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8篇 |
免费 | 73篇 |
国内免费 | 4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9篇 |
儿科学 | 38篇 |
妇产科学 | 12篇 |
基础医学 | 87篇 |
口腔科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180篇 |
内科学 | 102篇 |
皮肤病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34篇 |
特种医学 | 5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13篇 |
综合类 | 531篇 |
预防医学 | 211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152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94篇 |
肿瘤学 | 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106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93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81篇 |
2008年 | 74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91篇 |
2005年 | 95篇 |
2004年 | 109篇 |
2003年 | 101篇 |
2002年 | 79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中药资源物种动态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药资源具体物种的动态监测是中药资源整体动态监测的基础,作者就中药资源物种的动态监测方法问题,通过对影响资源物种动态因子的分析,提出了借鉴植物种群生物学的原理,以种群统计学参数为重点监测因子以掌握种群资源动态,结合种群年龄结构及大小结构分析,预测种群动态趋势及评价资源更新力的思路与方法,并介绍了相关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3.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浆CF 6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常见心血管疾病中血浆内线粒体偶联因子6(mitochondrial coupling factor 6,CF6)含量的变化,以探讨CF6在其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浆CF6的含量(pg/ml).结果:正常健康人群血浆CF6含量为210.5±33.7pg/ml.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307.5±95.5pg/ml,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364.5±105.1,心力衰竭患者为351.2±104.6;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为351.9±87.1,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为466.4±136.3,p<0.01,与正常人比较均明显升高(均p<0.01或p<0.05);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266.3±69.3,心律失常患者为258.8±80.1,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明显差异(p>0.05),肺动脉高压患者降低(159.3±122.8,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浆CF6含量明显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提示CF6可能在其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变化的机制及其意义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4.
成人腹腔神经节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成人腹腔神经节的位置及形态结构,为揭示其功能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取死后24~48h的18具成人尸体的18个腹腔神经节,经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Nissl及Masson染色,观察该神经节的细胞构筑。结果腹腔神经节多位于从腹主动脉发出的腹腔干的两侧,其形态不规则,但轮廓清楚,质地坚实,易与其它结构区别;镜下观察到,该神经节被单层扁平细胞构成的被膜包裹,节内的神经元为多极形,尼氏体丰富,核大圆亮;卫星细胞的形态结构也完整;在节内的细胞间质中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神经节的所有细胞均无溶解现象。结论若能在成年病人死亡后24~48h及时固定,既可确保其腹腔神经节的形态结构完整,又可为神经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制作成良好的组织切片标本。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患者PDCD5的表达水平及其参与调控RCC侵袭与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检测RCC标本与癌旁组织中PDCD5的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分析PDCD5与疾病分期、预后的相关性;利用transwell及划痕实验检测PDCD5对肾癌细胞系A498侵袭与转移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A498细胞转染PDCD5后MMP2、MMP9、E-cadherin、N-cadherin及Wnt/β-catenin通路的变化。结果 (1)与癌旁组织相比,RCC标本中PDCD5明显下调(P0.001),且与疾病分期及预后正相关;(2)PDCD5明显抑制了肾癌细胞系A498的转移与侵袭能力(P0.01);(3)PDCD5通过抑制A498细胞系中MMP2、MMP9及N-cadherin的表达水平,增强E-cadherin的表达水平调控EMT转化,同时Wnt/β-catenin通路关键蛋白下调。结论 PDCD5通过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影响肾细胞癌EMT转化,负性调控了RCC病人的侵袭与转移进程。 相似文献
56.
晚期肾母细胞瘤的术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晚期肾母细胞瘤术前治疗的必要性 ,并分析术前全身化疗和肾动脉化疗栓塞合并全身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30例Ⅲ、Ⅳ期肾母细胞瘤分为 2组 :①未术前治疗组 11例 ;②术前治疗组 19例 (又分为全身化疗亚组 6例和肾动脉化疗栓塞合并全身化疗亚组 13例 )。结果 未术前治疗组手术死亡率 18.2 % (2 /11) ,肿瘤完整切除率 9.1% (1/11) ,2年无瘤生存率 9.1% (1/11)。术前治疗组手术死亡率 0 % (0 /19) ,肿瘤完整切除率 6 3.2 % (12 /19) ,2年无瘤生存率 73.7% (14 /19)。肿瘤完整切除率比较和 2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意义 (<0 .0 1)。术前治疗组中 ,肾动脉化疗栓塞合并全身化疗亚组完整切除率和 2年无瘤生存率均高于全身化疗亚组。结论 术前治疗可明显提高Ⅲ、Ⅳ期肾母细胞瘤的完整切除率和 2年无瘤生存率。术前肾动脉化疗栓塞与全身用药化疗并用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7.
58.
<正>病理蜡块是将病变的组织或脏器经甲醛固定、乙醇脱水、石蜡包埋后制成的组织块;病理切片是将蜡块在切片机上切成薄片,黏附在玻片上,行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作出病理诊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病理切片和蜡块是病理科具有重要价值的医学资料[1-4],由病理科按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规定保存。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探讨miRNA-200a靶向BRD4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65例,采用RT-PCR检测miRNA-200a在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构建miRNA-NC和miRNA-200a稳定细胞系,采用生物信息学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NA-200a和BRD4的靶向关系;pcDNA空载和pcDNA-BRD4过表达载体分别转染miRNA-NC和miRNA-200a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iRNA-200a靶向BRD4对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分析miRNA-200a靶向BRD4对NSCLC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miRNA-200a在NSCL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RD4可能是miRNA-200a的一个作用靶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在过表达BRD4-WT的细胞中,miRNA-200a组细胞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miRNA-NC组细胞(P0.05);而在过表达BRD4-MUT的细胞中,miRNA-200a组和miRNA-NC组细胞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iRNA-NC组比较,miRNA-200a组细胞BRD4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miRNA-200a+pcDNA组比较,miRNA-200a+BRD4组细胞中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回升,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显著回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与miRNA-NC组比较,miRNA-200a组细胞的侵袭个数显著下降[(83.66±9.25)个比(32.73±6.02)个,P0.05];与miRNA-200a+pcDNA组比较,miRNA-200a+BRD4组个细胞的侵袭个数明显回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06±5.84)个比(62.02±7.28)个,P0.05]。结论:miRNA-200a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过表达miRNA-200a可靶向下调BRD4的表达,从而抑制NSCLC中BRD4诱导的EMT和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