化,垂体分泌的各种激素也会受到影响,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出现各种并发症.近年来,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研究脑损伤后神经内分泌改变,可以指导临床有针对性地治疗,为脑损伤患者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大鼠脑损伤后骨髓基质细胞(BMSCs)颅内移植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的作用。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移植组、非移植组。大鼠脑损伤后24 h立体定向下局部注射BMSCs,然后每天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2次。损伤后14 d和28 d随机处死取脑,行BrdU免疫组化染色以及BrdU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双染色。结果局部注射BMSCs的移植组大鼠表达BrdU/NSE阳性的细胞较非移植组为多。结论大鼠脑损伤后BMSCs对内源性NSCs的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对比血管内降温与体表降温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8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血管内降温组和体表降温组,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降温速度、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偏离目标温度0.2℃的时间百分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率以及肌颤发生率等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并发症以及预后等临床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血管内降温组患者中心温度降低迅速,并能准确维持目标温度(33℃~35℃),变异范围小;其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率以及肌颤发生率与程度明显低于体表降温组;血管内降温组颅内压下降出现更早,并发症较少,预后优于体表降温组.结论 血管内降温具有降温速度快,维持目标温度稳定,复温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效果较好.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travascular cooling system and traditional moderate hypothermia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Method Eighty sTBI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ravascular hypothermic groups (IVT) and traditional moderate hypothermia groups(HT).Inclusion criteria included a Glasgow Coma Scale(GCS) score of ≤8 and time of after injury to on admission must be within 12 hours.We compared with the speed of cooling, the time to target temperature, the percentage of deviation to the target temperature over 0.2℃, the frequency of shivering and tracheal intubation or trachootomy between two group respectively.We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the level of ICP and prognosis in all patients.Results The IVT groups could quickly get to and maintain accurately a target temperature( 33℃~ 35℃ ).There was a little range of the temperature in IVT group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ing in the frequency of the shivering and tracheal intubation or trachootomy.The decreased levels of ICP was significant faster than NT groups.However, the GOS scales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Conclusions The intravascular cooling has a greater advantage for sTBI patients than traditional methods.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炎康颗粒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实验模型、角叉菜胶致雄性大鼠足跖肿胀实验模型,观察炎康颗粒对急性炎症的作用;采用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模型,观察炎康颗粒对慢性炎症的作用;采用摘除双侧肾上腺的大鼠进行角叉菜胶致足跖肿胀实验及棉球肉芽肿实验,以观察炎康颗粒抗炎作用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的关系.结果 炎康颗粒8、16 g(生药)/kg连续给药1周,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4、8g(生药)/kg明显抑制由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抑制大鼠棉球肉芽的增生.摘除肾上腺后,炎康颗粒连续给药1周,无明显抗炎作用.结论 炎康颗粒对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抗炎作用依赖于HPAA系统,并与减少白细胞介素有关.  相似文献   
28.
骨康宁冲剂治疗骨质疏松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骨康宁冲剂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高分子右旋糖酐致大鼠高黏滞血症模型以及小鼠镇痛模型.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骨康宁明显升高骨质疏松大鼠的骨质量、骨密度、骨强度、TBV、血钙、骨灰质量、骨钙、骨磷,明显降低尿钙;明显降低高黏滞血症大鼠的全血黏度;明显延长小鼠痛阈、减少扭体次数.结论 骨康宁冲剂对大鼠骨质疏松具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9.
颅脑创伤研究的回顾(2006~2007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冰  闫华  只达石  刘暌 《医学综述》2008,14(22):3441-3444
颅脑创伤(TBI)以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社会危害性大等原因,一直备受创伤学界的关注。各种基础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平台,对于促进TBI的救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自2006~2007年有关TBI基础研究方面的文献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过度通气(HV)对重型颅脑创伤(sTBI)病人的颅内压(ICP)、脑血流(CBF)和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影响。方法20例sTBI(GCS3~8分)病人,伤后2~5dICP超过20mmHg时,应用机械通气法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在27~32mmHg之间30min,同时连续监测ICP、CBF和PbtO2。结果所有病人共进行了46次HV,HV可使ICP明显下降(43/46),而CBF和PbtO2对CO2的反应差异较大,其中大部分试验(38/46)CBF和PbtO2明显下降,但仍然保持在各自的缺血阈值(50AU和10mmHg)之上;5次试验CBF和PbtO2下降低于各自的缺血阈值;3次试验ICP无明显变化,CBF轻度升高,而PbtO2下降。结论HV可降低ICP,但有导致或加重脑缺血的危险,应尽量避免早期长时程应用。HV应在CBF持续监测下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